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一本流传已久的神奇之书,里面记载了很多从未听说过的山川地理、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兽。由于内容看起来比较玄幻,很多人是当成神话来看的,也有人在研究山海经,希望能够找到和现实世界关联的证据。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山海经并不是什么荒诞的怪书,而是一本上古说明书。这本说明书要讲解的,就是已经失传的镇国神器—九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上那些奇怪的地理地形、海内外风土人情、珍禽异兽,都只是后人对这套九鼎图饰铭文的文字解释而已。历史上先是大禹铸造了九鼎,而后后人才依照鼎图内容绘制了山海图、再依照山海图再编写了山海经。所以九鼎才是上古时代真正的谜。

九鼎存储了上古时期四海九州岛的山川地理、宝物矿藏信息,更可以感应天象、观测吉凶、预示一个王朝的兴衰,九鼎在哪里,哪里就是九州的中心,所以每一次迁移都伴随腥风血雨、王朝更迭。后来秦灭六国,九鼎在秦始皇手上不知所踪,九鼎的下落也成了千古谜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上古神器—九鼎。

上古说明书

《山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号称上古三大奇书,分别为天、地、人、屠,华夏四大绝学的代表作。《易经》代表天书,讲解宇宙天象万物运转规律;而《山海经》就是地书,记录山川地理、矿藏资源、万国风情、奇珍异兽等等的地理博物大全;另外的《黄帝内经》为人书,也是传统医学的始祖,堪称为最早的“人体使用手册”。而剩下的屠学之书就是各类兵法、诡道之学,比如《孙子兵法》、《六韬》《鬼谷子》等等。而其中《山海经》更是一本奇书,全书三万一千多字,记载了很多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上古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分为山经、海经、荒经三大部分,全书记载了五百多座山,三百余处金银铜铁玉等各类矿藏资源,堪称上古时期的地理宝藏说明书。整个山海经将东南西北,各地的山川、河流、物产、矿脉、部落文明等等统统记录在内,这在远古时代对于统治天下的王权来说,绝对是最具战略价值的档案。但是当大家翻阅山海经,特别是五藏山经部分,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讲述的风格基本是“往东三百里……”、“又东四百里…….”这样的,所以可以断定,山海经在编写的时候,一定是依照一张图,按照方位和距离逐次解说的。

再去看海经部分,就像是看图解说,为图画配上的解说文字。而且从历史记载中也发现有关于山海图的记载,所以当初是有一张山海图与山海经一起流传下来的,那一张山海图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从山海经的内容可以看出来,山海图就是一张天下九州岛的地理万物图,那么在我们看来,上古时代谁又有这样的能力,可以遍览天下,游历四海八荒,绘制出这张包含山川地理、矿藏、各国风土人情、奇珍异兽的神奇地图呢?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说在上古时期,大禹曾经收集天下九州岛进贡的青铜贵金属,铸造出九鼎,用来烹煮牛羊祭品祭祀上天和鬼神,所以九鼎也被称为禹王鼎。这一段记载,提到九鼎是由大禹铸造,用来祭祀上天。那么九鼎究竟长什么样?有什么奇特之处才显得如此重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来看《左传》上有一段文字:“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上古夏朝刚刚建立时期,天下被分封为九州岛,四海九州岛都将自己疆域内的山河地貌绘制成地图,和当地的金属一起进献给中央朝廷表示归顺,夏王大禹于是利用各地进贡的金属铸造了大鼎,另外收集各地金属,我想应该也是为了防止他们铸造兵器叛乱吧。重点来了,同时将各诸侯国献出的地图上的各种山河、矿藏、宝物、珍奇异兽、甚至山精水怪等,统统都铸造绘制在大鼎之上,使臣民能够知道天下万物、善恶正邪,这样出门在外就能识别,不会遭遇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铸鼎也用于祭祀沟通上天,让王权得到上天的赐福。用《山海经补注·序》的话来说,“九鼎即成,以观万国。”就是九鼎铸成之际,就是遍览九州岛万国之时。

