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中国公益新村庄是中国公益新农村的基本单元,它既是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单元又是新农村基层公益生活单元,它由传统中国村集体加入公益元素后形成,它的建设及其管理既是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共富等需要也是“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混合经济系统良性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分析表明公益新村庄方案可能就是中国乡村振兴工程中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案。

1

中国公益新村庄方案的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既要现代化又要普惠中国人,既要确保中国粮食安全还要为国储备维护绿水青山良田沃野,还要高效利润补偿城市市场主体出清其相对过剩商品,并能随时随地吸纳城市无业人员就近下乡就业生息…如何才能做到?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分析表明,只有集体化公益化新农村才能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集体化利于全国统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及农业机械高效使用,利于农业现代化快速实现,利于中国城乡无缝融合……

新农村的公益化则是“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混合经济系统的实践应用方案之一,也是本文重点要强调的内容。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中的储备实际上主要指的就是公益储备。新农村公益化为国储备绿水青山良田沃野并为国提供各类正外部性,就是这种公益储备的一种。此类公益储备在为城市市场主体提供天量需求化解其相对过剩危机同时积累大量公益资产,是化解需求不足性市场失灵的良方。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表明,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既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价值,又为公益储备提供了商品源保障,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二者间因此而完美地联接起来了,从此公益经济市场经济间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它们间协同互补联接成了一种新的“市场—公益”二元经济系统。在这种“市场—公益”新二元有机混合经济系统中,公益经济亏钱赚公益,市场主体出清相对过剩赚钱,多赢。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公益国企以货币利润亏损不足百万亿元人民币的代价为国储备积累了1300万亿元人民币公共资产,同时较充分地利润补偿了其他市场主体帮助其出清了大部分相对过剩。此结果正好契合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显然,若将新农村建设当成另一重要公益产业持续地亏钱赚公益性经营(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趋于饱和其投入产出边际效益逐渐降低,此时将整个中国乡村各村庄纳入公益领域进行投入,其投入产出边际效益相对较高。),结果必会为国储备积累大量公益性农业资产。此表明中国公益新村庄的理论依据就是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

市场产能相对过剩时代,必须充分拓展混合经济中公益经济部分才能充分利润补偿市场主体。当下中国混合经济中,亏钱赚公益才是中国公益新村庄存在的意义,中国公益新村庄的建设与管理都要以此为基础。

2

中国公益新村庄的建设

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144亿亩),约百亿亩左右山水林田湖草地可农用。根据光、热、水、土、肥特征,在中国现乡村基础上规划建设百万左右现代化公益新村庄(平均单个村庄管理土地万亩左右吸纳安置各类人员千人左右,田多的村庄人口密度大,田少的草原林地等村庄人口密度小)。各村庄归所属镇政府管辖。

村庄土地国家所有,村集体代管使用。集体化基础上的公益化是公益新村庄的基本特征。

公益新村庄设置宿舍、学校、医院、图书馆、养老托幼院、公益食堂、职业培训就业促进部等(有些公共设施可以邻近多个村庄共享共用,住房分单身集体宿舍和村民家庭住房两类),它们服务新农村村民为主,多数是免费的,少数的可成本性收费以避免浪费。

大兴水利:在现有全国水库9000亿方总库容条件下,主要在中国东南部山区江河各级支流处大量兴建小微水库或简易土石塘坝再拦蓄降水5000亿方,这些水就地农业使用或绿化山河使用,可收防洪抗旱等多重好效果。

国土整理良田改造:削高填低平整土地,全国范围内改造10亿亩左右中低产田为高产稳产田,此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十分有效。

环保设施建设:充分建设风光清洁能源设施,建设生物垃圾沼气化池,尽力做到村庄零排放零污染。

公益新村庄的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销售等,风景宜居地旅居康养等,各村庄可因地制宜设置相关产业,主要宜发展劳动密集性一般技术产业,不宜与城市高技术等产业同质化,不提倡村庄过多介入金融业或大产业园项目等。

公益新村庄村民主要负责生产和加工农产品,小宗特色产品主要由各农庄自主销售,大宗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全国统一大市场。探索建立县域农协统购统销统分型合作销售机制(类似于农业供销合作社),国家政策支持整合各县域农业供销合作社以利于各地农产品低成本进入全国市场……

3

中国公益新村庄的管理

中国公益新村庄以公益为主,目标就是花一定量钱产出最大化社会综合公益。其管理模式不能是市场化的自由竞争货币利润模式,必须是有计划的公益性竞赛模式。

有计划的公益性竞赛管理模式中,计划意味着村庄生产活动不再盲目而是有相关农协机构大数据信息指导;公益性竞赛重点比的是谁生产出的产品更生态更绿色更有品质而不是恶性竞争比谁赚的钱多。此决定了中国公益新村庄管理要注重过程管理不能太看重货币利润。考核标准主要是核定村庄相关人员是否按相关要求尽力了(过程指标权重大),而不是核定最终产出多少产品或赚多少钱(结果指标权重小)。

