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5月14日演讲的第二部分,整理时有删减: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越南,因为国内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停产,4月份的外贸增速,下滑得比较明显。而越南同期的数据还不错,很多人也担心,越南未来是不是会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或者说,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是否会取代中国的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倒还是比较乐观。

第一季度越南的进出口增长了14%,这个听起来呢,是挺高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2021年的时候,中国全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增长了20%以上,而且是在那么高的基数之上的增长,跟这个相比,越南的14%就真的不算什么。从第一季度的GDP总量来看,越南仍然没有超过广西,人均GDP也只相当于广西的一半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和2021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越南的GDP增速只有百分之二点几,创下了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的新低,只是从今年的1月1号,越南放松了疫情的管制,开放了所有的国际航班,大量的人和企业涌入越南,推高了越南的进出口,所以,越南第一季度的数据比较亮丽,很大程度上是捡了中国的漏。

但仅仅这一个季度的数据是否就代表了今年全年,甚至未来的很长时间的一种趋势,我觉得大家还是不要急着下结论,还是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世界工厂首先是一个体量的概念,从高端奢侈品到最普通的衣服鞋袜,中国都能造。越南受制于体量,9700万人口,真正有效的劳动力也就是5000多万,要全面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是做不到的,只可能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取得突破。

整体上来看,我认为中国制造还是不可取代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边,世界工厂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中国制造现在的最大优势,已经不是成本的优势,从人力成本来看,我们已经比越南、印度这些国家高出很多。我们更大的优势其实是供应链优势,是综合的成本优势,能把一个东西做得又便宜又好。

几年前我就写过文章《中国制造,无处可去》来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重复。

我觉得未来比较大的问题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以前我们经常说一句话:“14亿人造14亿件衬衫,才买一架飞机”,但我们不能一直做衬衫,肯定要去实现产业升级。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而美国现在是6万多美元,此外像日本、德国、法国这些公认的发达国家,大多是4万美元左右,我国即便要达到4万美元,仍然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个过程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

所以我们观察的方向不应该向下,主要不应该关注的是中低端产业的转移,而是应该向上去看中高端的产业有没有发展起来?低端产业的转移跟高端产业的产生有没有实现有序的衔接?会不会出现低端的转移出去了高端的没有发展起来这样一种空心化的状况?

现在中国制造业整体的量已经很大了,制造业增加值已经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这几个国家加起来的总量,但是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就只有欧美的三成左右,大概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德国的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产业升级能不能够升得上去?

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最终的结果,目前我不敢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论断。主要的原因在哪?我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目前在世界上仍处于中等的投入水平,2021年占GDP的2.4%,美国突破了3%,最高的是以色列跟韩国,都接近5%,这两个国家是不惜血本在投入高科技。

跟投入相比,更困难的是创新体系的建设,如果没有基础研发,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这些东西都是不可能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高新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我们国内的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还不足以支持产业升级的完成。

近些年关于“脱钩”的讨论是纷纷扬扬,这个事情可以分几个维度:

在供应链脱钩方面,亦即一般的制成品、生活用品,这个层面美国完全跟中国脱钩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降低了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家去美国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在美国的价格居然比中国还要便宜,有的甚至低得让人难以想象,而且一些商品的价格是在持续下降而不是上升的。如果下狠心,也许可以花几十年在印度做出足够大的产业体系,但价格肯定比现在要高很多。

疫情以来,很多人说发达国家会把产业链转移回本土,这个同样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家基于成本考虑做的供应链配置,是最坚实可靠的,不是领导人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美国至少从奥巴马时代就天天喊制造业回归本土,就一直没多少效果。

其次是科技脱钩的层面。科技脱钩是正在发生的,华为的事情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我们想要产业升级,要在高端的科技领域跟美国形成竞争的话,那美国肯定是不答应的。

以前,大家还是在比较开放的状态之下,中国其实可以通过很多合法的或者说不太合法的途径,从西方去拿到一些科技方面的成果,然后实现转化,或者通过逆向的技术来拆解,为自己所用。

但这个门现在已经关上了,它对你越来越警惕。例如现在很多的中国学生要到美国去留学,如果想读一些他们认为相对敏感的专业,都越来越难拿到签证,它不让你读。包括一些在美国任教的华人学者,他们的处境现在也挺难的。

事实上,把中国固定在产业链的低端,为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同时打压中国的研发和产业升级,才是对美国最有利的。

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自给率太低。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从煤炭到石油再到金属,几乎你能数得着的大宗商品,自给率都很低,都是要通过海运,从很远的地方长途海运到中国。从这个方面看,我们的经济跟世界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如果说哪一天,中国跟外部发生大的冲突,在大宗商品方面被禁运的话,经济上的压力就会非常大。而我们的国际地位、国内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都跟外贸和经济表现有直接联系。

这一点我们跟俄罗斯不一样,它本身拥有很多的能源,也是粮食大国,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可以在低水平上自己玩自己的,事实上俄罗斯的经济也一直没有好到哪里去,大家也都习惯了。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对世界的需求比俄罗斯大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