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有无文字,这是笔者经常被网友问到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原本谈过很多次。这两天有网友把这个问题提给了考古学家许宏先生,许宏先生把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与三星堆社会复不复杂(即三星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了一起。并认为,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应该从三星堆人的需求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许多从事三星堆考古的学者都希望能在发掘中发现文字,这是我们所了解的。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说,在三星堆有无文字的这个问题上,我有两点看法与许宏先生基本相同:第一,我倾向于认为三星堆没有文字或者说至少没有成熟的文字。第二,讨论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应该从三星堆人的需求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存在这些相似的看法,但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上,我却与许宏先生很不相同。许宏先生在自媒体上对网友的回复中把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与三星堆社会复不复杂联系了起来。并进而联系到三星堆遗址之外的其他遗迹,称三星堆没有复杂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直白地讲,就是三星堆社会不复杂,所以没有文字的需求。这一点,不知道我理解对没有?如果没有理解对,请许先生不吝指教。

下面,谈下我的看法。第一,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与三星堆社会复不复杂并无必然联系。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来看,其社会结构至少已经显示出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或者说,这个部分至少仍是学界研究仍很不足的一个问题,因此认为三星堆是一个扁平化社会可能言之过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三星堆有无文字的问题,确实与三星堆人的需求有关。但这实际还隐含着一个前提,那就是文字在中国青铜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显然,许宏先生把这个关键问题忽略了。

从许宏先生的答复可以看出,他似乎在暗示三星堆发展水平不高,所以没有使用文字的需求。按这个逻辑,文字就是衡量一个考古文化是否进入复杂社会的决定性指标。但要下这个判断,我们至少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文字如何定义?二里头、郑州商城的刻符算不算文字,马厂、半坡的刻符又算不算文字?

第二,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出现在武丁时期,如果以此作为文字的标准,并进一步将之作为衡量一个考古文化是否进入复杂社会的标尺,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武丁以前的殷墟、洹北、二里冈、二里头遗址又该算什么社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关键问题:在中国青铜时代,殷墟人最初创制这套成熟的文字体系时,主要目的是什么?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才更容易理解三星堆有无文字需求的问题。

从甲骨文的使用可以看出,其主要功能乃是占卜,即人神沟通,故学界往往也把甲骨文习惯性地称作“卜辞”。而三星堆呢?他们是如何实现与神交流的这个功能的?从考古现象来看,无疑主要是通过铸造神像、动物、植物等神圣性器物来实现这个功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与神沟通的方式与使用文字来与神沟通的方式,二者在古人眼中究竟哪一种会表现得更为神圣庄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文字被大量考古学家视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尺,但这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眼光,这种眼光忽略了一点:文字真正闪耀出文明的价值,是在其创制以后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而这种看法是否可以套用在文字创制初期,并用来判定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显然仍有讨论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