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倾城

“为什么外国的东西就好,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长脑子,

中国很多人,看不起自主品牌的老毛病要改一改。”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面对媒体时坦直道?

他这么说不怕拉仇恨吗?

怕就不是王传福,他有他的底气。

当很多人向往名车特斯拉时,一向低调的比亚迪,却出其不意,撼动了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霸主地位,一跃成为新宠,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从2021年5月份到12月份,王传福公司未交付的订单量就远超过20万辆。

王传福每天被客户催着交车,他说:“晚上连觉都睡不着。”

国产车竟也可以做到一车难求。

有人说,王传福是典型的凡尔赛;

也有人说,他是幸福的烦恼;

还有人说,“船夫哥”真给中国人长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确。

为吸引大众眼球,汽车商们绞尽脑汁给汽车起洋气的英文名,王传福却没有跟风而行,他偏偏不走所谓的时髦路线,给汽车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中文名:秦、汉、宋,就连汽车按钮上都是中文。

有人提议,中文名老土,不好卖,王传福却说,如果连中国字都不传承,谈何中国梦?用中国字是骄傲,是增加销量。

就连公司内部,大多数人对此也持反对意见,王传福却没有丝毫动摇,以“一言堂”坚持中国品牌就该用中国字,哪怕错了,也要这样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在汽车领域王传福是货真价实的“门外汉”,制造的第一款汽车被人疯狂吐槽,太丑。

王传福顶起压力,决定从品牌汽车开始模仿,花钱买来真车,让技术团队,将车从里到外拆卸,大家听他这么一说,傻眼了,都直愣愣地盯着他,不是开玩笑吧,新车解剖了岂不可惜?实在舍不得下手。

王传福读懂了大伙的心思,当机立断掏出钥匙,哗啦一下,在新买的奔驰车上划出一道清晰的划痕来。

然后大家才回神动身,边拆解边研究其中的构造。

不久,王传福团队模仿制造的第一款汽车F3,成功问世,且热卖。

王传福模仿的拳法,打通了他在汽车领域的一条坦途。

当然,他也不是在一瞬间就脱胎换骨的,原来是一次次地试探。

1995年,王传福从稳定的工作岗位转战商海,创办公司,随着手机的普及,他极其看好手机电池市场。

可一条电池生产线就要几千万的投资,对于当时的王传福来说,这简直是巨款,并且外国限制出口设备,就算王传福想买也根本买不到。

朋友劝他,此时停手还来得及,王传福却斩钉截铁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另辟蹊径,带领20多个员工,在深圳莲塘小小的旧车间里,开始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他们冬扛三九,夏撑三伏,使一台台设备成功出炉。生产线一成,王传福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总共只花了100多万人民币,眼前的问题迎刃而解。

可对于王传福初创的电池公司来说,更难的是如何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要想活下来,必须战胜这些“拦路虎”,王传福不断从技术上提升,成本竟比当时日本的强大对手低了40%,后来,通过很多代理商逐渐打开了低端市场。

王传福集中搞研发,电池品质稳步提升,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王传福在圈内有了些好口碑,被邀请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会,期间他接触到摩托罗拉等大客户,从此公司的订单开始像雪片般飞来。

就连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也被吸引,主动上门与其合作。

短短几年的时间,王传福就拿下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在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又将眼光瞄向了另一个商机,汽车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王传福收购了秦川汽车,组建起一支中国本土技术研发团队,准备大干一场,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想都难。

可王传福放言:“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太疯狂了。

对王传福来说,汽车不过是一堆钢铁,生产汽车就是要将钢铁变为宝。

有了制造汽车的想法,如何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他将生产电池的那套半自动化方法,灵活地应用到了汽车制造中,并将自己擅长的技术和汽车制造高度融合。

在外行看来,电池生产和汽车制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跨度之大一目了然,怎能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两个行业在产业链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由技术来承载的。

20多年来,王传福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每次都能华丽变革,这正证明了他的思考是有高度的,布局也是有高度的。

他的王者高度正是来自他的豪迈。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王传福的豪迈,定会推崇备至。

