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往往是突如其来,能够成功逃顶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如果能够在市场探底回升过程中快速“回血”,同样是值得赞赏的成功操作。

比如今年年初至4月26日,随着市场持续下跌,很多基金的净值新低不断,但是4月27日至今的反弹中(7/5),沪深300还没有回到前高,已经有不少基金的净值回到了年初位置,成功“回本”,坚定持有这些基金的投资者,总算是平安度过了一场大幅调整,管理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自然也是值得点赞的英豪。

根据对持仓数据的分析,在这些实现净值回归的基金中,大部分都重仓了火热的“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但是也有一些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几乎不投资“新半军”(三只以下),可见管理这类基金的基金经理能够用独特的视角发现投资机会,非常值得关注。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截至2022/7/5

1、交银何帅:以“跑赢自己”为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Wind,2022/1/1至7/5,下同

交银基金何帅,被称为追求绝对收益的止盈高手,以“跑赢自己”为目标。投资中喜欢那种有80%概率赚取20%收益率的品种,不喜欢去做用10%概率赚10倍的品种,非常务实。他讲究高质量公司要在估值合适的时候买入,以此来规避追高风险。

何帅擅长的行业较多,在组合中进行均衡配置,并无明显偏爱的行业,像对于新能源板块,只是从行业配置的角度出发,一旦认为估值偏高,就会及时进行灵活的调整。

2、嘉实郝淼:生物学博士投资医药股,专业对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淼管理的嘉实医药健康股票,作为医药主题基金,能够实现净值回归,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轮反弹中,医药整体表现并不强,这更加说明他有着较强的挖掘个股的能力。通过研究后我发现,他具有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的科班教育背景,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过去11年一直从事医药行业相关投研工作,积累深厚。

在选择医药股时,他会根据性价比来严格筛选,性价比好的标的就多买一些,如果短期有一定的下跌,也会择机加仓,这既说明了他对自己选出的股票充满信心,也有助于在反弹来临前拿到足够的低价筹码。

3、华夏袁英杰:用量化的纪律性规范投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英杰2015年起开始管理指数基金,擅长指数增强、量化对冲、量化主动等等,是非常稀缺的懂量化的主动基金经理。

他擅长借助量化投资的纪律性,来帮助规范主动投资过程中的随意性,减少个人情绪影响,避免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则或流程;借助量化技术,力争选择相对价值合理的股票,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在相对价值较低或者高于合理价格时卖出。

4、易方达杨宗昌:传统行业中寻找成长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宗昌更加关注传统行业转型发展中的机会,他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传统行业供给端的改善更加持续和稳定。那些利用自身业务能力稳居行业龙头的企业,能够持续获取高额资本回报并最终穿越周期成长为优秀的公司。

杨宗昌管理的易方达供给侧改革,重点投资的领域是化工、能源、机械、轻工等传统行业,致力于挖掘周期成长股。

5、国泰徐治彪:均衡偏成长,从来不凑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治彪是一位均衡偏成长的基金经理,自下而上为主,兼顾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以及行业比较,从来不会凑热闹。因为他经历过2017年风格切换、2018年熊市,对高估值板块的杀伤力非常清楚。当市场某个阶段、某类资产泡沫严重,就会果断撤退,比如2020年四季度,核心资产最盛之时,他对各种“茅”的投资非常谨慎。

具体在公司的选择上,徐治彪信奉的是“惯性理论”,即过往优秀的公司,未来大概率会继续保持优秀。

6、嘉实苏文杰:不爱做波段的周期、制造业选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文杰是一位研究周期、制造业出身的基金经理,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研究功底深厚。一般来说,投资周期股或者制造业股票需要做波段,但苏文杰更侧重公司的长期成长性,认为这样才能带来优质阿尔法。管理的嘉实资源精选的投资收益更多来自于所投资公司的收入、利润的成长性,且对于看好的优秀企业会长期坚定持有。

苏文杰认为 “双碳”目标背景下,周期股的韧性和持续性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因为企业想增加产能需要申请能耗指标,而能耗指标有总量限制,包括化工、钢铁等在内的周期板块,行业供给不会有明显增加,但是需求还在增长,利润中枢会较过去十年有明显提升,带动股价持续上行。

以上六位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高手,上半年不投资热门的“新半军”,也能在反弹中快速将净值拉回,帮助持有人快速回血。如果以前没有关注过,现在也可以多研究一下,因为这种有独特投资思路,能够力挽狂澜的基金经理,是稀缺的,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有内容亦不可用作法律证据!(封面图等均为花瓣共享免费使用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