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昌盛南昌城,

昔日洪都好名声,

七门九州十八坡,

多有故事常议论”

——南昌道情.开篇词

在一众明星城市的包围中,江西省城南昌无论在实力还是名望上都偏弱势,或许只有在八一军旗升旗时,人们才会想起“英雄城”的名号,即便对这座弱势省会并无太多认知,也敬重其红色血统。但南昌的故事,实际远不仅此。

豫章故郡,昌大南疆

位于南方居中地区的江西为中国不同区位连接处,“控蛮荆而引瓯越”正是对这一特点的生动描述。因地缘重要,西汉初年在江西设豫章郡以攻略南方,豫章郡城正是南昌。

南昌是江西的天然中心。江西三面环山,一面向江,地缘封闭,去掉开发较晚的南部山区,南昌正位于几何中心,又正处江西最大的一块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昌如此重要,必然要在此建城,据传西汉大将灌婴“渡江定郡地”设豫章郡后,南昌本地人章文陈述南昌的优越条件,说服灌婴在此驻郡城,这也成为南昌城之始。自此2200年来,南昌几乎都为江西首府,通过发达的航运连接江西的每一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豫章郡

早期南昌城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从南昌“昌大南疆”的寓意便可看出。最早的南昌城是以夯土工艺建造的军事堡垒,为军队重要的中转和补给基地,正是以此为基地,汉帝国先后攻灭南越和闽越,将福建和岭南纳入版图。这种由地缘带来的军事色彩一直延续至后世,如革命者选择在南昌起义的重要原因便是其处于宁汉对峙的缓冲位置。两千多年来南昌一直是战事多发地区,这既留下浓厚的军事文化也带来深重的灾难。南昌甚至创下不少军事记录,如晚唐时郑瑶用飞火攻南昌便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记录。

八一起义纪念塔

南方安定后,豫章郡自身经济发展迅速,首府南昌成为南方三个万户县之一,南昌自身的地域文化开始诞生,徐儒、许逊等贤士豪杰相继出现,豫章郡也成为得到中原文化认可的南州,“雷焕留剑”的奇幻故事也以豫章为舞台。时人雷次宗著《豫章记》总结豫章风土:“风土爽垲、山川特秀,奇异珍货、此焉自出”,豫章繁盛,可见一斑。

两汉六朝时形成的南昌社会形态甚至遗留至今,六朝时豫章“熊、罗、雷、湛、章”五大姓至今仍在南昌广泛分布,此外雷、涂、万、邓、胡等南昌大姓在当时也已是豫章望族。

洪都新府,七县一州

隋唐时随着闽粤开发和交通路线贯通,江西成交通要冲得到极大发展,作为首府的南昌(洪州)更是空前繁荣。唐代在旧城西北建新南昌城,比之前扩大数倍,南昌老城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王勃的《滕王阁序》更使南昌声望达到顶峰。唐代南昌是南方物产最丰富、商业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诗人独孤及在《豫章冠盖盛集记》中盛赞南昌水运商业繁荣“宏舸巨鹢,舳接舻隘,车鸾镳,彗挂毂击”。发展成雄州的南昌甚至一度成为南唐都城,今日南昌老城的“皇殿侧巷”便是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王阁

南昌城日益繁华,但南昌作为州府却一直在缩小,汉豫章郡范围涵盖江西全省,但随着各地开发,抚州、吉安、鄱阳、九江等地陆续单独设郡;隋唐时洪州仍统整个赣江下游和赣西北,而后南唐划出高安,北宋将建昌(今永修安义)划给赣江要冲南康军,南昌区划成“斜八字”,这种格局延续900余年,直至明清。

明代江西

明清时南昌府东部为赣江下游的南昌、新建(两县附郭)、丰城、进贤四县;西部为修河流域的奉新、靖安、武宁、宁州(后改义宁州,今修水、铜鼓两县)四县州,共七县一州。东部地处富庶平原,为人口和财富的主要所在地;而西部则为山区,以秀丽的风景闻名。明代万恭概括“南新丰进,厚于弦诵,薄于盖藏;宁武奉靖,饶于山泽,俭于制科”,东部人口和赋税通常为西部三倍以上。明代南昌府进士共643人,东四县为599人,而西四县仅44人。

民国建立后,随着1914年废府存县以及后续战乱,行政区划极度混乱,武宁、永修和修水三县终属九江,南昌收回安义;建国后早期的市为“狭域市”,南昌市几乎仅管理市区,其他县区则归属南昌专区管辖。1958年南昌专区迁往宜春专区,丰城、奉新、靖安三县一并划到宜春,这种划分可以和当时的对台战备有关,但也使南昌成为历史最小。