2003年,王传福刚入汽车行业不久,就成立了研究汽车芯片的部门。

经过技术团队精心打磨,17年后,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车载IGBT6.0芯片,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巨头苹果公司,也想进军汽车行业,有意与王传福合作,找他购买车载芯片,万万没想到,王传福直截了当地回应:“芯片技术坚决不卖给外国人。”

苹果公司很强大,但是我也不渺小,这就是不卑不亢的王传福。

2008年,在查理·芒格的牵线下,股神巴菲特知道了王传福,也相当认可王传福的商业蓝图,且赞扬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评价道:“有非常多伟大的想法,并擅长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巴菲特最终决定要买入比亚迪的股份。

其实,一开始巴菲特投入5亿美元,但王传福不买账,占股太多,担心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格局,断然拒绝,后来,经过商议后,巴菲特以18亿港元投资,仅占股10%。

王传福骨子里流淌着不让他低头的血液。

王传福同样也不肯放过自己。

在节目《酌见》里,俞敏洪对话王传福时,俞敏洪坦然讲道,自己没事的时候,喜欢自斟自饮,想想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些人生困惑,一坐就坐两三个小时。

俞敏洪紧接着问王传福:“你有没有经常这样一个人坐着想事情?”

王传福的答案是,有。

但是,王传福又说,他有一个人坐着想事情的时候,但往往想的不是自己的事情,想的是技术和公司战略部署之类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这就是理工技术男的脑洞?

王传福经常在公众场合讲到,自己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企业家。

王传福游走在商海里,“技术狂人”的称号实至名归,一如既往地紧跟技术心灯,难怪每次都能出其不意地致胜。

其实,一个企业家在国家危难时才最显豪迈。

2020年,疫情来袭,国内口罩供不应求,很多人根本买不到口罩,口罩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令老百姓望而却步。

王传福22万员工的口罩需求成硬性问题,一人一天用掉两只口罩,差不多需要50万只,而全国一天的产量才2000多万只。

口罩是疫情期间的刚需品,如此大的缺口该如何解决?

王传福不会袖手旁观,他动员3000名工程师,设计口罩机和口罩,仅 3天时间,就画出了图纸,7天就做出了第一条口罩机,加上口罩的熔喷布设计和制作,也只花了大概三周时间。

口罩生产线一成,他将50万平米做手机、做汽车电子的生产线挪出来,放进口罩机,8万名员工齐上阵,分工合作投入生产。

一开始,百分之三十的口罩员工自用,百分之七十供给国家。

一个月后,王传福的口罩生产线一天就能产出一亿只口罩,是全国口罩产量的五倍,为国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等到四月份,国内口罩的需求已得到满足,王传福就给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出口口罩。

王传福坦言,当时制造口罩是需要,是社会责任,中国制造业代表站出来,将产业链调动起来,国家一旦有困难,什么都可以造。

一个口罩背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当你拯救了一个生命时,你就拯救了一个世界。

为抗击疫情,王传福以他的方式,亲自披甲挂帅,每日奔赴在无硝烟的战场上,还世间于大义,救万民于水火。

很多时候,一个人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不为流芳百代,只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己。

之前,美国卡华为的脖子,明目张胆地制裁华为,代工巨头美国伟创力扣押了华为手机生产材料,并停止为华为生产手机,让华为一度陷入困境。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美国制裁华为不是针对一家公司,而是针对中国整个高科技产业链,岂容美国搞垮民族企业,阻断我们民族复兴?

