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的街头,来了一名漂泊无依的杂货郎,他每日走街串巷,靠卖一些小东西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邻里街坊的互相走动,大家才知道,这名杂货郎,名叫刘正刚。

濯水镇的乡民热情好客,对于异乡漂泊的刘正刚,有着深深地怜悯之心。

每当过年过节,邻居们总会招呼刘正刚,来到自己家中做客吃饭,而刘正刚也不忘帮助邻居们干点重活。

你来我往之间,乡民们对这个善良踏实的青年,更是赞叹不已!

然而,1957年5月19日早上,刘正刚刚刚起床,便被两名公安干警用枪抵住,只见他们说道:“郑蕴侠,你被捕了!请马上束手就擒。”

刘正刚长叹,这一天还是来了,于是他没有任何反抗,接受了警官的拘捕。

读至此处,我们不禁疑惑,郑蕴侠又是何人?一个小小的杂货郎为何隐姓埋名于此地呢?他背后从事着什么样的勾当呢?

高知高干,为国杀敌

这个杂货郎的原名,正是郑蕴侠。

郑蕴侠,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郑宗尧是一名出国留学的高才生,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出国留学的见识,回国后,便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虎父无犬子,郑蕴侠当然也不例外,他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后因看不惯帝国列强的侵犯和无礼,毅然决定弃法从军。

随后,郑蕴侠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要知道黄埔军校为当时的军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郑蕴侠刚好就来自于人才济济的第四期。

正是这两个王炸似的文凭,让郑蕴侠很快便在国民党的队伍中崭露头角。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正式打响,为了抵御敌军的侵犯,郑蕴侠奉命来到滕县进行支援。

当郑蕴侠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他在心底发誓,无论如何要支撑到援军赶来,在那之前绝对寸土不让。

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郑蕴侠正如他心中所想那样,他带领着队伍,前后5次与敌军争夺阵地,直到援军的到来,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郑蕴侠也因为此战大捷,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这样一个为了民族大义,英勇顽强的勇士,最终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较场口血案”也成了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罪过。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1946年1月,国民党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压力下,于重庆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宣扬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政治思想,我党更是派出了周总理、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等几位代表出席。

经过双方以及各个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会议最终通过了五项协议,这也预示着此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可会议刚刚结束,蒋介石就发表了不同建议:“我对宪草也不满意,但事已至此,无法推翻原案,只有姑且通过,将来再说。”

为了挑起内战,蒋介石甚至秘密下令,想尽办法破坏政治协商会议的庆祝大会。

1946年2月,郑蕴侠收到了上级命令,务必竭尽全力,破坏重庆较场口的政协庆祝大会的召开。

郑蕴侠接到通知后,立马汇聚了七八百个特务,并分布在较场口的四面八方。

2月10日这天,重庆较场口内人声鼎沸,好不热闹,里面汇聚着各行各业的先进人士,包括一些进步学者,爱国青年,他们都在为会议的成功而感到兴奋。

此时,郑蕴侠带领着特务们横冲直撞地进到了场内。

不管是主席台上,还是台下的观众席上,特务们蛮不讲理地清赶人群,要求让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务们寻顾四周,开始不停地找茬,甚至质问道:“为什么现场没有挂总理孙中山的遗像,也没有党旗国旗?”

当时正值李公仆发言之际,郑蕴侠眼疾手快地摘下了帽子,并连挥三下。

众人不解,待回过神来,只见十几个特务纷纷跑到主席台前,立马将李公仆按倒在地,毫不留情地拳打脚踢起来。

眼看此时的李公仆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嘴上的胡须都被硬生生地撕扯下来。

主席台上血迹斑斑,郭沫若实在看不下去,便连忙趴在了李公仆的身上,想要替他承受这些痛苦。

郑蕴侠见郭沫若如此多管闲事,便给另外的几个特工使了使眼色,并吩咐他们把郭沫若带到后场,好好伺候。

台下的人群也乱成一片,有人大声呼救,有人喊道:“不要动手!”怎料,特务们遍布四周,只要有人张口或者想动手,特务们立马蜂拥而至。

特务们的任务,本就是破坏大会的召开,他们才不管对方的身份或者年龄,只要逮到人就疯狂暴揍。

哪怕是白发苍苍的沈钧儒老先生,当时的他已有70岁高龄,依旧无法避免特务们的疯狂殴打。

他凭着自己腿脚还算利索,跑了起来,最终遇到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朱学范,这才跳上了朱学范的车子,逃过一劫。

