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见闻,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广东潮州的文里,这里因崇德尚善、乐善好施而闻名于潮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里村坐落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腹地,初建于南宋,是一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自古以来,村里就有行善的传统,并因崇德尚善、乐善好施闻名于潮州。文里村的同奉善堂和太和善堂,在潮汕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是整个潮汕地区同奉善堂和太和善堂的总堂。村里有大大小小30多座宗祠,几乎每座宗祠所保留的族谱祖训中,都有着与善有关的记载。

对于文里村人来说,行善不拘于形式重在于心,往往就在举手之劳之间。而“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他们祖训中所要求的。悬挂于杨氏宗祠墙壁上的祖训族示,也把善作为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来训诫后世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0多年来,杨氏族人谨记祖训世代行善。明朝正德年间,杨氏家族中的杨椣,杨玮两兄弟相继中了进士。正德皇帝称赞说,兄弟连登科甲堪称文里,赐村名为文里。兄弟俩一生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善事,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只带回了一船雨花石。那么,带回来的雨花石是做什么的呢?村民介绍,就是为村里修桥修路,造福家乡文里。兄弟俩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后来我们每个祠堂,都挂着他们的像作纪念。

这是杨氏家族的一户大户人家,杨氏家族也出了许多善人,这是其中的一家。以前这里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就拿一年的租金,税赋加在一起,包起来交。村民就不用交这个税钱。清末民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杨氏家族中的杨缵文、杨仕添等四户人家便将全村100多户的赋税全部承担起来,从而使得整个文里度过一个艰难的时期。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大夫第,门楣上所刻的“积厚流光”四个字,却依旧如新。像是时刻提醒着后人,积累的善行越深厚,流传给子孙的恩德就越广。

学者专家解读,中国人自古以来讲道德,这个道德并不是一个虚幻的。这个道德需要不断地做善事,一步一步累积,累积到相当的程度,你就是一个有道德高尚的人。所以积德行善这两个是一体的,《周易》里面有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里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老是在做善事,那么一定所有的人都会非常拥护你,非常爱戴你,那么你们家的喜事就会源源不断。所以我们中国人是劝善的,长辈对晚辈总是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刀架到脖子上也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