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在美国师从实用主义大师约翰·杜威,所以胡适先生的学术思想,富有实用主义的精神。胡适思想影响了民国诸多学人,造就了胡适的思想地位。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说:胡适的学术,后人已经超越了他,所谓后浪推前浪,这是肯定的,但是胡适的思想在当时没人超越也并没有过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学人余英时先生与老师钱穆夫妇

1948年,在北平围城中,胡适选择南下,随后在蒋介石建议下,以独立身份访问美国,于是胡适从被争取的对象变为战犯。

11月8日, 郭沫若在 《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 《文化艺术界应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斗争》, 发出了批判胡适思想的号召。

这是新政权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批判,滞留大陆的学人对批判胡适表现不同,态度不同,有的沉默,有的反对,有的表里不一,呈现一派耐人寻味的知识分子画面。

第一类,是善于揣摩高层心理,积极批判的知识分子,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郭沫若、王若水等。

对郭沫若的为人和品行,胡适是了解的。在公开场合,胡适针锋相对的直接斥责他是“文化奴才”。所以对于郭沫若的表现,胡适并不意外。对王若水的批判,胡适是不屑一顾的。

第二类,是被迫批判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是胡适的好友与学生,这类知识分子有顾颉刚、贺麟、金岳霖、周一良、罗尔纲等。

这些人在报纸上批判胡适是一回事,而内心深处对胡适的看法则是另一回事。这些人写的批判胡适的文字与其内心深处的胡适形象并不符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麟教授

例如北大中文系教授章廷谦说:“汤老头子(汤用彤)的病还不是批判胡适搞出来的。”章廷谦还对王瑶说:“胡适的实用主义在当时是好的。”王瑶良久未作答复,最后说:“是呀。”

贺麟说:“胡适与曾国藩在政治上都反动,但“他们的文章、道德不坏”。又说:“胡适无论如何,你总得承认他在几年内写了几百万字,这样的精神总值得我们学习吧。”

对于这一类的知识分子,胡适充分理解并同情。

第三类,是保持沉默型知识分子。主要是钱钟书、周作人、吴晗、千家驹、陈衡哲夫妇等,他们没有对胡适落井下石,保持了学人和做人的底线。

“如果我们没有了说话的自由,至少我们可以沉默。”钱钟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大陆如火如荼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我们没有看到钱钟书的文字;

对于胡适的弟子吴晗,令人可怜又可恨,但在批胡运动中,他也没写批判自己老师的文字;

陈衡哲(近代第一位女教授)夫妇与胡适

同样保持沉默的还有周作人。对胡适,周作人并非没有看法,但他只是不想跟风投机而已。

胡博士亦非可全面抹杀的,所云学者成分多,亦是实话。胡君的确有他的可爱之处,若其喜谈政治(当初却以不谈政治为标榜)自然也有他的该被骂的地方,唯如为了投机而骂之,那就可鄙了。

第四类,是坚决反对批判胡适的知识分子。这方面的知识分子凤毛麟角,最能彰显学人风骨和士子气节,这类人有陈寅恪、容庚和陈门弟子刘节。

1949年之前,容庚对胡适、俞平伯等人的《红楼梦》研究,写过非常犀利的批评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是学术分歧,学术的辩论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交情。到了1950年代,当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开始批判胡适的时候,容庚却公开表示反对。从这一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容庚的个性。他把政治批判和学术争鸣分的还是很清楚的

反对的人还有陈寅恪先生,陈寅恪是1949后唯一继续高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知识分子,跟胡适一样,陈寅恪对那些趋势善变的知识分子,深恶痛绝。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节,当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批判胡适的时候,陈寅恪等人不仅坚决不批,还为胡适辩护。

刘节教授

刘节教授是陈门弟子,陈寅恪对刘节的影响,除了学问,还有气节和人格。从刘节教授的一些“惊人之语”,他的真话,也可以折射出老师陈寅恪的影子。

刘节直言:批判胡适,搞坏了学风,百年后自有定论。

大陆对胡适思想的清算运动没有让他多么痛苦,他对唐德刚说基本上不值一驳,虽然对少数人的一味谩骂和无限上纲表示愤怒,但对朋友们的,他基本上都去寻找其中合理肯定的一面,胡适曾说:

“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传播文明常识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在外交部供职、胡适的忘年交叶公超先生曾说:

“刻薄是与适之的性格距离最远的东西。他有一种很自然的谆厚,是朋友中不可多得的。前几年大陆上在‘清算胡适之’的时候,他收集了许多篇文章,拿出来给我看。他说想写一篇总答复。我劝他不必。我说一个处女怎好和一群强盗打交道,况且文字在政治斗争中并不是最有力的武器。”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交流和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