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 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陆新建成长于江苏的一个茶村里,对城市有着宏大的幻想,如今事业有成的他将工作室和家安置在上海郊区的一栋四层小楼里,与城市中心保持着进退皆宜的距离。这种精心维护的距离感就像他的作品一样,不近看探究城市的街道肌理,而远观把握城市的骨骼轮廓。

从做设计走向艺术创作

陆新建197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200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计算机图形设计系。随后他赴荷兰学习,分别在2005年、2006年入读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研究生院识别、产品、室内设计系,他在Frank Mohr学院互动媒体和环境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陆新建原本学的是设计,起初在南京艺术学院计算机图形设计系,他曾在广告公司做过平面设计师,也在设计公司当过产品设计师,后赴荷兰学习并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2008年,他远赴韩国岭南大学任教,并开始在业余时间全力探索绘画的可能性。当他收到在荷兰留学时的导师Petri Leijdekkers寄来的一本关于风格派的书,简直如获至宝。他一直想在绘画中寻找一种平衡与和谐,而他的偶像蒙德里安和其他风格派先驱们也曾为着同样的信念而创作,这启发了他作为职业艺术家的第一个系列《城市基因》的诞生。他从卫星鸟瞰地图中描画出不同城市的景观,并抽象出线条、圆圈等极简图形,涂抹以城市的代表色,为观者打开了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视角,重现一幅幅似乎有迹可循的当代城市肖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新建作品《城市经纬/上海 No.9》

200x400cm,2014

陆新建作品《倒影 / American Congress in Red》

200x400cm,2015

十多年来,陆新建持续围绕城市话题展开新的探索。但无论是一开始的“城市基因”系列,还是随后的“城市经纬”“倒影”系列,上海都是陆新建最爱的描绘的城市之一。城市复杂多变,人们想要把握它,却又时常感到迷失其中。落脚在上海之后,陆新建在郊区找到了一栋4层小楼,半只脚跨出了城市,也对城市有了新的观感。

楼下是工作

楼上是生活

陆新建家中位于一层的客厅。墙上挂着他的三联画作品《倒影:巴黎歌剧院(1—3)》。画前方的椅子是陆新建的好友、西班牙艺术家Nacho Carbonell 2008年的作品Evolution One Man Chair(限量6版)。茶几上的头像雕塑来自荷兰艺术家Eja Siepman Van Den Berg。一旁是陆新建2014年创作的小型雕塑《天马行空 No.16》。地上铺着他创作的地毯《城市基因:北京》,在2021年11月的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展出。

陆新建将这栋小楼改造成半工作室半居住的混合体,并亲自对建筑实施了改造,拆除了繁复的雕花栏杆和矫情的罗马柱,让整个空间变得简洁利落,这与他的绘画风格一致。一层的客厅开敞简洁,犹如画廊展厅。

除了自己的作品,客厅里也有不少来自艺术家好友的贡献:画作前方的椅子是他的好友、西班牙艺术家Nacho Carbonell于2008年创作的作品Evolution One Man Chair;茶几上的头像雕塑是另一位好友、荷兰艺术家Eja Siepman Van Den Berg 2016年为陆新建的大女儿陆漫所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餐桌后方墙上挂着陆新建2021年的作品《城市基因:上海No.15》。另一侧墙上是陆新建近期正在探索的肖像画系列,同样以他标志性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这幅作品的名字是《绿安迪》,致敬他的一位艺术偶像安迪·沃霍尔,创作于2021年。

地上三层是他和太太、 两个年幼的女儿以及他的父母三代共用的生活区域。洁白如同画廊展厅的墙上挂着他本人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色彩鲜艳,光影迷离,他创作的小型铁质雕塑和他加工改造过的彩色灯具散落 在不同角落里……近在咫尺的家庭生活对他的工作并没有造成任何困扰,生活与创作在这里并行不悖,不过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这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陆新建的电脑桌上方墙上挂着他2021年的油画作品《城市基因:虹桥枢纽》。

他的画室位于地下一层,包括室内部分及一个由落地玻璃门连通的天井,天井上方加盖了玻璃顶棚,自然光沛,也利于颜料气味的挥发。在地下一层的室内工作区,陆新建的电脑桌上方墙上挂着他2021年的油画作品《城市基因:虹桥枢纽》。

“城市经纬”系列将视角从俯瞰转换为平视,表现新兴城市在纵向架构上的活力,机场环路与高架桥成为频繁出现的、颇具隐喻意味的题材。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有道”

陆新建正在创作作品《外滩》。

设计师的背景让陆新建在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之中更能游刃有余地和不同品牌进行跨界合作:与耐克的合作将上海马拉松的地图引到跑鞋上,利用线条捕捉城市的密度和能量;以劳斯莱斯总部古德伍德地图为灵感打造画作;用用独特的点和线勾勒出欧米伽星座表盘的轮廓经典的托爪、罗马数字刻度……还与绝对伏特加、Beats By Dr. Dre魔音耳机等都有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在风格派看来,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应该被打破。陆新建也从不讳言设计背景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影响,“我当过设计师,理解商业逻辑,和品牌合作通常都很顺畅。这也能给我的探索带来新的可能性。

最近,他刚为中国织毯品牌富立织锦设计了一款名为“城市基因—北京”的地毯,在今年ART021艺术博览会期间展出。“我觉得我的作品很适合转化成地毯,地毯可以呈现出画作没有的立体效果,把‘地图’ 踩在脚下也很顺理成章!”陆新建说道。

创作中的陆新建。

然而,与艺术家个人的创作不同,设计一款地毯牵涉到多方协同合作。陆新建对最终地毯呈现效果的严格要求丝毫不亚于他对绘画细节的打磨。富立织锦原本希望在地毯上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材料和工艺,经过一个多月的研发、打样后,陆新建发现这反而掩盖了作品本身具有的纯粹特质。

指着自家客厅刚铺上的新地毯,陆新建告诉我们:“最后我们决定主要采用相对硬朗的羊毛材质和高低割绒工艺,不需要玩很多花样,线条反而很挺......这才接近我理想中的感觉。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作品与材质及工艺的平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卧中,床边Biedermeier时期的斗柜上方有一幅临摹绘画,复刻了英国艺术家Lynn Chadwick的两件雕塑。柜子上摆放的紫水晶购于拍卖会,是Andy Warhol的收藏,旁边是屋主收集的物品及家人照片。

虽然陆新建的作品看似有熟悉的路径可以参照,但他用一笔一画描绘,繁复的创作过程对其意志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他的创作过程步骤很多,耗时良久。

以“城市基因”系列为例,他首先把城市区域在谷歌地图上找到并打印出来,用马克笔在图上打草稿,然后扫描到计算里,用软件将线条逐一抠出,并规划空间关系,再用刻纸机一条条刻出来,贴于画布上。作品底色需要事先把画好,一般要画七八遍。在线条贴上画布后,要全部撕下来,再一条条上色。这时就完全靠他的眼光和逻辑去排列,但他可以让整个画面特别均匀,这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将一座座城市“收服”于画布上的不仅仅是精妙的线条和色彩,也是艺术家持之以恒的毅力。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最喜欢这位艺术家笔下的哪座城市?

留言与我们分享!

摄影 | 蔡云普

造型 | 朱隽Judy Zhu

撰文 | 王小邪Wendy Wang、Christa Yang

编辑 | Li Jun

新媒体编辑|Simona

视觉设计 | Mok、大仙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Frei Otto的“薄膜建筑美学”

独家|六十岁的比利时设计大师VVD,

决定为大家打造买得起的设计

音乐人夫妇的菲律宾海岛小屋,

奔向丛林深处聆听灵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