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这是《颜氏家训》里的名句。孔子弟子颜回的第三十五代孙、今天颜氏家族共同的祖先、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历经梁朝、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在三次亡国、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回首岁月,感悟人生,留下一部《颜氏家训》。其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家训之祖”“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不惟颜氏一家独有,世代流传。 杨义堂的《千古家训》,展示了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也反映出南北朝时期的风云变幻,再现了从民族分裂到隋朝统一的文化复兴过程,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很好的启迪。
齐鲁风 山东派 中华魂
文丨姬德君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山东省作家协会和山东的作家们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时代,为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创造齐鲁文学样板。山东作家杨义堂正是这样一位扎根齐鲁文化、践行文化“两创”的“文学鲁军”的优秀代表。
杨义堂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孔孟故里,从事的工作都和孔孟文化有关,他也从这片圣贤生活的热土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形成了扎实的文史功底和仁德的儒家情怀,先后出版了反映孔府末代生活的《大孔府》、再现明代治理大运河的《大运河》、挖掘800年鲁国史的《鲁国春秋》、描写600年前菲律宾苏禄群岛王爷来大明的《北游记:苏禄王传》等一批展示中华文化凝聚力的好作品,创造了厚重历史文学作品的风格,在当代作家中特色鲜明,获得了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和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等一系列奖项,被誉为“孔孟之乡的作家”。
杨义堂的《千古家训》讲的是被誉为“历代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的家族史和曲折人生历程的故事,这个家族一直传承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颜之推的29代祖先颜含曾经立有家规:“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告诫子孙不做高官,婚姻不依附权贵。颜之推历经了梁朝、西魏、北齐、北周和隋朝,“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在国家灭亡的时候,江南的贵族因为脑满肠肥、养尊处优只能葬身沟壑,而颜之推不仅能保存自身和家庭,在北齐还担任黄门侍郎,建立文林馆,组织大批文人编修《修文殿御览》,实现了自己保存华夏文脉的愿望,显示了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顽强的生命力。杨义堂的《千古家训》再现了颜之推一生跌宕起伏的生活、命运和感悟,真是十分神奇,被专家们誉为和《颜氏家训》相媲美相印证,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千古家训》是围绕着主人公颜之推的曲折命运展开的,而他在多个王朝生活过,还都在皇帝身边担任编书的官员,那个时候,南方是梁朝,北方则是西魏、东魏,属于三国混战,后来南方变成陈国,北方又变成北齐、北周,也是三国混战,从颜之推的经历中,也展示了动荡时代的历史风云、人物命运和生活百态,有的专家说这是一部《后三国演义》。书中反映了江南贵族的腐化生活、北方鲜卑族人的豪放生活,都写得很细致,很真实,这种忠于历史、还原生活的写作方式,是值得赞扬的。颜之推是一位文学家,书中还写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变,最初江南的文人都写艳丽无骨的“宫体”五言诗,这些文人到了北方之后,受苦难生活和大漠风云的浸染,风格大变,他们开始写七言长诗,又为盛唐七言诗的到来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是山东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通过这部作品还能看到杨义堂创作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学风格,是中国文学本体的回归,杨义堂说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读大学中文系时也曾热衷于意识流等西方文学流派,但是,在他写历史传记题材报告文学的时候,发现还是《左传》《史记》《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文学风格适合讲中国故事,杨义堂在写作中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的跌宕起伏和场景的渲染,让人读起来不忍心放手,书中写的颜之推偷偷带着妻子和幼儿闯关、夜游黄河七百里的惊心动魄的场景,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中国文学的魅力吧。
希望杨义堂继续保持这种风格,也希望山东文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中担当更大的作为,让中国当代文坛有更多的齐鲁风、山东派、中华魂。
《千古家训》的时代主题和文学价值
文丨丁晓原
山东是孔孟的故乡,这里有一位具有深厚儒家文化底蕴的作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义堂,近年来他出版了《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北游记:苏禄王传》等多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成效斐然,在当代作家中特色鲜明,十分难得。最近读到杨义堂的《千古家训》,我感觉这部作品非常有特点、有价值,是一部值得我们关注讨论的好作品。我有两点很深的感受。