而施复亮遭遇更惨,他跑出会场后,特务们依旧紧逼不止,甚至一路打到了附近的一家杂货铺处。

如果不是胡子昂路经此处,施复亮极有可能被特务们打死。

那些手无寸铁的进步青年们,纷纷自告奋勇前去和特务们近身肉搏,可无奈的是,特务们早就有所准备。

像铁条、砖头等,只要是能逼迫人就范的东西,他们就能拿得出手,并且出手狠毒,当时参与会议的人,受伤以及失踪的就高达60人之多。

最后,周总理赶到了会场,特务们看到周总理和冯玉祥一起来到了会场,立马溜之大吉。

看到歹徒们穷凶极恶的行为,以及会场内受伤的人群,周总理当场大怒:“这是什么国家?这是践踏民主!”

而毛主席得知这场血案后,立马拍案而起:“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

随后,当天晚上,政协代表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推崇周总理为代表,前去和蒋介石沟通解决此事。

蒋介石这只老狐狸,立马找了个借口,说是有公务要处理,没空相见。

另一方面,郑蕴侠竟然为了逼退周总理,借着“冠英”的假名给周总理寄了一封恐吓信,信中写道:

“假如你要向蒋主席报告10日大会的经过情形,请先看看这颗子弹。实话告诉你,这颗子弹已经等候你多时了,现在我们不再忍耐了......看是谁占上风?”

而信中所说的子弹,正完好无损地存在信封内。

如此嚣张无耻,是可忍孰不可忍,但郑蕴侠也着实看轻了周总理。

周总理早就做好了,为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准备,敌人的枪林弹雨,他都有经历过,何况是这一封恐吓信呢?

只见周总理冷笑了一声,随即便将信交给了《新华日报》。

报纸上刊登此信后,全国上下一片沸腾,无数爱国志士纷纷奔走呼吁,希望国民党严查此人,必须交出凶手。

为了不打草惊蛇,国民党只好息事宁人,而郑蕴侠也无法再次行动。

耸人听闻的重庆较场口一案,虽然结束,但罪魁祸首一直逍遥法外,这让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愤愤不平。

甚至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周总理还亲口下令:“一定要抓住郑蕴侠,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东躲西藏,狼狈度日

1949年11月,国民党大势已去,而郑蕴侠也焦急万分,因为此时距离最后一班撤台飞机起飞,仅剩4个小时。

而蒋介石留给郑蕴侠的命令便是:将兵工厂、水电厂、机场等建筑物予以彻底破坏。

然而还未等他完成任务,重庆的两座飞机场,早已被炸成一片废墟。

眼看撤离无望,郑蕴侠立马来到了四川成都,希望可以从这里乘飞机逃离。

然而,我军早已以迅猛之势,攻占下了成都,郑蕴侠只能再次盘算。

想到自己曾在滇缅金三角地区执行过任务,并且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道路设施,基本完全熟悉,郑蕴侠再次开始计划下一次的逃跑路线。

计划制定好之后,郑蕴侠便想起了,路上所需的银子问题。

然而就在郑蕴侠倒卖银元,想要兑换一些不太惹人瞩目的“袁大头”之时,却被我军抓了个正着。

郑蕴侠何许人也,人家是正二八百做过特务的人,不管是伪装,还是进攻,对于人性的心理,他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偏偏这样一个人,却不学好,尽管我军一直审讯他,但依旧是被他蒙混过关,成为了漏网之鱼。

当郑蕴侠逃至赤水一带,想要度过赤水河之时,却发现岸边有无数的岗哨把守。

好汉不吃眼前亏,郑蕴侠决定返回重庆,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后续再伺机而动,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就这样,郑蕴侠逃到了泸县,在这里,郑蕴侠遇到了一位曾经为军统服务过的小哥,这人帮他搞定了虚假的身份,并将他安排到了一家榨菜厂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紧随着朝鲜战场上的炮火打响,榨菜也成为了军事物资,由我军单独接管。

榨菜厂内,每天都上演着控诉大会,纷纷谴责国民党的罪恶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蕴侠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但下一步逃至哪里呢,他只能再次思考起来。

一个成语,暴露身份

1950年,郑蕴侠来到了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

濯水镇,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人烟稀少,外界罕至,因此极其容易隐蔽,这正是郑蕴侠栖身此处的原因。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郑蕴侠这次有了新的名字,此名正是“刘正刚”,平时靠卖篦子、火柴等小物件谋生。