中国公益新村庄成员组成:管理员,技术员,普工,老弱幼残者四大类。管理员和技术员纳入正式编制,国家财政补贴按城市同类就业人员标准发工资福利,比例控制在村民总数的5~10%左右,这些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公开招聘+政府委派);普工就是一般劳动成员,任何中国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申请加入,公益新村庄保障他们正常生存繁衍各类物质基本需求和少量零花钱发放,他们在管理员技术员带领下在各公益新村庄里从事各类农业生产活动;老弱幼残者不从事农业劳动,享受相关待遇低成本但体面而有尊严地活在公益新村庄中……

公益新村庄产业管理总体要求是花钱赚公益,务求单位投入产出最大价值公益。其中的市场产业部分可以赚钱但不宜硬性要求(货币利润零和决定了农业类企业赚钱太多不利于其他市场主体正常赢利,总体宏观看市场性农业企业微利经营可能更利于最大化全体国民福利),所赚的钱除承包者经营者按规分享一定奖励外一律充公。公益新村庄经营中短缺资金部分由财政资金或主权非债货币足额补充。

各村庄成立村委,村委委员主要从骨干村民中民主选举产生。村委负责领导村民进行相关农业生产等。

各村庄设基层党小组,小组成员由村庄内党员组成,当地镇党委领导村庄党小组进行各类党建工作,党小组有监督村委工作的权力。

村委与村庄党小组承担部分基层自治任务,负责村庄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及一般治安管理等。

村庄国家所有,全国村庄一盘棋。各村庄既有专业分工(各专门产业承包者只负责其专业部分指标的完成),又有集体合作协同(设国家、省、县、镇级农协,共同汇总各村庄产供销大数据信息,及时指导各村庄有序调整生产),风险同担利益共享避免无效竞争…… 完善相关制度管理促进全国各村庄同类就业者的劳动付出及综合待遇等逐渐趋于一致……

各公益新村庄宜就近吸纳当地人进入村庄就业,同时允许村民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就业。国家要及时完善城乡融合政策尽快建成10亿中国人之公益新农村人口蓄水池,既可为城市市场发展提供就业后备人才又可吸纳城市无业人员成为村庄普工,则中国城乡融合无障碍,整个国家城乡协同繁荣成为可能。

4

中国公益新村庄本质内涵决定其管理主要以公益为主,发达国家大农庄市场经营之赚钱逻辑不可学但必须学其机械化科技化高效率。中国混合经济的高效性提示,公益化新农村才是长远普惠中国人的乡村振兴方案,中国的万亩公益新村庄须吸纳千人就业生活(发达国家万亩大农庄常常只见数十人工作就业)。显然,中国公益新村庄经营算的不单是经济账,主要算的是各类公益账。

算各类公益账为主的中国公益新农村建设,主要应靠国家财政或非债主权货币投入;亦可发行专项债券募集社会资本参与(非债主权货币保障支付专项债券利息),不宜放松要求任由大量社会资本直接进入农村跑马圈地而违背公益新农村建设本意。绝对不能将中国新农村建成另一市场主体从而彻底破坏“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混合经济体系中市场与公益有机协同发展的基础。

中国乡村振兴是当下中国一大工程,各种方案都有。回归人民公社、小农单干、资本下乡、合作社、城乡融合、一村一品、乡建院、农禾之家、耕读生活家园、CSA社区支持农业、集体化公益化现代化等都有。到底什么样的中国农村农业顶层设计最符合中国人民长远最大利益?目前暂无明确结论,相对而言,绿色、生态、现代化、集体化、共建共享等理念的支持者更多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从“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混合系统内在特征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诉求,宏观全局地将新农村建设整体看成是中国混合经济系统中的公益经济部分,提出中国乡村振兴之集体化公益化新农村方案。相关分析表明只有此类方案才能同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低成本建成新农村10亿中国人人口蓄水池、利润补偿城市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减少城市病降低国家治理成本、为国储备积累绿水青山良田沃野等。此提示集体化公益化新农村方案可能就是当下中国乡村振兴最好方案。

中国公益新农村10亿人口蓄水池建设,只是一个大致规划(中国现有农业人口8亿,再为城市无业家庭或困难家庭预留2亿人口空间),实际运行中的人口数量可增可减;具体增多少减多少要综合考虑中国市场化水平等。城市可就业人数量多时在农村安居的人口数量就少,反之,城市可就业人数量少时农村可安居的人口数量就多。