第一,这是一部题材特别、富有时代意义主题的有为之作。有为的文学,应该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社会与人的精神建设。《千古家训》的写作类型是一种历史非虚构写作,历史写作其终极意义要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构一种有价值的对话关系。意大利的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深意就指向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联。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与国紧密关联。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齐家的重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创”“两个结合”就跟这部《千古家训》的主题有关,所以我认为杨义堂的这部《千古家训》是很有价值的,其主题意义就在这里。家训与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极其宝贵的部分。《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中最为珍贵的一种。杨义堂的《千古家训》以此作为作品写作的本事,这是一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之作。作品通过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旨在作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作用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设。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家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人类的基本价值才会具有它坚实的逻辑基础。我们从这些视角来阅读《千古家训》,就会充分感知理解作品所具有的“有为”意义。
第二,这是一部基于专业叙事、丰富饱满的文学书写,其文学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历史书写有种种方式,而其中的文学书写的价值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文学能通过真实而具有美感的叙事,感动人心,召唤共情,这就是文学的价值。《千古家训》作为历史非虚构写作,其前提是历史真实。这里有一个尊重历史逻辑的基本要求。所谓基于专业,也就是基于历史的真实,尊重历史的大端,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不能胡编乱造,没有底线地虚构,作者遵守了这一写作的基本规范。首先,这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历史非虚构写作经验。此前,杨义堂已有多部成功的历史文学作品的写作,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作家,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其次,他大学读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曾经是济宁市文物局的副局长,现在是济宁市政协文史工作室主任,是一个涉古的岗位。这种特定的学历和经历作用于文学写作,就有可能在历史非虚构写作中独擅其长,有所作为。再次,杨义堂先生写作这部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做案头工作,进行了很多研究,而且“潜入”到颜子后裔的文化研究会去熟悉颜氏家族的历史,了解他们家族的传承情况。他为这部作品的写作做了大量的专业准备。南北朝的历史波谲云诡,在中华文化历史上自有独具价值的文化创造。颜之推尽管声名并不显赫,但他是那一时代的见证者和独特文化的创造者,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杨义堂先生把颜氏家族的历史、颜之推个人的人生行旅和命运同那个时代大的历史作了有机地交融,浑然一体。作品对芜杂历史的叙事清晰有致,再现出那样一段历史的场景和氛围,塑造了以颜之推为代表的一群文化人的形象。作品的语言也非常好,生动、有情、有味,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体现出作者中文专业出身的文学功底。作者在处理历史叙事时,既注意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不拘泥于历史,能够根据历史的逻辑、人物性格、特定处境,展开必要的想象。这样的想象使作品的叙事得以丰富,并且由此创造出了文学性。正因为这样,才使《千古家训》成为历史与文学相融兼得相映成趣的一部优秀作品。
这部书题目叫《千古家训》,整部作品叙述了千年家训生成的一个背景,这里面有人物对历史的观察与体悟、对自己人生的省思和体会等。读者读了精彩的人物和故事,自然很想看看完整的《颜氏家训》。跨越千年时空的两部家训作品,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也是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个结合”的具体体现。
明月隐高树 古调送远香
文丨张立国 张宏图
2014年,我们家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但是,我们一直纠结于文化传承问题:如何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究竟能传承几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始终怀着忐忑的心态。直到读了杨义堂的《千古家训》,我们异常兴奋,似乎找到了开门的钥匙、治病的良方。
通览全书,我们认为何建明先生的序言对该书概括得相当准确,他总结道:一、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好故事;二、这是一个中国历史的好故事;三、这是一个探讨中华文化复兴的好故事。他说,“今天,故国文明再一次迎来了复兴的春天,我们回味从南北朝的至暗时刻到隋唐光复的一段历史,看看先贤在风雨中的坚守,听听他们痛彻心扉的呼唤,怦然心动。”
构建中华民族的家训文化
