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蒙古骑兵纵横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确实是震古烁今的存在,但不至于强到瞪谁谁怀孕、打谁谁下跪的地步。

蒙古崛起于东亚草原,在随后的扩张中,对西方面确实做到了遇神杀神。特别是1219——1221年西征花刺子模一役,这个疆域辽阔、拥兵四十万的中亚强国表现得就像纸糊的,三年之间,以凶悍形象示人的伊斯兰帝国遭遇了灭顶之灾,数以百万计的军民如同蝼蚁般被屠杀,从此整个中亚闻蒙古而色变。

公元1223年,俄罗斯与钦察部落8万联军在迦勒迦河迎战3万蒙古骑兵,前者遭遇耻辱性完败:九成士兵战死、六王七十侯殒命,其他城邦闻讯、肝胆俱裂,吓得大开城门、只等蒙古军队一来就投降。

但在对南方向,蒙古军队则遭遇了最为强韧的敌人,经历了最为顽强的抵抗,也付出了最为艰辛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公元1206年继承汉位后,成吉思汗像历史上的草原霸主一样,对中原地区可谓牵肠挂肚。而当时在这个方向,蒙古的对手有三:西夏、金国、南宋,三者加起来正好是传统中原王朝的疆域。

但即使中原一分为三,对于蒙古而言也称得上是硬骨头。自公元1205年大规模对西夏用兵起,蒙古经历5代帝王、耗时74年,才在公元1279年实现了统一中原的目标。相对于其他战线的摧枯拉朽,这一过程不可谓不艰辛。

纵观蒙古对南用兵总过程,思路极为清晰:先占黄河以北、再取黄河南岸,最后兵指江南。

公元1210年,在成吉思汗的凶猛进攻下,西夏不得不献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年年纳贡。下一年,成吉思汗挥师伐金。

当时的金朝已经腐朽不堪,加上替他们守长城的汪古族投降了蒙古人,导致金军猝不及防,野狐岭——浍河堡战役,金军40万主力大溃败,中都(燕京)被围困。但由于城坚壁厚,蒙军不久撤退。

下一年,成吉思汗卷土重来,金朝在黄河以北全线失利,形势岌岌可危。公元1213年金宣宗即位后主动求和,下一年和议达成,这也侧面证明,当时的蒙古并未攻克金朝河北重镇的决心。

但在随后,金宣宗迁都汴京,成吉思汗以此为借口(议和了还南迁,有损互信)南下,攻陷了无重兵防守的中都。此时蒙古基本占领河北地区,取代金朝成为东亚老大;但随后蒙军集中精力西征,让完颜氏得以暂时苟延,积蓄力量固守河南地区,并试图收复河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终于发动了大规模的灭夏之战。在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在行军途中,但蒙军秘不发丧,下一年,西夏灭亡。

公元1229年,窝阔台发兵攻金,初期一度失利。1231年,蒙古军分兵三路,拖雷成功迂回至汴京,在三峰山击败金军精锐,蒙军成功合围汴京。但面对坚实汴京城,蒙军猛攻16昼夜仍毫无办法,只好退兵议和。

也许是这一结果误导了金国,随后他们杀害了蒙古使者,招致对方再度来袭。1232年底,汴京弹尽粮绝,金哀宗出逃蔡州,但已经无力回天。随后蒙、宋联合攻金,234年蔡州城破,金朝灭亡。

100多年前,北宋联金攻辽、招致靖康之耻;现如今,南宋联蒙灭金,再度自毁屏障。金亡后,南宋不仅不可能收复故土,反而要面对一个更可怕的敌人。

1234年金朝灭亡后,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提议守河据关、收复三京,以扼制蒙古军队南下。六月,南宋军队北伐,成功收复了汴京、洛阳,但却无力防守,蒙军乘机攻宋。

不过,那时的窝阔台正分兵西征,并未集中精力南下。公元1241年,窝阔台死,蒙古内部争权,直到公元1246年贵由才继承汗位;随后的蒙古贵族内部并不和谐,又过了3年,贵由病死。因此这段时期的南宋,大体上得到了喘息期,宋理宗甚至发起了“端平更化”改革。

公元1251年,蒙哥继承蒙古汗位,命令弟弟忽必烈专制漠南事务,灭宋被列入了蒙军的日程。鉴于南宋有江河之险、水师之利,蒙军像当初对付金朝一样,采取了大迂回战略。

公元1253年,忽必烈经吐蕃灭大理,留下兀良合台镇守;

1258年,蒙军兵分三路、大举南宋,蒙哥亲自率军入蜀、包围合州,忽必烈南下攻鄂州,兀良合台北上、试图与忽必烈合击。然而,蒙哥进攻合州屡屡受挫,并在1259年突然死去(有说病死,也有人说是受伤而死)。势头正猛的忽必烈急于返回争夺汉位,便接受了南宋议和的请求。

下一年,忽必烈成为大蒙古国皇帝,随后一段时期,他集中精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并未急于和南宋交战,甚至偏向议和。

但南宋这边却偏偏出了问题,贾似道独专朝政,还多次扣押忽必烈派来议和的使者。更为严峻的是,因与贾似道不和,宋将刘整投降了蒙古,并且建议忽必烈集中攻打南宋的命脉——襄阳。

公元1267年,蒙军将襄阳团团围住,整整历时6年才攻下这一重镇,从此蒙军得以顺汉江而下、直入长江,南宋的天险不复存在。

1276年,临安城陷,南宋残余南撤;1279年,在张宏范进攻下,陆秀夫背负幼主跳海,南宋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可知,相对于西征,蒙军南下之所以更为艰难,实际上是主客观条件的真实反映。

其一,无论西夏、金朝还是南宋,都是系统的中央集权帝国,经济实力雄厚、人口众多、资源调动能力强大;

其二,如一些史学家所言,“中国疆境辽阔,到处崇山大水。天然的形势,既极壮伟,又富变化。而且列城相望,百里之间,必有一城”,特别是自黄河以南,崇山峻岭、水网密集,蒙古骑兵的威力大打折扣,反倒是金、宋可以依靠坚固的城墙与蒙军掰掰手腕。

由于以上两大因素,即使蒙军横行欧亚,即使金、宋早已腐败不堪,但蒙古一统中原也绝非易事。特别是面对南宋,即使忽必烈吸收了黄河流域的人力、制度与资源,但若不是刘整等大量南宋将领头像,蒙军灭宋恐怕还需更多时日。

所以人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