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老师,疫情快结束了,什么时候开学呀?”

“本来好不容易孩子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要开学了,这疫情一来,在家里待了几天,孩子又更加焦虑了。”

这一周来 ,教育咨询的几个孩子都有些开学焦虑,孩子没有问题,焦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谁也不能永远精神抖擞,一往无前,充满正能量。

但是家长们,孩子再也不是抱在怀中的小baby,永远无忧无虑,他们一哭泣,我们就本能地冲出来。我们无法以摆平成长道路中的一切为己任,我们也没有能力做到,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孩子的焦虑原因很多,有对同伴竞争的感知,有对假期的留恋,有对未知的恐惧。

概括下来无非三种:

①假期过于放松

因为习惯了假期的舒服自由,就不愿意回到有规律和忙碌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作业还没写完,再加上放纵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一想到马上就要交作业了,也不能睡懒觉,天天只有学习了,内心就特别焦虑和抗拒。

②担心适应不了新环境

都说家是港湾,是温室,大家都很眷恋这种熟悉感,所以有些不善于和老师同学打交道的孩子,一旦想到要离开家,就会感到陌生孤独,很抗拒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焦虑感不自觉就找上门来。

③学业焦虑型

很多人想到开学,第一反应就是又有一堆新知识等着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自卑心理,担心会和别人距离越拉越大,而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因怕被别人超过而产生焦虑情绪,这一现象在那些即将进入升学班或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中间表现得尤其明显。

其实,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它可让帮助我们把相关事情解决得更好。比如考试时,适当的焦虑考场发挥可能会更好,因为足够细心重视。反之,考完试下来觉得题目简单、考得很好的同学,往往成绩会低于预期,因为过于轻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什么原因,我建议家长们,如果孩子愿意讲述,那就倾听,不带企图的倾听,不要总是忙着解决问题,不要用自己几十年前的经验揣度现在的情形,不要急着给出建议,那是根深蒂固的“当年的我”式的自恋。这其实都在表示,你不行,你怎么这样,我都过来了,都不是事儿,你不如我,我很牛。

只是先接受,试图理解,并且表示关爱,这就很难吗?

在教育中,放下自恋,立地成佛。

孩子需要直面世界,我们需要接受有焦虑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坦然接受一个有点焦虑的孩子!不必每次都是想着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然后再自我怀疑是不是给孩子的环境不够好或是哪里做的不够多。

其实,我总说啊,父母的作用有时和医生有点像,“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