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并列,可谓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地藏菩萨

据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显现于佛入灭后至弥勒出世的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一切众生,始愿成佛;

其在过去世中,曾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自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是“大孝”和“大愿”的代表,被尊称为“大愿地藏菩萨”。

在民间,地藏菩萨普遍被视为地狱的最高主宰,也被称为“幽冥教主”,人们常常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二语,来形容祂的地狱救赎神格。

相传,地藏菩萨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 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象

不过,据台湾学者萧登福教授研究,地藏菩萨的地狱救赎神格,应是仿袭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而来。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门中具有崇高地位的一尊大神,以救苦为职司。

尽管有道经中说祂是“三界救苦”,即:在人间寻声救苦、在地狱荐拔亡魂、在天界接引东方长乐净土,成为天界、人间、冥界的共同救度者;

但在大部分道经中,太乙救苦天尊则多是以地狱荐拔、救赎亡魂为主。

据萧教授考证,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大约始于六朝中晚期,甚或三国时就已经存在。

自六朝以来的道经中,太乙救苦天尊及其眷属神的“功能”,大多被安排在地狱荐拔上;

而唐宋以后,述及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的经典和科仪,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的科仪,大致可分为“度亡”“预修”两种——

度亡,或称“荐拔”,是指活人为死者超度,拔地狱苦,超生天堂乐。

预修,则是指活人生时,在特定的时间上,持斋诵经,为自己死后积累资粮,以免除死后入地狱受苦,直升天堂。

在民间,太乙救苦天尊俨然成为道教的冥界主宰,是人们在追荐亡魂时最常供奉的大神;由祂所化的十方救苦天尊,也被信众所供奉。

此外,十方救苦天尊还化十殿冥王,执掌九幽地狱冥鬼之事。

可见,在地狱救赎这一神格上,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地藏菩萨是非常相近的。

▲ 太乙救苦天尊荐拔亡魂

据萧教授考证,“地藏”最早出现在西秦(五胡十六国政权之一)圣坚所译的《佛说罗摩伽经》中,称为“持地藏菩萨”;

但其只是释迦牟尼说法时的众多听众之一,既无事迹可言,更无神格可述,类似于电影中的路人甲。

现今所见最早述及地藏神格的佛经,为北凉(五胡十六国政权之一)译经《大方广十轮经》,译者佚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所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此经的第二译。

在该经中,地藏随机应现,救众生苦难,神格与观音相近

至隋代菩提灯译《占察善恶业报经》,所述地藏神格为引渡诸佛净土,这又和阿弥陀佛相近

总之,在唐代以前翻译的佛经中,地藏并不具有地狱救赎、荐拔亡魂的神格。

▲ 地藏菩萨之神格向地狱救赎转化

萧教授认为,地藏神格转化为地狱救赎,应是始自唐初藏川杜撰的两种《十王经》——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是荐拔地狱亡魂,依死后十个特殊忌日(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百日、一年、三年),举行诵经焚化纸钱等科仪,来救赎地狱亡魂;

《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则是生者为自己预修死后免入地狱的修持方法。

两经皆以地藏为地狱之主神,并设置十殿阎王来管辖地狱。

萧教授指出,佛教经典中原没有救度亡魂的科仪,更没有预修生七斋之说。藏川两种《十王经》分别为荐拔亡魂和生者预修,其观念与科仪,应是受六朝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相关道经的影响而来。

至唐武则天时,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上卷叙述地藏前身为婆罗门女,入地狱寻母,并描述地狱诸苦境;下卷讲述救赎亡魂斋法及地藏功德。

这也是“地藏三经”(其余二者为上述《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唯一涉及地藏地狱救赎神格的。

萧教授认为,《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言的度亡斋仪,应是承袭自藏川的两种《十王经》;而究其源头,则是承自六朝道经的救亡斋仪及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的神格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地藏菩萨与十殿阎王

至宋代淡痴《玉历至宝钞》援佛入道,立佛教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在民间影响深远,确立了地藏为地狱主神的地位。

总之,萧教授指出,以文献而言,佛教地藏菩萨的地狱救赎神格,可以说是由道教太乙救苦天尊转化而来!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