山川最胜,都会天成

自唐宋起,富庶的南昌算全国最重要的三十个州府之一。南昌府有着极佳的山水风光,修河流域的西部四县山川秀丽全国著名,至今靖安、奉新、修水、武宁、铜鼓都是旅游名县,柘林湖、东浒寨、三爪仑、百丈山等景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南昌城内外则有东湖、百花洲与龙沙等名胜,三村桃花、西山积翠,风光美不胜收;现代南昌城景也相当秀丽,一江两河内外四湖,尽在兹城。在人口财税上,南昌也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大明一统志》中载南昌府的税粮在全国排第11位,1851年南昌府在籍人口竟达470万,占全国比例是今天南昌的三倍。

靖安三爪仑

南昌城是全国闻名的雄城,明代南昌城尽管相对于宋代有所缩小,但仍然为全国三十三个最大都会之一。明清时期,南昌“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格局正式形成,城市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学术兴旺,商业、农业、手工业均十分发达,都市文化浓厚,文人总结“豫章十景”,本地学者陈弘绪更著《江城名迹》梳理城内外全部名胜古迹,至今滕王阁、绳金塔、梅岭、百花洲等仍是重要城市风物。直到民国时吴地名流李法章游览南昌,仍对其风物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清南昌城地图

明中期以来,随着全国市场形成与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江西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樟树镇四大镇相继崛起,部分市镇城市人口和商业繁荣程度一度超越南昌。但南昌始终有作为省会的天然优势且本身亦是重要工商城市,为全省货物的集散地和转运中心,临近章江的广润门和惠民门一带店铺云集,洗马池一带百货汇聚集,城市人口估计达30万,仍为繁华大城。

1665年荷兰人约翰·纽霍夫笔下的南昌

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和地缘中心,南昌的文化影响力超过辖境,以南昌为中心的文化圈除了还沿着鄱阳湖航道延伸到湖口、星子数县,大概为赣语昌都片范围。

赣语昌都片范围

士矜义概,人绝繁华

江西自唐末以来,儒学兴盛,抚州和吉安成为两大人文高地,但南昌亦不输两府,在儒学上,南昌府进士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排前列,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对南昌的印象便是“文风极盛,产出不少文人和官吏”,即使是西部也有黄庭坚这类顶级文人。在佛道两家上南昌同样兴盛:晋代豫章城便有二十余座寺庙,其中不少延续至今,唐朝更酝酿出影响全国的洪州禅,旧南昌城三宝“佑民寺接引铜佛 、钟鼓楼南昌大钟 、普贤寺普贤骑象铁像”中两个和佛教有关;江西偏离政治中心又多名山秀水,相对出世的道教文化同样盛行,江西福主许逊、八大山人等著名道士均是南昌人,古代江西人信仰的净明道,也诞生于南昌。

总体上南昌文化包容多元,但仍偏儒化正统。这种风气一直延续,民国时“新生活运动”便在南昌发起,虽说因脱离社会基础并不成功,但仍对城市文化和风气带来影响,如道路名称。

南昌有孺子、船山、永叔、叠山等一批以先贤命名的道路

不过南昌在多元包容的同时也坚守道统。明代利玛窦深入南昌传教,南昌人对其热情礼遇,对其渊博的学识和西洋科技大感兴趣,但对传教则始终不欢迎;晚晴两次南昌教案中,南昌人更展现出强大的对传统信仰的坚守。晚清江西并非传教士重点活动地区,但教案却最为频繁,这无疑和赣地更重道统的风气有关。

除人文繁盛,作为水陆通衢的繁华大府,南昌市井文化也相当繁荣,净明道便鼓励信众参与世俗生活,明代到处闯府冲州的江西商人和工匠中有不少南昌人。作为繁华都会,南昌形成了发达的本地市民文化,民国时南昌城20余万人口竟有200余家茶馆,市民品茗听书、交朋结友、洽谈生意、欣赏戏曲,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昌地方戏中《南瓜记》《鸣冤记》《辜家记》《花轿记》合称“四大记”,均为本地故事

庙堂与江湖共同繁荣的特点使得南昌名人除黄庭坚、况钟、张位等传统儒生官吏外,还有航海家汪大渊,画家朱耷、科学家宋应星、清初名医喻昌等各方英杰,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青云谱区梅湖

