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永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中国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也无独立的人格”。他们与统治阶层彼此依附 相互依存,但也相互排斥,相互利用。

在近代中国,华夏在经历“三千年之大变局”后,社会开始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过渡。而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文明的载体,也从传统士人开始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

这一时期的的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特质是:独立精神 思想自由 言论自由 奋发 代表了社会的良心。

比如胡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气风发胡适之

在近代中国,无论政治、文史哲、思想等领域,胡适永远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也是一个想避开但也始终无法避开的人物。他是青年的精神领袖,也是那个时代的路标。他发起新文化运动,直接革了文言文的命,开启民智,以及后来的整理国故、提倡全盘西化,为国家学术开始一条路来。这些对近代学人影响之深之广,也超越了他同时代的其他学人。

胡适一辈子都在主张独立、自由、容忍、思想多元,提倡社会改良,一点一点的解决社会问题,反对暴力革命、流血和牺牲。他认为生物进化,无论是自然的演变,或是人为的选择,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变异,绝没有一个简单的目的可以一步跳到,更不会有一步跳到之后可以一成不变。胡适还进一步说,以为可以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一蹴即到,既到之后又可以用一阶级专政方法把持不变,这完全是达尔文以前的武断思想。胡适认为这是顽固不化的表现。

蒋百里与胡适

他也反对拉仇恨,容忍和保护异见。胡适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他说: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使人"无形之中养成一种阶级的仇恨心,不但使劳动者认定资本家为不能并立的仇敌,并且使许多资本家也觉得劳动者真是一种敌人。这种仇视心的结果,使社会上本来应该互助而且可以互助的两种大势力,成为两座对垒的敌营,使许多建设的救济方法成为不可能,上演出许多本不须有的惨剧。

胡适对自己的言行,坚守了一生,也践守了一生,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思想坚守40多年,即使面对当时各种主义横行的中国,胡适思想从未改变,还影响了一代代民国学人,这是胡适了不起的特质。

胡适还有一个特质,也是最大区别其他民国学人,就是提倡怀疑精神,主张人们不要迷信现成的答案,多问几个问什么。他的怀疑,不仅指向领袖,也指向一些抽象的名词和各种主义。包括:无政府主义、过激主义、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等等;而社会主义也是五花八门:基尔特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王揖唐的社会主义、皇室中心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港家中的胡适

需要说明的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是针对一切"主义"的,而并非专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胡适对"主义"的抨击,针对的是当时普遍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思想方法。胡适之所以反对,缘于:

第一,在胡适看来,那种高谈"主义"而不研究具体问题是思想上"懒"的表现,因为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

其二,胡适认为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应该研究,但强调抽象的"主义"要少谈,因为每一种"主义"都蕴含着救时的具体主张。如若我们不去实地研究这个社会的需要,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其三,胡适认为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胡适1919年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写道:因为愚昧不明,故容易被人用几个抽象的名词骗去赴汤蹈火,牵去为牛为马,为鱼为肉。历史上许多奸雄政客,懂得人类有这一种劣根性,故往往用一些好听的抽象名词,来哄骗大多数的人民,去替他们争权夺利,去做他们的牺牲。

其四,胡适认为"主义"的最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到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不负责任、自欺欺人的梦话。胡适反对把"主义"当作绝对真理和终极教条,反对把"主义"当作金科玉律的宗教教义顶礼膜拜,看出了盲目崇拜"主义"的危害。

胡适与傅斯年

胡适的终生提倡改良和反对暴力,主张一点一滴的解决社会问题。胡适的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中国,不足以激情澎湃,难以引起人们的认同,也不被当时激进的青年所接受,他们不喜欢英美式的改良,喜欢法国大革命的浪漫、牺牲、悲壮、鼓动,但是这种不理性,从今天来看,带给人类的灾难却要深重的多。

1949年,胡适选择离开大陆,远走美国,他的选择是民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但是,其他民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也有选择留在大陆,比如陈寅恪、翁文灏、储安平、罗隆基、章伯钧。

1958年,胡适在蒋介石邀请下从美国回到台湾,担任继蔡元培、朱家骅之后的第三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继续提倡学术报国和学术独立自由。他在台湾继续批评蒋介石的独裁,自然受到台湾当局的打压。除了台湾当局外,批剿胡适的还有东渡到台湾的传统知识分子和自由派知识分子。前者认为胡适太激进,而后者认为胡适太保守。

胡适的就职典礼结束后,蒋介石张群等人在胡适李济的陪同下,参观中研院

这也是胡适终生保持独立的特质,他的独立不仅独立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也独立于其他知识分子,包括传统和自由两派,更是独立于大众,不以大众之是为是,不以大众之非为非。

1962年,一代学人胡适在台湾去世,毛子水先生为胡适撰写墓志铭: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从胡适的墓志铭中,我们似乎也能明白什么。

以上图片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交流和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