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世,这对顺治的打击甚大。

他要给这位爱妃无以复加的恩宠,先是追封董鄂妃为皇后,然后把群臣为董鄂妃拟的四个字的谥号否决了,最后一口气加到十个字,命在京的二三品大臣抬着董鄂妃的棺材,从紫禁城抬到景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并没有抚平他心中的悲伤。过度的哀伤让他的身体抵抗力迅速下降,不久他就得了可怕的天花。

在入关之前,满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还没有感受到天花病毒的威胁。入关后,他们发现满人强壮的体格抵挡不住这种可怕病毒的袭击。一旦染上,无药可医,性命危在旦夕。

所以在顺治病倒后,选谁继承皇位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顺治是想让弟弟继承皇位的。兄终弟及,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满人入关,根基尚不稳定,国赖长君。

然而这个方案并没有实施。顺治驾崩后,孝庄找来一个人,问他一个问题。

这个人是西方传教士汤若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孝庄的问题,汤若望只说了一句,皇三子出过天花。孝庄明白了,于是三皇子玄烨登基。

为什么孝庄对汤若望如此器重,在立国本这么重大的事情上要咨询他?

在明清两朝都混得很好的传教士,中国首位外国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是德国科隆人,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父母都信奉天主教,他受的贵族教育也是宗教教育。

他的偶像是利玛窦,这位在东方传教的早期开拓者,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得到了上流社会很好的礼遇。他也希望能够做到像偶像一般,在未知的东方,进行传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岁时,他终于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当他到达北京时,坐在龙椅上的是明朝天启皇帝。偶像利玛窦已经在中国探索出一条“知识传教”的路径,先以西方科技知识获得中国统治者的支持,然后进入宫廷,争取让皇帝信奉天主教,或者至少让皇帝支持他们传教。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继位后,主持修订历法的吏部尚书徐光启急需精通天文学的传教士,向老板申请让汤若望来钦天监历局工作。

历法与农业和粮食有关,天象能显示王朝的气数。

当东方还停留在夜观天象,掐指一算时,西方的伽利略早就磨好了望远镜,看清楚天上的星星。汤若望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派上了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崇祯又交给汤若望一个重要任务,造炮!后金的攻势实在太猛,崇祯希望造出的大炮能够用在战场上对付敌人。

汤若望想拒绝,因为这与他来中国的初衷相违背,他的目的是来传教,不是制造杀人机器的。可是,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不服从就会掉脑袋。

权衡之下,汤若望还是替崇祯造了20门大炮。崇祯非常高兴,颁旨嘉奖汤若望,并将大炮命名为 “ 无敌大将军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些大炮没能拯救大明。当清军入关后,汤若望迎来了新的统治者。

此时的满族统治者急需要确认他们的政权合法性问题。在中国,皇帝是奉天承运,但必须要走一个程序,而这个指示则来自上天。

他们需要汤若望。

所以,汤若望留在了中国,继续一边夜观天象,一边进行传教。

1644年,清廷派大学士冯诠和汤若望进行历法测试。历来沿用的大统历、回回历和汤若望的西洋历,各自给出了一个日食的准确时刻。结果证明汤若望给出的时刻精准无误。

清朝统治者对汤若望钦佩不已。他很快就被任命为钦天监的监正。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一位外国人主管钦天监。

他在这个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不仅顺治帝对他信任有加,喊他汤玛法,玛法是满语尊长或爷爷的意思,连孝庄也很认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若望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推进他的传教事业,教众从明末的几千人扩展到了二十万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介入中国朝政,深知宫廷内的游戏规则

汤若望能够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身份,在明清两朝混得很开,这与他身上具备的技能有关,也与他能够看清中国政治和宫廷内的游戏规则有关。

在中国要想混得很好,必须懂政治。

当孝庄问出谁适合做继承人时,汤若望已经揣摩出这背后的政治较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治的人生是从傀儡开始的。虽然名义上他是清朝的皇帝,但是权力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等多尔衮死后,他依然没有真正掌权,孝庄对他的压制让他喘不过气来,连立皇后,他都没有丝毫的选择权。

他对董鄂妃过分的爱,就是对太后的反抗。

所以在他临死前,他想做回主,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兄终弟及。

如果他真这样做,恐怕清朝内部会分裂。而且孝庄可能会失去对政局的掌控,一个娃娃会比一个成人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孝庄倾向于从顺治的儿子们里选一个人继位。

汤若望明白太后的心思。而为何他会选择玄烨?

因为有两重因素。

第一,他发现皇三子对西洋的科学技术很有兴趣。

康熙晚年曾经回忆

我少年时,钦天监里的中国官员与外国人闹矛盾,相互攻击,闹得你死我活。后来杨光先、汤若望在紫禁城午门前测量日影,可叹朝中官员竟没有一个人懂得测量的方法和道理。当时我想:自己都不懂,哪里还能判断谁对谁错,因此发愤学习。以后在日理万机的余暇,用心研究天文历法二十余年,所以也懂得天文历法的基本知识,不至于混乱。

他一生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也在宫廷内向这些西方传教士们学习。对于这样一位对科学有好感的皇子,汤若望认为这会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让皇帝对西方的天主教产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皇三子出过天花,能够保证他的传教事业不中断

政治最忌人走茶凉。你好不容易搞定了事情,结果换一个人来,又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说服他。

天花,是人类千年来谈之色变的烈性传染病。人一旦感染天花,无特效药可治,能不能撑下来,全靠免疫力和运气。

感染后撑过不死,就能终身免疫。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孩子生下才一半,出过天花才算全”。

三皇子玄烨出过天花,但二皇子福全未出。假若福全以后出天花,也不一定就会死。但汤若望要选择一个非常可靠的皇子,不让黑天鹅事件发生,他在皇位上要坐得足够久。

那么选择三皇子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所以,汤若望才会说出那句三皇子已出过天花。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后来汤若望死在了中国,康熙下旨厚葬这位西洋老人,御赐祭文一篇,高度评价他“鞠躬尽瘁,恤死报勤,国之盛典”。

这是当初那个27岁的年轻传教士没有想到的。他被中国的清朝统治者欣赏,委以重任,不是因为他的信仰,而是他的科学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