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三国演义》的传奇,还是《三国志》的史实,诸葛亮永远是唯一的。

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注定会被后世所推崇,不管时间如何消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始终激越铿锵。

公元234年秋,十月初八,这位英才绝世的一代贤相,陨落在五丈原。

然而,这一年秋天的五丈原,却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

建兴十二年(234年),陕西岐山,五丈原。

此时距离上一次祁山大战已经过了三年,诸葛亮再一次率兵北上,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而诸葛亮的对手,依旧是他毕生宿敌——司马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次北伐,最终成为千古喟叹的悲怆。

诸葛亮积劳成疾,在五丈原溘然去世,轰轰烈烈的北伐中原,就以此落下帷幕,从此之后,关中、秦岭再也看不到蜀汉的任何一面旗帜。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司马懿预判到了诸葛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有这样一个情节。

诸葛亮遣使给司马懿送去了胭脂、水粉和女装,刺激司马出战。

结果,司马懿不但没有生气,而是展开反侦察,他问了来使一个问题,

“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蜀汉那边派来的人,也是糙得很,随口回答,

“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司马懿问蜀汉使者,关于诸葛亮的生活起居问题。

使者说,丞相天天晚睡早起,凡是打二十板子以上的惩罚,他老人家都会亲自过问,每天吃喝不过数升。

司马懿和使者之间的对话,并非是罗贯中杜撰,这件事在《魏氏春秋》里有记载。

只是司马懿最后的论断略有出入。

《三国演义》中写道,听闻使者的回答后——

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而《魏氏春秋》写得很直接,司马懿只说了四个字。

“亮将死矣。”

按照三国故事,诸葛亮也预判到了自己的死亡。

当时,诸葛丞相病重期间,夜观星象,看到了自己的将星,“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按照当时人们的认知,地上每一个人都能在天上对应一个星宿,而且,这个人地位越高,他的星宿就越重要。

如果看到夜空中有星坠落,便可以根据它坠落的地点,结合九州十二星宿分野,预言具体某地某人将亡。

正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将星摇摇欲坠,诸葛先生才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有了之后五丈原上、七星灯下,诸葛先生禳星,求上天续命十年。

怎奈鞠躬尽瘁,回天乏术,天命难违,只能死而后已。

那么,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看到“将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就不能参考《三国演义》了,因为在后来的史书里,确实记录了一个五丈原上红色飞星的说法,挺有意思,值得聊聊。

据说那天晚上,一颗奇怪的星星出现在五丈原天空上,这颗星星散发着诡异的红光,从东北飞到西南。

东晋孙盛撰写的《晋阳秋》中,记载了这个异象——

“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投入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这颗红色的星星,在天空中来去自如,来来回回飞了三遍,而且,能够观察到星星大小有变化。

最终,当这颗星星在西南天际消失后,诸葛亮就此丧命。

这位东晋史学家孙盛,大约出生于公元302年,卒于374年,其所处的年代,仅仅比诸葛亮晚了不到一百年。

这位孙老先生极重史德,当时人认为他作史有董狐遗风,之前提到的《魏氏春秋》,也是孙盛所著。

而且,他博学多闻,对神鬼迷信非常反感,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

以孙盛的性格,能把这颗非常诡异的红色飞星写进史书,并且与诸葛亮之死相关联,至少在他看来,“红色飞星”至少不是鬼神之说,是很有可信度的,甚至在飞行过程中,做出来的各种动作,“三投,再还,往大,还小”等等,也是有依据的。

那么,这颗红色飞星,是不是传说中的将星?

飞星消失和武侯殒命,是巧合还是确有联系?

这种脑洞问题,不知道在史书里藏了多少。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上,魏延踏破禳星主灯,诸葛亮“吐血数口,卧倒床上”,嘱托完后事便“昏然而倒”,待李福代表蜀主问完后事,就溘然长逝了。

留神鬼八阵图,瑶琴羽扇音尘绝……

这一年后,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姜维又继续北伐大业。

虽然进占今日甘肃陇南不少地方,但究“北伐中原”而言,终未成正果。

公元264年,诸葛亮死后三十年,蜀汉为曹魏所灭,诸葛亮儿子战死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