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合伙人》里,酷似大升子的佟大为最后一句话为这部电影注脚,也为俞敏洪、王强、徐小平的友谊给出一个解释:千万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千万不要和比你有想法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1995年,俞敏洪求贤若渴地,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兼同学,王强和徐小平在美国正好怀才不遇,于是一拍即合,当三个人雄心壮志要大展宏图之时,一定想不到有一天会走成为《中国散伙人》。

三个人散伙的原因,其实早有端倪,用电影的话说,俞敏洪最大的优势是屌丝,他最懂屌丝,他的故事就是屌丝逆袭的样板,当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时,他就成了新东方最大的流量来源。

俞敏洪这个老板,其实是大主播,而王强和徐小平代表的管理层,才是老板。

新东方三驾马车的矛盾,其实是大主播和大老板的矛盾,这也是所有中国合伙人,都绕不开的矛盾。

大主播和大老板,谁更重要?或者说,流量和运营,谁更重要?更进一步说,IP和资本,谁应该为王?

此后的俞敏洪,将无数次遭遇这个问题,当他赶走两位老同学,把流量和运营权,都握在手里以后,就发现他不可能既是「主播」,又是老板,虽然在别人看起来,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化身,但是实际上,他不能既是俞敏洪,又是新东方。

于是,新东方开始进入2.0时代,打造名师,李笑来,罗永浩,一个个能言善辩、个性十足又桀骜不驯的人物在新东方横空出世,成为一代学子的明灯导师,但是,一旦他们羽翼丰满,在江湖上闯出名堂,有了自己的名号,就会离开新东方,而每一次这样的人物离开,都是一次失血,都是对新东方的打击。

牛逼的人,总是能折腾,罗永浩只是一个缩影。有牛人的好处,是他们能为你带来流量,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用户,但是,有牛人的坏处,就是这些用户,并不一定为你而来,俞敏洪的江山也不能长治久安。

于是新东方开始痛定思痛,开始把重点放在名师复制上,「名师」不必非要是老罗这样个性的人,而只是看起来是这样的人。从此以后,新东方看起来再无罗永浩这样影响力的人物,而是制造了无数的「董宇辉」们。

无名师的好处是,他们可以盘活新东方的固有流量,俞敏洪终于可以一统江山,睡个安稳觉了,但是反过来,每当需要外部流量时,只能俞敏洪这个大老板亲自上阵,所以才有那些脑瘫的言论,「中国正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他,缺少了大「主播」的俞老板,只能自己上阵做「主播」而已。

今天新东方的董宇辉火了,当他从后台走向前台,变成了新东方的大主播,未来他会离开新东方单飞吗?

就像当年离开新东方的罗永浩一样。

当一位主播足够牛,他就会自带超大流量,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当一个平台足够牛,拥有强大的运营能力,对这个平台来说就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当顶级主播遇到顶级平台,一个代表流量、一个代表运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是数money数到不识数,钱多半是能搞到的,但是,人多半也是要撕逼的。

如同俞敏洪当初和老同学,如同罗永浩和俞敏洪。

罗永浩被他的粉丝们称为「老罗」。

早在遥远的前移动互联网时代,80后们还在用ADSL拨号上网,在BBS里畅所欲言,通过FTP服务器互通有无,那时罗永浩在新东方课堂上的段子集锦就以「老罗语录」的形式在网上疯传。

虽然新东方的待遇很好(罗永浩回忆在新东方当老师的时候,年薪高达70万,当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元),但像罗永浩这样的超级个体很难不和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平台分道扬镳。

罗永浩对新东方最开始的印象是很美好的,他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我当初刚来新东方的时候,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

但在入职新东方之后,经过近距离的亲身接触,罗永浩的新东方的观感发生了变化。

罗永浩形容新东方是一个「唯利是图」、「没有原则」的商业机构,同时这个商业机构还在用「理想主义」的外衣伪装自己。

罗永浩表示他并不反对一个商业机构大大方方地赚钱,但他讨厌虚伪,尤其不能忍受没有原则。而俞敏洪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没有原则的人之一」。

罗永浩特意举了个例子:新东方有一个老师,是教听力的。此人进了新东方之后,先是把所有听力老师的课都听了一遍,然后直接把别人讲的内容全部原样照搬。

此人甚至会把和他带同一个班的另一位老师的人生经历、笑话都盗为己所用,特意抢在对方前面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等到那位被他抄袭的同事给学生上课时,反而遭到了下面学生的哄场。

而最终新东方对这种无耻行为的处理结果居然不是把那位盗用者开除,而是只警告了一下。原因是俞敏洪用老师的原则只看这位老师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不管这位老师用了什么手段,也不管这个老师在道德品质方面有什么问题。