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山海图的内容其实是来自于九鼎,而我们看到的山海经,则是九鼎图的说明书,也是破解九鼎秘密的关键所在。

华夏重器

通过上面的解读,可以看出来,九鼎绝非礼器摆设那么简单。从古至今,一国的地图都是最重要、最机密的数据。汉末刘邦项羽争霸,刘邦率先攻入咸阳,他没有去抢珍宝和美女,而是先跑到秦国的档案馆,抢得了秦国的地图和户籍档案。因为刘邦知道要得天下,地理档案才是关键。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前,也是提前十几年秘密收集绘制中国的地理形势图。所以地理信息属于绝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天下九州岛各国纷纷臣服,自愿向夏朝献上自己的地图宝藏、上缴金属,而后大禹再利用这些金属铸造大鼎,而且将各方献上的地图、山河地貌、宝藏、奇珍异兽镌刻在大鼎之上,象征天下九州岛臣服华夏的誓约见证。这样九鼎就变成一张世界地图,如果有反叛的,夏朝就可以依图派遣军队长驱直入去讨伐,另外通过查看九鼎图,夏王就能了解到各国的地理、风土人情,对天下了然于胸,九鼎就是一座万国地理博物馆。

在九鼎之上因为镌刻有九州岛地图所以才被叫做九鼎,就是现在山海经中讲到的各处山川地理,现在反而成了山海经最大谜团,因为记载的大多数地名、山名还有动物、风土人情现在都对不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美国有一位学者亨利埃特默茨看到山海经之后大为好奇,决定依照《山海经》中山经的记载去实地寻找验证,大家都知道《东山经》是以中国东部,古代叫做“东夷”来作为参考坐标。默茨发现,按照山海经记载从东夷再往东数万里,就是现在的北美大陆,东山经中记载的四条山脉分别和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等四条山脉很吻合,《大荒东经》中记载的“东海之外大壑”,唯一能对应的上的就是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而且《海经》中的有些对河流描述和北美的五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也很相似。

所以她推断,在五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国人来过美洲大陆,那时候亚洲大陆可以通过白令海峡大陆桥连通美洲。那么有没有可能,《山海经》的《东山经》记载的就是上古时代的美洲大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山海经中记载的有些动物,在世界各地也找到类似的物种,这一切说明,山海经所记载的九州岛海内外的疆域,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而是涵括亚洲、美洲、非洲、澳洲、南极洲整个地球大陆。通过山海经,九鼎上刻画的其实就是上古时代的世界地图,标记了世界各地的地形、矿脉、还有各大陆国家的动植物、奇珍异兽。夏朝大禹时代,是万国来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的权利中心,九鼎就是记录这一切的鉴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阅《拾遗记》,会发现这样一段文字:“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大禹对九鼎的铸造方式有很深的玄机和同意,取至刚至阳的九数中五为阳法,四为阴数。命令铸造工匠,把金属原材料分为雌金和雄金,雌金铸造为阴鼎,雄金铸造为阳鼎。整个铸造材料和过程严格按照阴阳法则来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铸造完成后,常在鼎中装满水,竟然可以通过观察鼎的状况来观测天象、占卜吉凶,鼎已经不光是简单的地图档案馆,居然也是可以感应天地,观测未来的神器了。在夏朝末期,暴君桀在位的时候,祭司忽然发现九鼎内的水居然无故沸腾了,占的这是大凶之兆,预示国之将亡,后来果然应验。

到了周朝末年,九鼎又再一次显示异象,九鼎居然自行发生震动,再一次了预示了周朝即将灭亡的征兆。因为知道九鼎非常灵验,是神器,所以历代帝王都是又爱又怕,派人严加看管观察异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稚登鼎耳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商朝到了武丁当政时期,任命贤能的傅说为丞相治理国家,于是殷商又再次强大起来。