城市无业人员或生存困难人员随时随地可自愿申请成为农庄普工去农村低成本生息,也可竞聘农庄技术岗位等;农庄人口也可随时随地对接城市相关工作;国家政策要为城乡无缝融合提供支持。此可保障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更和谐更高效。

中国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典型,各有优劣,多数并不具备推广价值。大寨大队不仅集体化公益化意义明显其艰苦奋斗精神也有普遍意义但其农业现代化意义仍不足;小岗村单干是对大集体低效率的权宜应对是小农经济的回归更不具备现代化意义;华西村南街村等村集体办工业是政策红利获得典型,农民办工业甚至金融业政策红利挤出了城市同类市场主体市场份额,经济上看总体是低效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很难推广但他们的集体化公益化探索有一定政治意义;其他许多合作化试点短期成功者有但持续长期成功案例中国几乎没有(日、韩、台小农合作社体系较成功)……

各类三农专家探索的如李昌平的乡建院、杨团的农禾之家、张孝德的耕读生活家园、温铁军的CSA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中,生态、绿色、共建、共享理念已经具备;宜规划出若干公益新村庄鼓励这些专家团队继续驻村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地各公益新村庄要时刻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

中国公益新村庄各产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农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主要宜发展劳动密集性一般技术产业;不提倡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赚政策红利挤出同类城市市场主体,不提倡农村乡镇企业高薪引进人才设备等与城市高技术产业同质竞争,严禁巧立名目圈占土地变相私有(如一些高标准康养基地,名为康养企业,实为私人会所)……

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基于其数十年考察研究结果,期望将中国农村建设成绿色生态海绵型社会,期望农村能有效承接城市市场失灵时各类制度成本转嫁以避免城市产业资本“硬着陆”,温教授还十分强调“耕者有其田”的历史意义;显然,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之公益新农村方案完全包含了温教授的诉求且还会有更多其他公益正外部性产出。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提法意在回报农村农业曾经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所做出的贡献(有人统计此类贡献累积值达17万亿元人民币),这种提法若是在短缺时代,其意义是伟大的;但在相对过剩时代(中国现在城市市场产业产能普遍过剩无处有效消化)此提法欠准确。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公益国企为国高效储备积累1300万亿元人民币公益资产结果表明,当下大力投资公益新农村,投入产出边际效益相对很高,所有投入绝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反哺、扶贫、输血那么简单,而是十分高效的宏观投资方案,这种投资必将为国高效储备积累巨量公益性农业资产并同时产出多种正外部性。

如果对中国新农村建设投入的认识仍停留在反哺、扶贫、输血层面上,则有可能延缓中国新农村建设步伐。梁漱溟之“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中国公益新农村建设必将与县域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它必将在中国混合经济中发挥巨大公益作用,协同城市市场主体持续繁荣。当下中国宜大胆大力投入建设之。

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时代的日益普及,劳动生产率必日益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率也会同步提高许多。中国的千人万亩公益新村庄中,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小时数不会太多,即使各业混合经营并内部互相服务(如村庄内部村民间互相免费养老托幼服务等),多数人多数时间仍会无事可做,此正好可以增加村民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让其回归自然慢生活节奏从而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相对过剩需求不足之市场失灵危机是内在固有的,当其危机爆发时,历史经验表明帝国主义一般寻求对外扩张掠夺转嫁危机。中国市场化改革现进入深水区,面对市场失灵性危机时中国主要在内循环上找出路。实际上中国混合经济中的各类公益投资自始至终就在为中国市场主体提供着大量有效需求并相当程度上化解了其相对过剩危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若没有大量公益投资,1300万亿元人民币公共资产就无法积累,市场主体的相对过剩库存就根本无法有效出清,中国的经济危机肯定会严重百倍。);显然,集体化公益化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天量公益需求可以为当下中国市场的可持续繁荣提供足够量利润补偿。此提示集体化公益化新农村建设就是当下中国混合经济中相对最高效的投资。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城市市场产业产能普遍过剩时代,中国农村农业不宜再以市场主体形式参与市场竞争赚钱,而宜以公益经济形式在“市场-公益”二元有机混合经济系统中亏钱赚农业公益资产同时利润补偿城市市场主体从而达到公益与市场协同高效发展的目的。

中国公益新村庄是中国公益新农村的基本生产单元和基本生活单元。其集体化利于全国统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利于机械化高效使用、利于农业现代化快速实现、利于城乡无缝融合;其公益化则利于为国储备积累绿水青山良田沃野、利于利润补偿城市市场主体消除相对过剩促进就业、利于市场失灵时城市产业资本“软着陆”,利于低成本安居村民繁衍生息……

2022年8月8日

第1经济,致力于学术研讨、产业监测和部门应用!

版权所有 非授权不得转载

一綫企服小程序 /扫码共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