王传福毅然挺身而出为华为代工。

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保持激昂斗志,面对胜负关键时,他是敢于竞争的猛士。

还有,台积电公司断供华为芯片时,讥讽中国永远研发不出高级芯片,王传福又一次站出来,怒怼:“芯片是人造出来的,不是神造出来的。

如今,中国车载芯片已问世,对方被狠狠打脸。

对此,有人评价王传福是,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是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 ,咱老百姓最不能丢掉的那股气。

在节目《开讲啦》提问环节,王传福被嘉宾问及终极梦想时,他直言,有两大梦想。

一个梦想是,关乎尊严的。

以往的经历对他触动颇深,发誓一定要做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一次,王传福在美国过海关时,被要求出示返程机票,他感到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自己去美国是做生意,又不是赖在美国不回!中国人被外国人如此低看,像给他的心上撒了一把盐,钻心的痛。

还有一次,王传福在英国,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英国人拿着他的护照,盘问来盘问去,一种屈辱感顿时从全身的骨头缝里冒了上来,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火候,当即丢下护照,看也不看,转身直接走掉,海关人员见状只好叫住他,将护照递了上去,不再说什么。

如今,中国是世界大国,是手机大国,航天大国……一个个中国梦,成为现实,中国的国际地位令世界瞩目。

我们中国有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为助力中国梦锦上添花,王传福决心要让中国的汽车也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王传福第二个梦想是,依靠技术实现绿色梦想,减少对石油依赖,用清洁能源的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创造无污染的出行环境。

本身中国煤多油少,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靠进口,进口石油的百分之七十又是经过海上运输到中国。

如果,石油不能进口,中国将面临什么局面,不敢想象。

中国只有带动新能源,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王传福看好沙漠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豪地讲,若中国沙漠的百分之一用来铺设太阳能板发电,再用电来替代石油的话,既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又做到了绿色环保,一举两得。

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人先于外国人一步,王传福已经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王传福的大梦是从一个小梦开始编织的。

当年王传福的梦想其实也没那么大,毕业后,他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结婚的时候连房子都没有,借朋友的房子做婚房,生活所迫,他才决定自主创业。

王传福摆脱贫困后,赚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重要的是产业报国。

王传福说:“中国人不笨,也不懒,是可以将事情做好的。”

只有中国强大地立于民族之林,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王传福时刻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他说:“如今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为钱,而是为国争面子。”

都是平凡之躯,为何王传福如此豪迈?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老七,还有一个小妹妹,十口之家全靠父亲做木工活养活。

他从小喜欢看书识字,父亲看在眼里,虽然辛苦一点,但心里甚是欣慰,希望有朝一日小儿子能出人头地,拿到“铁饭碗”,全家人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可父亲终究没能等到儿子有出息的那天。

王传福13岁那年,父亲查出了癌症,不到半年便离世了。

父亲的离去,使家庭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母亲没有什么赚钱的本领,只会务农,一家人糊口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王传福五个姐姐陆续嫁人,小妹妹寄养给了亲戚,家里只剩下大王传福五岁的哥哥和王传福,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不得已,哥哥放弃了学业开始打工,王传福也想为家庭出份力,要跟着哥哥一起去打工,可被哥哥狠狠教训了一番:“你难道忘记父亲的遗言了吗?”

王传福从小聪明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父亲临终遗言是无论如何要让他上大学。

哥哥打气给王传福,叫王传福只管好好读书,生活问题他来扛。

从此王传福读书更拼,稳居尖子生宝座。

王传福的成绩是全家人的安慰,母子三人从悲痛中慢慢地缓了过来 。

可这样平静的生活稍纵即逝。

两年后,又一颗“炸弹”凭空而来,王传福的母亲突发疾病,匆匆离开人世。

失去双亲的两个少年,生活没人撑腰,只能靠自己拼命往前爬。

王传福体会到哥哥供自己的艰辛,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只有这样,他的心里才能好受一些,才能对得起哥哥的付出。

80年代,很多人为了早点分配到工作,走了中专这条捷径,但王传福为了考上大学,选择上高中。

那个年代的义务教育不像现在,读高中很费钱,为让王传福继续学业,哥哥兼职两份工,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晚上凌晨才回家。

