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的妈妈今年56岁,一直生活在农村,经常干重活的她,每顿饭都要吃得很饱,撑到吃不下去了为止,多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

虽然生在农村,但是妈妈对于自己身体的关注度却很高,平常有点小毛病都会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今年年初,她告知小刘说自己最近经常会半夜肚子疼,上网查了说这个症状很可能是肠癌,给她吓得够呛。

想让小刘带着去医院做个肠镜,知道消息的第二天小刘就赶回了老家,把妈妈带去了市区的医院预约肠镜检查。医生看到她妈妈年纪挺大,建议一起做个胃镜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胃部、肠道均没有异常,但她的食道里存在异常的病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活检。几天后的活检检查结果显示食道癌早期,未发生扩散,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当问及小刘妈妈过往的饮食习惯得知她平常吃饭非常快、每餐都吃得很饱,且喜欢吃烫食时,医生告知她们,这完全是“吃”出来的癌症。这些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发生食道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说食管癌是“吃”出来的癌?

食道癌的发生和日常的不良饮食习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这几个习惯都会增加发生食管癌的风险。

1、喜烫食

“趁热吃”是我国群众身上非常典型的一个习惯,吃什么食物都倾向于吃热的。长期吃烫食会让我们的食道很受伤,食道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65℃。

一旦摄入超过这个温度的食物,会导致食道黏膜被烫伤,继而会出现炎症,在出现炎症后没有及时干预的话,还对其进行持续不断地刺激,会逐渐演变成癌。

2、爱吃腌制食物

经过腌制的食物为了保证其风味和易于储存,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盐分,这样一来食物内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大上升。长期摄入这些食物,会导致食道癌发生风险增加2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爱喝酒

“酒桌文化”也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不论是人情往来还是生意,都可以在酒桌上谈成。

不少人长期爱喝烈性酒,酒精需要经由口腔、食道而后进入到胃部内。在这个过程中,会给食道带来很强的不良刺激,容易诱发食道出现异常增生,继而癌变。

4、营养摄入不均衡

我国四川、江苏苏北以及广东汕头等地区,食管癌的发生率比其他地区更高。专家通过分析后发现,这些高发地区的人体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锌、铁、钼、钡含量偏低的情况。这和当地居民长期饮食摄入不均,导致体内缺乏营养有很大关系。

在食管癌的发病人群中,有这些特征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包括家族内有食管癌病史、来自食管癌高发地区、长期吸烟饮酒人群、饮食营养不均衡、喜食烫食、口腔习惯较差的人群等。

这些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进行体检,一些即便是非高危人群,当发现身体出现了这些异常症状时,要注意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管癌一查就是晚期,主要是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

食管癌早期患者会有明显的吞咽异常表现,特别是吃一些比较干硬的食物时,会感觉食道处有梗阻感,很难咽下去。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到后期可能连咽水也会变得困难;

由于癌细胞在体内不断和正常细胞抢夺营养,癌症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当发现短时内没有可以减重,但体重下降超10%一定要警惕;

部分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胸口处会有异常的闷胀感,休息后也无法缓解。同时可能还会有咽喉干燥等不适感,但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人忽略;

食管癌也会让患者出现异常咳嗽的症状,咳嗽的时候会明显感觉胸口闷痛,且喉咙处会有阻塞感,多是因为病灶侵袭到支气管部位引起。

想要预防食管癌发生,除了要注意早期的症状以外,生活中还需要做好这几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防食管癌除了留意症状,还要做好这3点

首先,在生活中要多留意一些可能会发展成癌症的癌前病变,包括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溃疡、食管粘膜白斑等,确诊后要积极就医治疗,切不可任由其发展。

其次,饮食上要保证身体可摄入多样化的营养,不挑食、偏食,保持每样都吃、每样都不多吃的饮食习惯。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趁热吃,以温热的食物为主

最后,日常要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的睡眠时间维持在8小时左右,早睡早起。将身体状态维持在良好的范畴内,对于预防疾病也有一定好处。

食管癌的出现和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想要预防其发生,一定要从饮食上先做出改变,上文提到的你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