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了,想写写父子关系。

写这篇文章,源于先生偶然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我现在看到爷爷对孙子的任性,无奈的表情,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报应。”

这句话说出的语气,是半开玩笑的,但是先生之所以能说出这句感叹,还是让我看到他内心的小“阴暗面”,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原生家庭给他留下的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父子关系

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尤其在中国一些传统观念之下,大概要更难一些。

父辈的教育方式总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这种理念,更多的呈现是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以及父子关系的疏离,甚至男孩的内心深处会对父亲有一丝丝“恨意”。

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先生明确地表示,自己绝不会像他父亲一样,对孩子严厉呵斥或者打骂,他不想儿子成为曾经的自己。先生在情绪克制和沟通耐心方面,我都自愧不如。

先生经常会跟儿子谈心,很耐心地给他讲一些道理,6岁的儿子也很认真地聆听。有一次,他们在聊天,我提醒儿子要去洗漱睡觉。儿子很嫌弃地对我说,“我跟爸爸谈心呢,等一会儿。”看着父子两个认真的眼神,我想,先生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也是在对自己童年阴影的自我修复。

2. 母子关系

儿子脾气比较大,很容易生气,写不好字生气,下棋玩游戏输了也生气,学不会某项技能生气。而且情绪瞬间爆发,在情绪管理方面大概是有我自身容易发脾气,导致儿子也容易发泄个人情绪。

稳定的情绪确实会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自从为人父母后,才真正发现这句话的深意。

孩子不经意间蹦出的一句话以及说话的语气,都可以看到父母身上的影子。比如,母亲经常数落父亲,粗心大意,丢三落四。那一旦家里找不到某样东西,孩子就会立刻说,“应该是爸爸搞丢了,之前某某东西就是他丢的”。

3. 修正原生家庭的影响

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不现实,但是可以逐渐修正原生家庭中的负面影响。能够看到先生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给予儿子自己曾经渴望的父子关系——平等的沟通,每天说我爱你,拥抱等肢体的接触。

这些可能是他在童年缺失而极度渴望的心理需求,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先生也在逐渐修复自己的伤口。让自己从这段新的父子关系中,得到爱和滋养。

希望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父子依然可以保持这样的沟通交流模式以及主动表达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