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饶,坐拥两大古都开封与洛阳,竟然没有什么美食。难道,鼎盛的唐宋皇家也吃得很寡淡?或者美食秘方很严密,没往外传?

按理说,河南应该有自己的菜系,不管是四大菜系还是八大菜系,应该有河南菜的一席之地的。可惜,河南愣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河南与《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繁华有些相去甚远。在《东京梦华录》里的开封那简直是人间天堂,要什么有什么。荟萃了天下的珍馐美味。

为什么河南就没有美食呢?有历史的河南,自然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

帝都是民间美食的杀手

帝都美食荟萃,但这与民间没什么关系。

帝王家与百姓家那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帝王家是以天下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帝都无美食。

运输条件有限的古代,天下能够进贡的新鲜食材十分地稀少。为了满足皇家的口腹之欲,只能从各地选拔好的厨师,然后就地取材。因此,帝都当地的优秀食材都进了皇家。留给老百姓可以发挥的食材就有限了。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皇家抽干了都城周边的资源。

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特色,帝都的小吃往往比较丰富。好的食材被皇家拿走了,剩下的部分更适合做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规律几乎适合于所有的古都。北京也是著名的没有美食的地方,但是北京小吃还行,爆肚儿、炒肝儿都不错。杭州也是这样。有人可能会说还有西安呢?西安也是小吃见长。唯一好点的可能就是南京了吧,但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可是在扬州、淮安,并不是南京。南京地处江南,物产更丰富,相对来说确实好点。

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是古都的河南就惨了,被帝王家连累得太重。

都是胡椒惹的祸

可能有的河南人会说,俺们吃的河南的美食就挺好的。但是,河南的美食确实很少能走出河南的。

这个就与胡椒有关系了。

胡椒,原产于热带地区,比如:东南亚、印度等地。中国不是原产地。随着丝绸之路的拓展,航海技术的发展,胡椒作为香料进入了我国。

毕竟是舶来品,万水千山地来到了我华夏大地,自然身价不一般。在唐宋时期,胡椒只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香料。官宦之家,以放胡椒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富贵程度。

受这种风潮影响最大的就是河南了。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老百姓自然也要跟风。

河南人每天都喝的胡辣汤里面是胡椒,洛阳著名的水席更是胡椒的集大成。

这么浓郁的胡椒味,外地人确实很难接受。

衣冠南渡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是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东晋的建立。第二次,从安史之乱,避货南京,到南唐的建立,第三次,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的建立。

这三次,都是北方人的大规模南迁。其中以河南为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叫衣冠南渡呢?为什么不是百姓南渡呢?衣冠者,士族也。士族是上层人,南迁的时候,可不是一个人两条腿就这么走着南下的。携家带眷,把中原的文化、中原的技艺都带到了南方。普通老百姓,有多少能活着走到江南?

都说江南出文人,这没错。一方面是江南物产能够更好地供给这些游手好闲的骚客们,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几次的衣冠南渡,将汉文化由北方为中心转移到了南方为中心。

达官贵人走了,能人异士也走了,剩下的北方连年战乱,谁还有心思读书,谁还有工夫研究美食?

四战之地,能吃饱就行

逐鹿中原,河南历来就是战争的中心。再加上一条黄河,旱灾、涝灾不断。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美食,调节口味就显得有些多余了。能吃上饭,能吃饱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

因此,中原地区更愿意发展小吃,研究主食的花样。各种面食就成了中原地区的主打。

在乱糟糟的时代,饥寒交迫,三日粒米未进,这时候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烩面,远比满汉全席来得更实际。

这大概就是河南没有美食的历史原因吧。不是因为河南历史不丰富,而是因为河南历史太厚重。至于物产、地理位置,这不是主要原因吧。河南的隔壁是山东,山东就有鲁菜。爱吃的孔夫子,祖籍也是河南。难道是从河南到了山东才变成食不厌精的吗?非也。几千年下来,山东没有出过大一统的皇帝,也没有第一个地方做过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