因孤身一人,漂泊无依,郑蕴侠赚足了邻居们的怜悯之心,像平时送一些饭菜和衣服给他,是常有的事。

郑蕴侠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如果能够融入到百姓之中,过上平凡人的生活,肯定更能获得街坊邻居的信任。

为了身份不被暴露,郑蕴侠也开始接受别人的介绍,并和妻子邵春兰,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邵春兰也正是看重了郑蕴侠的稳重和务实,才决心和他好好过日子。

然而,伪装得再精妙绝伦,当回归到日常生活之时,狐狸的尾巴总是会轻易地露了出来。

到了1957年,濯水镇的合作食堂正式营业,郑蕴侠来到了合作食堂,当起了伙计。

看他勤快能干,不怕吃苦,组织上就给他分配到了合作社,希望他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刚到合作社的时候,郑蕴侠声称自己不识字,不懂算数,于是老板便耐心地教了他一天。

待第二天上岗之时,老板惊讶的发现,郑蕴侠竟娴熟的摆弄起算盘,不仅加减法熟悉掌握,乘除法都能倒背如流。

如此天资聪明,实在是非常人之所能,这不免也让老板起了疑心,但郑蕴侠在邻里街坊内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老板这才回过神来,没有多想。

随后的一次清点物资,郑蕴侠更是露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习惯用钢笔记录物资的他,在清点完毕后,竟一直找不到钢笔的笔帽。于是郑蕴侠便笑言:“我的钢笔笔帽不翼而飞喽!”

店员伙计听到这个成语后,便调侃道:“你不是说自己不识字吗?还知道‘不翼而飞’这个成语啊,挺有文化的嘛!”

郑蕴侠此时面露难色,但没有回话,只是傻呵呵地笑了笑。

此事很快便传进了领导的耳朵里,他前后将所有事情串联了一番,依然觉得此人甚是可疑。

随即,这位领导便将此事上报了当地公安机关。而郑蕴侠也不清楚的是,他的一举一动从此被人盯了下来,然而多年以来的放松,让他丢掉了以前的反侦察能力。

锒铛入狱,悔不当初

1957年5月19日早上,郑蕴侠刚从睡梦中醒来,本想起床洗把脸的他,打开门却看到两把枪对着自己。

公安人员的到来,让郑蕴侠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不知道自己哪里漏出了破绽,但转念一想,这一天,终究是到来了,他终于不用东躲西藏,战战兢兢了。

面对公安人员的审讯,郑蕴侠供认不讳,他很清楚,迎接他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地狱。

一审判决时,郑蕴侠被判处死刑,面对死亡的惩罚,郑蕴侠没有上诉。

就在郑蕴侠准备赴死之时,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紧接着郑蕴侠的判决,被改为有期徒刑十五年。

原来,当时的中央组织出示了新的政策:对于反革命分子,可杀可不杀的不杀。

而郑蕴侠因为孤身逃亡8年,并未再次与军统联系,确实有洗心革面的想法。

再者考虑到抗战前期,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也是无可磨灭的功绩。

因此,郑蕴侠获得了新生,他感谢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宽恕,并下定决心,好好悔改。

1975年10月,郑蕴侠结束了自己的牢狱生活。手持特赦令证明的他,热泪盈眶。

出狱后的郑蕴侠,也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照顾,县里甚至将他安排到一所中学教语文和地理。

想到自己曾经提心吊胆的日子,如今郑蕴侠的日子,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差异化的对比,也让郑蕴侠感慨反思道:“我当年欠下党和人民的债,万辈子也还不清啊。”

于是,郑蕴侠积极地投入到了回报社会的工作中去,他用自己的亲生经历,书写了自己作为中统,对党和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过,前后收集了8000多张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对于历史文化宣传一刻也没有停歇过。

直至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走完了他那崎岖波折,但又充满了党的关怀和爱的一生。

临终前,他告知家人:“我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就是回较场口看看。他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来,郑蕴侠正是因为党和人民的宽大处理,才从此悔悟。

一个人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并非只有那些光荣而又骄傲的时刻。

而是无数个灰暗的日子里,曾有人一直扶持着自己,帮助着自己,相反,自己却为他们做的太少,太少。

如果还可以回去,可惜再也没有如果,我们都应珍惜当下,不辜负每一个人对我们的信任和爱护,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