罗永浩对这种处理方式感到无法容忍。新东方的运营方式不符合他的原则,于是在有能力达到后,罗永浩立刻选择了离开。

如果只站在商业角度看,俞敏洪的运营方式不一定错。

这种变相鼓励内部抄袭或者说得好听点,主张内部内容共享的运营方式并非不可维持。

实际上,别说是内部抄袭,就算抄到外人头上,这套方式也不是不能运作。

首先,消费者不可能有精力把每一位原创作者都找到。即使是优质内容,很多人也是从二传手、三传手、甚至N传手那里接触到的。

即使这些内容消费者后期找到了原创作者,流失了,但N传手们也已经在前期赚到了。

就算原创作者找来维权,因地制宜地考虑一下维权难度和维权的收益,这种运营方式恐怕还是赚的。

比如美国ETS诉新东方侵犯其有关TOEFL权益案,人家新东方输了官司不也照样生龙活虎。

其次,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对内容质量有高要求。洗稿的东西、流水线模式化产出的内容就是有人看。包括现在大火的董宇辉的直播,里面也是一套套的水词,照样火爆,甚至成为一时间的现象级爆款。

不是人人都挑嘴的。

所以俞敏洪不是没有原则,实际上在罗永浩举出的案例中,俞敏洪对盗用者的容忍就是他的原则的体现。

当然,一套原则在天然地适合某些人的同时也会天然地冒犯另一些人。

俞敏洪的原则无法让罗永浩感到满意。

有些运营方式和有些流量就是天然的八字不合,无法长久。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离。

于是罗永浩离开了新东方,自己创业去了。

流量和运营单靠自己成不了事。

比如俞敏洪的新东方,就为从罗永浩到董宇辉的众多「流量」提供了平台,同时靠这些「流量」为自己产生了利润。

至于具体在台上是售卖英语知识还是玉米棒子,观看内容是预付费还是免费,其实差别不大。

大部分人比较平庸,需要得到平台的训练之后才能合格上岗。少数人惊才绝艳,一出场就无师自通地成为流量吸铁石,对这样的天才平台不需要培训,也没能力复制。

面对前者,平台会强势一些,面对后者,平台要出让利益。

流量与运营之间合作的方式可能不同,利益分配方案可能各异,但二者的合伙是必须的。少了一项,就无法产生利益,搞不到钱。

但在搞到钱之后,大主播和大老板的蜜月期也就结束了。

2020年10月,朱一旦团队的主创张小策选择离职,从此枯燥的朱一旦真的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从此江湖再无朱一旦;

2021年7月14日,中国网红届的绝对顶流李子柒停更,状告背后的MCN杭州微念,至今已经347天,还是没有更新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3月6日,某音3500万粉丝的美食顶流「浪胃仙」账号突然连发3条视频,浪胃仙前公司创始人游絮爆料称,浪胃仙带着团队内员工自立门户,走之前还将公司拍摄器材带走,甚至将所有视频素材都删除,而浪胃仙也很快在小号反击,如无意外,跟李子柒和微念纠纷一样,双方对簿公堂解决纠纷已经不可避免。

马云曾说员工辞职:「一是钱给少了,二是受委屈了」,大主播和老板的裂穴,大部分也是钱给少了,人委屈了。

有可能是因为分利不均,也有可能是因为理念不合,最多的情况是二者兼而有之:创作理念不同,钱也没分明白。

如果问题出在分利上,双方还有可能协商解决。而理念不合则注定无法长时间愉快合作,在双方都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散伙几乎是必然结局。

从创业角度出发,自带流量的超级个体可以分成两类:「大冤种」和「不耐烦」。

「大冤种」的特点就是本身能带来巨大流量,却不想或不能亲自运营。

一般不愿亲自运营的,都是因为「不耐烦」。

事实上,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往往都是「不耐烦」的。他们的思维太敏锐了,总能想到新奇的点子,所以也总是想要尝试不同的东西。

「不耐烦」会让人无法长久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并不足够感兴趣的事情上。

而如果一位自带流量的超级网红能够克服「不耐烦」的问题,那么其就具备了亲自进行运营活动的可能。可以完成从宋引章到张小策、李子柒的蜕变,不做「大冤种」,自己当老板。

当然,即使「不耐烦」也不是完全没有自立门户的可能。

选择了自己当老板的罗永浩其实就是一个很「不耐烦」的人。

老罗后来几次创业中遇到的不顺,恐怕都有着「不耐烦」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老罗的流量一直在,现在债务据说也偿还得差不多了,未来有可能回到他喜欢的科技创业领域。罗永浩虽然「不耐烦」,但还是能在自己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就是「流量」的威力:只要还有足够的人买账,你就可以一直走自己喜欢的路。

