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虽然不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但是,这是一场比任何战争都复杂的战争。

因为冷战使用的战略战术,大部分都是战争之外的“盘外招数”,无所不用其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第34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回忆录中所写——

“1958年我曾研究并草拟一个建议,要求美苏大批交换大学生,其总量可达一万人之多。我甚至草拟过一封给布尔加宁的信,想邀请数千名苏联学生来这里,费用由我们支付,并由苏联人自己决定是否邀请同等数量的美国学生去他们国家。
有朝一日,一批新人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的交汇点,经历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最终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美国真正做到了“不战而胜”。

在这个过程中,艾森豪威尔的预判得到应验,美国通过各种手段,确实争取到不少人。

联合国副秘书长、苏联外交官阿尔卡季·舍甫琴柯(Arkady Shevchenko),是其中最重量级的人物之一。

舍甫琴柯出生于1930年,家乡在乌东顿巴斯地区的煤矿城市戈尔洛夫卡。

他那一代是典型的“新苏联人”,生于一战、二战间的中场休息期,亲历过二战战火,成年后正赶上苏联国力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舍甫琴柯从学习到工作,称得上一帆风顺,甚至有点儿位面之子、全程开挂的既视感。

1949年9月1日,19岁的舍甫琴柯考入苏联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法专业。

在大学里,舍甫琴柯追求进步、表现良好,1954年,他成功晋级,升入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

1956年,研究生毕业的舍甫琴科顺利地被安排到苏联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工作。

研究生毕业后,舍甫琴科接连遇到了人生两次重大转机!

第一次转机,舍甫琴科积攒的人脉,起到关键作用。

1957年,安德烈·葛罗米柯从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正式晋级为外交部长。

这位新外长的儿子,是舍甫琴科大学里最要好的朋友,借助这层关系,舍甫琴科从外交部的年轻人里脱颖而出,有机会踏入国际外交舞台。

第二次转机,则体现出舍甫琴科的实力和手段。

1960年,苏联组织代表团,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舍甫琴科成为代表团一员,并负责宣传事务。

30岁的舍甫琴科抓住了这次机会,用优异表现为自己搭起了“登天梯”。

这趟美国之行,让舍甫琴科成为苏联外交舞台上的新星。

到了1973年4月,年仅43岁的舍甫琴科被任命为联合国副秘书长,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至高点,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按照联合国不成文规定,五大常任理事国不能产生秘书长,也就是说,舍甫琴科所担任的副秘书长一职,相当于苏联在联合国的最高代表。

因此,当舍甫琴科到任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立刻展开攻势,对他进行拉拢。

实际上,CIA的手段也不算新鲜,无非是经常组织酒会,让舍甫琴科成为名利场上的大红人,鼓足他的虚荣心,并且满足这份虚荣,其中也少不了金钱美色等诱惑,这里就不再赘述。

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非常顺利,CIA刚一动手,舍甫琴科就降了。

1975年,当了两年副秘书长的舍甫琴科,正式投靠CIA成为一名秘密间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里宣称,对留美人员进行全方位“熏陶”,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工作人员,其战果远远大于直接开火。

按照这种策略,舍甫琴科就是最好的战利品。

投靠CIA后,他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绝密计划,甚至帮助美国情报部门,在苏联驻联合国的各个代表机构中安插间谍,以窃取更多机密情报。

1978年3月,苏联发觉了舍甫琴科的间谍活动,决定将他调回本土处置。

最终,还是在CIA安排下,舍甫琴科躲进了中情局大楼。

以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身份叛逃美国,舍甫琴科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级别最高的叛逃者之一。

当然,他的下场也可想而知。

从1978年到1998年去世,舍甫琴科一直住在美国马里兰州,身边再也没有高端社交、奢华酒会,更没有他所想象的高官厚禄。

从叛逃那一刻起,舍甫琴科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总之一句话,他被CIA套路了,落得个卸磨杀驴的下场。

说到底,美国情报部门所招揽的,并不是舍甫琴科本人,而是代表苏联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谁在那个位置上,谁就是目标人物,至于具体是谁,这个重要吗?

在叛逃后的20年里,舍甫琴科靠写书和演讲赚生活费,所写的或者所讲的,实际上,还是苏联的那些事儿。

他作为苏联的叛逃者,最后,还要靠他所叛逃的苏联养活,靠苏联这块招牌吃饭,这就很尴尬了。

而舍甫琴科通过为美国提供情报,对苏联造成的损失,甚至在许多年以后,都无法完全调查清楚。

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切都散漫成时间之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