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快速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投资水平。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从2007年入市,到现在已有15年时间,前后共经历了三轮牛熊。在这15年时间里,我从一个无知的新手,逐步成长成为具有完善投资体系的投资者。刚开始我也是被人收割的“韭菜”,现在我也能帮助一些同路人。

谈到如何提高认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多看书,多学习,多交流。但我的认知之路可能与很多人不同:我是靠在实践中不断的亏钱交学费来提高投资认知的。

那时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们能接触到的有关投资的信息很少。在当时,公募基金也是一个比较小众化的细分赛道。业内有限的一些投教,主要是集中在基金定投等方面,也不像现在能有“大V”和你交流,甚至关于基金投资都没有一本像样的书。所以我的投资认知,主要是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像长期投资这个理念,刚开始我并没有真正理解。那时比较年青,手上也没几个钱。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也是希望能快速暴利,哪有功夫跟你长期磨叽啊。在经过一轮牛熊之后,才慢慢的领悟:自己来来回回费了半天劲,收益真的还不如长期拿着一个基金不动。那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呢?自己也进行了认真的复盘:问题就出在你没有保持时刻在场。有时卖出之后确实规避了一些下跌,但由于没有及时买回,也错过了不少上涨。如果你没有能力进行精准的低吸高抛,那就要老老实实的在场。所以对于长期投资,其精髓我归纳成十个字:不预测市场,不脱离市场。

再比如对于择时,以及行业主题基金的使用等,刚开始也是不信这个邪。总认为自己属于那能盈利的20%之列,靠交易能盈利,有能力超越市场。和现在的不少投资者是何其相似也。在经过市场暴打之后,自己才慢慢领悟到:不要轻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时短期可能确实能做成一些交易,但长期下来,亏损还是要高于盈利,胜率其实并不高。所以我认识到:运气只能赢得一时,体系才能长期制胜。在资本市场的丛林中,散户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只有以弱者的思维,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圈,才能取得长期的生存。

类似的还有很多,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不断的提炼、总结出来的。可以说,前半段就是一部“血泪史”,一部交学费的历史。

但这个学费交的是很值的,因为前几年可投资的本金并不是很多。在2016年之后,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逐步完善,就很少再犯之前的错误了。现在看来,完全就是用少量的本金去试错,收获了正确的投资理念,形成了正确的投资方法。如果用现在的本金去试错的话,那代价可就大了。

投资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如手艺匠人打造工艺品,业内也是提倡以工匠精神去对待投资。所以我常说,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资本市场的运行,是无数个参与者杂乱无章的方向形成的合力,随机性和偶然性极强。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历史可能会相似,但绝不会简单的重复。所以你不要试图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资本市场的运动轨迹。如果真正有这么一个模型的话,那大家就都不用上班了。

既然是一个手艺活,那光看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还要去实践。有的朋友提升认知的意愿确实非常强烈,投资的经典著作看了很多,几乎都能背下来了。书上的每个字都认识,但对投资的真谛是不是真正领悟理解了呢?我看未必。投资的话,有些东西确实不是用文字能表达出来的。你只有自己亲自去做了,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

另外,投资赚到钱和提升投资的认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仅仅只是要求投资赚到钱的话,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像现在都在搞投顾组合,你找到自己认可和信任的投顾组合并跟投,长期下来赚到钱,应该还是大概率的事件。当然,赚多赚少那是另外一码事了,这个要看缘分。这个只需要你信任他就行了,至于他是怎么搞的,你可以不用深究。但提升投资的认知,要求就要高很多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现在投顾实际上是降低了普通投资者的参与门槛。投顾组合都是由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士来管理的,其投资体系相对专业和成熟一些。相当于我最初几年“交学费提高认知”的经历,大家可以少走一些弯路,甚至是一步跨过去了。在仅仅“知其然”的情况下,跟投投顾组合依然可以赚到钱,并不需要交太多的学费。当然,前提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顾组合,并信任他。

但是如果对投资真正感兴趣,想提升自己的投资认知,提高投资水平,那我建议还是要多进行投资实践,不要怕亏钱。花真金白银买回教训,自己再进行总结、提升、升华,这才能真正是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知其所以然”。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二鸟说( twobird2017)”,文中观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欧基金观点或投资建议。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批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井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井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