忽然有一天,看管人员发现有一只野鸡居然飞到了九鼎之上,大声鸣叫,怎么赶都不走。一琢磨,这就是九鼎有异象啊,得赶紧上报。武丁听到禀报后,吓得大惊失色,赶忙召集群臣分析。大臣祖己说,这是上天警示大王德行不够,要赶紧修德。武丁赶忙照做,从此以后天下太平。由此可见,在夏商周时期,九鼎是既神圣又让这些帝王惧怕的存在,是可以感应天地的镇国神器。

离奇失踪

《史记·封禅书》中讲道:“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九鼎遇到圣明的帝王,王朝就会兴盛,鼎铸造于夏朝,后殷商兴起,九鼎又再迁移到商朝国都,武王伐纣,周朝推翻商朝后,九鼎又被迁移到周朝。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吞并西周、东周之后,抱有野心的秦昭襄王,也喜滋滋地把九鼎迁往自己的国都咸阳,但就在这里出了纰漏,鼎居然不见了,留下了千古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当初铸造的九鼎,如果能够刻画世界地理、山川万物,那整个鼎的体型是非常巨大厚重的。所以迁鼎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程,历史记载中,秦昭襄王派遣军队走的水路,好不容易将九鼎运送到了彭城泗水的时候,突然出了么蛾子,其中一只装鼎的船居然沉了,一只鼎也一起沉到了水底。所以推测下来,最终秦昭襄王在咸阳应该只收到八只鼎,另外一只落在了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年后,到了他的重孙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又再次出现九鼎的线索,当时有人报告说,有人看到泗水中当年那只沉没的鼎了,秦始皇听了大喜,想想自己往上三代也算是积了大德,所以才感召神鼎现身,当即派出数千人的打捞队去捞鼎,据说在打捞现场,用工具绳索快要把鼎吊出水面时候,突然从水里飞出一条龙,一口咬断了绳索,结果鼎又重新沉到水底,从此再也没能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这种说法,一只鼎没了,另外八只鼎应该还在咸阳,这么重要的传国重宝,一定会精心保存起来。可奇怪的是,后来到了秦朝末年,无论是先进入咸阳的刘邦,还是后来进入咸阳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的项羽,都没有他们找到另外八鼎的任何记载。我想他们攻入咸阳,一定也非常想亲眼见一见这个传奇宝贝吧。再后来刘邦夺得天下,末代秦王子婴向刘邦献出咸阳的时候,有记载只上交了传国玉玺,也没有九鼎的任何信息。这就成了谜案了,如此重要的九鼎难道凭空消失了吗?

非也,大家有没有想过,大禹当年可能只铸造了一只鼎呢?为了对应九州岛,所以名字叫“九鼎“呢?后世也一直误传有九只鼎。按照中华传统思想,阴阳一定是合一而不能分开的,而且如果夏朝身为天下九州岛的共主,那也一定是唯一的。所以象征九州岛的神鼎,按照阴阳法则铸造出来的话,也必定只会是一尊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秦昭襄王迁鼎也是为了向天下证明,大秦是经过上天许可,可以代替周朝成为天下共主的。但运送过程中,不小心出了纰漏,沉到水里,损失了鼎丢了人不说,岂不是会让天下人认为这是秦国违背天命遭受惩罚了?这才是秦昭襄王最害怕的,所以宁愿让人相信有九只鼎,沉了一只,自己家里还有八只鼎,至少也是证明,鼎还在我家,天下诸侯还得服我。

而背后真相是,唯一一只鼎已经从泗水乘了水遁消失了,所以后来秦朝灭亡,刘邦项羽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九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可能,秦始皇所谓泗水捞鼎,被神龙咬断绳索而失败的说法,只不过是他用的一个障眼法,真正的那一尊鼎,不光被秦始皇成功捞出,而且为了满足自己长生不老,永远统治天下的梦想,而将九鼎带入了自己的陵寝地宫,陪伴自己。另外用和氏璧刻了一方传国玉玺来代替九鼎,象征王权留给秦二世。所以至此,世间再无九鼎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