王传福急在心里,日夜奋战于书海之间,只盼自己赶紧考上大学,好回报哥哥。

一对患难兄弟,一个吃着身体的苦,一个吃着学习的苦,看不到尽头。

人在努力到无能无力时,老天是看得到的,它自然会派救兵来助你一臂之力。

影响王传福一生的贵人天降神兵般出现了,正是在她的耳濡目染下,王传福的豪迈逐渐氤氲开来。

王传福高三那年,嫂子张菊秀嫁了过来,家里有了女主人,总算有个家的样子了。

王传福平时在学校寄宿,每周末回到家总有肉菜吃,返校时,嫂子给他兜里强塞零花钱,并宽心给王传福,不要省钱,要好好吃饭,吃好才有劲学习。

嫂子对待王传福如母亲般细致周到,只要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就会主动帮着缝缝补补。

到过年,嫂子做的第一件事是,给王传福张罗一身新衣服,然后才着手筹备其它的必需品,可没有一件是属于她自己的。

王传福的小侄女降生后,哥哥嫂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供王传福上学,头上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

好在,王传福不负众望,终于考上了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可中途出现了个小插曲,他差点和大学失之交臂。

王传福深知兄嫂生活的不易,不想再给他们增添负担,想去打工赚钱,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没有告知哥哥嫂子,悄悄藏在了枕头底下。

开学季来临,哥哥嫂子见王传福的通知书迟迟未到,开始犯嘀咕,会不会是路上耽搁了。

于是,嫂子让哥哥赶紧去邮局打听,怎料,邮局的人说,通知书早都被本人领走了。

哥哥嫂子终于松了口气。

明事理的嫂子立马安排了一场大扫除,找到了通知书。

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嫂子旁敲侧击地向王传福询问中南冶矿学院的情况,然后拿出通知书,做王传福的思想工作:“你若放弃上这么好的大学,之前的功夫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经嫂子开导后,王传福决定去读大学。

人是说通了,可学费又给他们摆了一杠。办法总比困难多,嫂子背着王传福兄弟俩,偷偷将自己的一对金耳环当掉,又问娘家人借了一些钱,东拼西凑总算凑够了王传福的学费。

山里孩子一个人到外地读书,哥哥嫂子不放心,嫂子提议全家搬往长沙给王传福陪读。

于是,一家人千里迢迢来到了长沙。

王传福报到后,哥哥嫂子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又支楞起个煎饼摊,一边做着小生意,一边照顾王传福的生活起居。

哥嫂陪读的四年时间里,总共才回去过老家四次,就是每年过年时。

直到王传福本科毕业,考上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研究生后,哥嫂才又举家搬回老家。

王传福的成绩一如既往地突出,不到两年时间,就被破格留校,成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

早在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创办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任命王传福为总经理,前去深圳负责市场。

不去不要紧,一去了不得,深圳的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崛起,激发了王传福火热的心,他决定辞职创业。

王传福拿着创业计划和哥哥嫂子协商,哥哥嫂子满脸担忧,担心王传福没经验,感觉创业不如上班稳妥,这么好的工作丢了可惜。

但听王传福详细分析后,哥哥嫂子觉得王传福对趋势能看得懂,又是高材生,也就同意了。

后来,表哥借给王传福250万的创业资金,打开了王传福的创业之路。

如今,王传福在千帆竞波的商海里,游刃有余,得益于在时光里,所经历的坚韧、磨砺,而这些无一不受民族魂的泽及。

回望王传福十几岁时,一个孤零零的小孩,痛失防身之具父母,他如何做到与岁月相安?

三生有幸,王传福遇到了开明善良的长嫂,像母亲般为他排除后顾之忧,让他专心读书,放手搏事业。

长嫂的功劳有多大?王传福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

若,换作一个自私、恶毒的嫂子,王传福的成就会不会如期而至?

也许不会,王传福像普罗大众一样,被岁月无情地拖着走,怎么也翻不了身。

也许会,但王传福的悲忧,只能自己承担,经历无数个深夜痛哭后,走出人生困局。

兄嫂的备至关怀锦绣了王传福的一生,这何尝不是民族魂的另一种体现?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穷也罢,富也罢;平凡也罢,伟大也罢,

一个人最不能丢的就是民族魂。

民族魂不是独立的,更不是一两个人就铸造起的,而是靠万千百姓共同铸就的。

一个真正具备民族魂的人,见山是巍,见海是澜,山海相依,巍澜可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