有「流量」就不用害怕没有平台,你甚至可以凭借流量自建平台。

自建平台方面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那位被老罗「无情抛弃」的俞敏洪。

俞敏洪在成为老板之前也是「大主播」出身,甚至可以说俞敏洪其实就是上一个罗永浩。不过和罗永浩不同,俞敏洪是先出走后崛起的。

1985年,俞敏洪从北大毕业,在毕业后,俞敏洪留在北大任教,成了一位英语教师。

在留校任教期间,俞敏洪多次尝试赴美留学,但被多次拒签。申请费花光了俞敏洪的积蓄,他只好偷偷在校外兼职做起了英语培训。

校外英语培训的收入是他本职工作的十倍,于是俞敏洪自己搞起了培训班,收入也再次翻了几倍。

因为损害到了北大英语培训的利益,俞敏洪被北大处分。

能够被校外机构高薪聘请,甚至还能自己支棱起一个培训班。这都证明了俞敏洪的教学能力。

俞敏洪也是个能靠自己引来流量的人。

而且,俞敏洪老师绝不是宋引章一样的流量「大冤种」。

面对北大这种给钱不到位,对青年教师在校外兼职还要横扒拉竖挡着不让的单位,俞敏洪老师决定离开,用一句英文说就是:润了!

俞敏洪决定干脆自己创业。

他和妻子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教室和桌椅,开始全职运营起了自己的平台:「新东方英语培训部。」

从「大主播」的角度衡量,罗永浩要远胜过俞敏洪。但从老板的角度出发,俞敏洪强过老罗。

俞敏洪虽然没有罗永浩那么风趣,比罗永浩显得假,但他比罗永浩更「耐得烦」。

很多人看不起运营这事,就是因为觉得烦。

比起一曲《凉州》名动京城、一段心灵鸡汤爆红网络,运营这事显得太没劲了。

新媒体企业这个平台是靠一个个运营撑起来的。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社群运营、大数据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有这些运营才能让用户留存活跃,才能让用户产生购买。

想要自立门户,从流量操盘手转做运营官,必须能「耐得烦」。

「耐得烦」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平台。

大主播作为超级个体,为老板吸引流量。老板提供平台,为大主播进行运营支持。

牛人总想着单飞会发展得更好、大平台总觉得离了谁都能继续照常运作。

事情干成了,大主播和老板谁功劳更大?流量和运营,谁更重要?

这样的问题很难得出一个能说服所有人的答案。即使把范围缩小到一个具体的合作案例,流量和运营、主播和老板,也多半都会认为是对方沾了自己的光。

但有一个问题是可以得到答案的:在一段合作中,流量和运营谁更强势?

如果是运营一方明显强势,那么大家还有可能继续相忍为国。但如果是流量一方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双方早晚一别两宽。

比如张小策离开朱一旦。

张小策离开后,《朱一旦》系列视频的人气快速下滑,甚至一度停更。而张小策新制作的「广场系列」再次成为了爆款。

张小策在离开朱一旦团队后发布了一个名为《我和我的朱一旦》的视频。

张小策在这部视频里解释了他离开朱一旦团队的原因,同时帮自己的前老板朱一旦辟谣。

张小策否定了外界对朱一旦人品的攻击,把朱一旦称为一位好朋友、好老板。

君子交恶,不出恶声。而从张小策的视频内容看,他和朱一旦连交恶都没有。

但张小策还是离开了。因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创作梦想。

这也是几乎所有强势的流量最终必然出走的原因。

向上走的梦想,不受限制自由创作的梦想,这些梦想需要一个自己的平台才更可能实现。

所以即使是罗永浩这么「不耐烦」的人,也跑去自己做老板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董宇辉未来会离开新东方单飞吗?

流量和运营,才华和资本,谁更重要?这是一个吵一万年也吵不清的问题。

孰对孰错?你问我,我也没有答案,我只能告诉你,人都有路径依赖。

流量都认为,流量为王;

资本也都理所当然,资本才是爸爸。

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他会。

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人性就是没有见识以前,一定要试试。每一个大网红,或者说,所有不甘心的人,都会选择,这就是我们人类的缺陷,这就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根源。

就像《中国合伙人》说的: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

我祝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宋引章、董宇辉最终都能选择单飞。

不然这个世界将是充满老姜的世界,那该有多无趣多辛辣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