包容又保守,开放又传统,人文深厚又市井发达,崇诗文又爱热闹,南昌的朋克气质甚至传承至今,现代的南昌人在八一桥下谈托下棋,万寿宫前恰茶打卡,相当潇洒。2000年南昌首家肯德基开张,当天竟创下全球单日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店家次日打出横幅抱歉来晚了;2021年盒马鲜生落户南昌也出现同样场景,当天创下了全国单店单日营业额第一的数据.....虽为笑谈,却展现出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

藤断塔圮,穷且异坚

南昌城有一句歌谣“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其中藤谐指滕王阁,塔指绳金塔,葫芦指藏宝之物,民谣意为:若滕王阁和绳金塔毁坏,南昌城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虽说此歌有着谶语色彩,但遗憾的是清末以来,谶语成真。

绳金塔,始建于唐末,后成为南昌镇城宝塔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格局剧变,沿海的开放使江西成为边缘地区迅速衰落,九江开埠但位置过于靠北,无论土货出口还是洋货进口,必须先以南昌为总汇地,南昌在省内经济地位增强,但在全省衰落的背景下,南昌在全国的相对地位大为下降,而此时形成的“昌九”格局对后世江西影响深远。

对南昌破坏更严重的是战争,自1853年太平军攻南昌到1939年南昌会战,80余年南昌战乱不断。处于内陆腹地的南昌本身发展就不易,战争破坏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南昌近代建设非常缓慢。

南昌陷落

1886年,绳金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

1926年,赣军师长岳思寅火烧南昌城外,大火三日不熄,惠民、广润、章江、德胜四门外的商店民居全部烧毁,滕王阁亦被付之一炬。

藤断塔圮,南昌城也不复盛景,抗战时南昌城人口从27万降到5万,全城35%的水泥路、50%碎石路和50%的下水道、77%的房屋被破坏,全城一片瓦砾,直到1949年南昌全城也只有两条水泥路。

民国南昌城图

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南昌也在坚持建设。1925年南昌市政处首次规划城市建设,城墙被拆除、交通干道被疏通;1937年首座跨江大桥的发展使南昌市区突破江北,南浔铁路的修通使得南昌城又向东延伸,南昌市区人口也由1926年设市时的21万发展到1937年鼎盛时的30万,交通的发展带动了部分周边城镇,如莲塘和向塘,后分别成为南昌县新县城和重要铁路枢纽

民国南昌城景

建国后南昌开始朝现代城市方向建设,到1959年,城区面积从828公顷拓展到2180公顷,抚河和赣江大桥相继通车,山区的湾里也因三线建设得到开发。南昌在全国工业中也有相当地位,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都在南昌建成。但南昌地位相对减弱的趋势未变,1990年南昌经济总量仅排全国69位,为历史低谷。

但似乎应了王勃曾在这座城市写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尽管命途多舛,雄州不在,南昌仍然是一直在发展和进步。

1980年,南昌市区内人口超过百万,2021年则达300多万,目前南昌仍是唯一一座百万人口以上的赣语城市。

1989年,滕王阁重建;2000年,绳金塔大修。城市的元气似乎也在恢复。新时代,南昌城2200年来首次突破赣江,将赣江西岸的一片滩涂建设成新的中心——红谷滩,使得南昌呈一江两岸胜景,滕王阁与双子塔隔江而对,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展示这城市辉煌的过去与光明的未来。

南昌夜景

南昌不仅是革命圣地,也是2200年的江右名都,它蕴藏着江右民系的醇厚与风雅,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争斗和平静交替,滕王阁屡废屡兴,万寿宫香火不断,风风雨雨,一言难尽,但这座城市始终沿着自身的气质与脉络前进。

龙沙亭与章江渡已不存,黑白猫和双子塔却成新的地标。

糖果和水煮仍摆在摊铺,瓦罐汤和煌上煌还续写着烟火江湖。

道情清音发展到方言喜剧,市井故事仍在老城街巷中不断谈托。

2021年,南昌方言喜剧《松柏巷里万家人》时隔15年新拍

“白猫黑猫守到咯八一桥,

滕王阁青云谱物华天宝,

百花洲梅岭是山清水秀哇,

红谷滩的楼盘节节高”

无论何时,这座城市的文明与活力一直在延续,经多年努力,2021年南昌在全国经济排名上升到38位,“大南昌都市圈”也在一步步成型,或许在将来,南昌也能重新崛起,如同在历史上无数次历经战乱后又涅槃重生一样。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