《千古家训》成功地使人们重新认识《颜氏家训》,为构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的家训文化做足了功课,提供了依据。由于历史的隔膜,今天许多人不知道《颜氏家训》,更不知道颜之推,甚至有人认为《颜氏家训》是颜回的著作,误把颜之推认作介子推。面对这种现实,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的杨义堂先生主动担当起了这一历史责任写出了《千古家训》。
作者并不是逐句逐字地解释《颜氏家训》的训词,而是通过叙述颜之推经历三次亡国、九死一生、肝肠寸断的苦难人生,向我们展示了《颜氏家训》在社会变迁、人生周折中自然生成的历史过程,也让我们想起那句歌词“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颜氏家训》共20篇,19000多字,涉及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说是一部家教大全,旨在让子孙后代经受教育,懂得自律,成为有家国担当的人。
解读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生动
所谓“包浆”,大抵是器物经年历久,把玩摩挲,土埋水浸,于表面留痕形成的一层天然的岁月光泽。报告文学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他们的使命是让历史上那些大师们留下的东西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这些历史元素加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服务于今天的社会进程。19000多字的《颜氏家训》被杨义堂掰开揉搓,挖掘联系、赏玩摩挲成近30万字的《千古家训》。这中间的“包浆”有多深厚?色彩有多浓烈?历史的光泽有多耀眼?这就是报告文学作家把握历史的独到之处。
杨义堂解读《颜氏家训》是从历史的深刻性、丰富性和鲜活性入手的,他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历史变迁的细微末节、丰富的历史知识、众多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故事以及传统民间文化信手拈来,尽收其中:永嘉之乱、神州陆沉、衣冠南渡、玉台新咏、侯景之乱、丝棉堵耳、呼卢喝雉、徐娘半老……南北朝的历史在我们面前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使人读之爱不释手,为我们增加了诸多传统文化知识,让我们饱览了1500年前那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还让我们懂得了要想子孙正自身必先正的道理。
还应该提及的是,该作在历史线索的清晰性和历史画面的丰富性上,也达到当代历史文学的高标准,可以说无愧于他的职业身份。这与一些文学创作淡化历史背景、模糊时代性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模糊性给人产生的阅读印象是不确定性,是游戏性,故事可能很生动,但与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无关。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拟古化
报告文学必须真实,这是报告文学的底线,但从理论上讲,绝对真实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活生生的现实变成语言符号后,报告文学本身已变成了抽象的符号系统。报告文学必须真实,但又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这就为报告文学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合理想象空间。
这就牵涉到《千古家训》中大量的拟古化描写。我们无法回到1500年前,作者也无法回到1500年前,所有的历史典籍给我们提供的只是历史理性,要写出历史的鲜活性、生动性就必须依靠借助于拟古化描写,即将现实生活丰富性的某些情节拟古化为历史生活的可能性,让古代生活丰富、生动、可感起来。
例如作品中的荆州城外遥烧祭祖的场景:先是讲用“火媒引燃”,继而“一阵风吹来,火和纸灰打着旋儿飞了起来,还在父亲身后跪着的颜之善看见了,悄悄说:‘啊,是不是咱们的祖宗显灵了,来领纸钱了?’兄长之仪扯扯他的衣服,小声说:‘嘘,别说话。’父亲回过头来,狠狠瞪了他们一眼.”至今人们仍在遥烧、遥祭,对此情景均能感同身受,谁又能说1500年前我们的先人不遥烧?作者这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拟古化描写,是值得肯定的,这或许是古代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法。
《千古家训》的思想内涵与文学特色
文丨杨新刚
杨义堂的《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北游记:苏禄王传》都很有影响,其长篇传记文学《千古家训》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又一力作,该作品的创作与出版应该是中国文学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收获之一,对于当代文学界有代表意义,我试着从思想内涵与文学特色两个方面分析。
从思想内涵上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古家训》借由对传主颜之推的刻画和塑造,力图表现的是儒家关乎个体主体修身的重要观念和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千古家训》回应了时代的召唤和要求,正像评论家舒晋瑜说的,《千古家训》“立体呈现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
其次,这部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我觉得这本书是作者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文学创造。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知识者当仁不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千古家训》正展示了作家这样一番努力、责任与担当。
同时,这部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将探求历史真相的《史记》精神与文学家的想象能力进行充分结合,力图塑造出立体、性格丰满的历史文化人物。杨义堂先生长期在孔孟之乡担任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和济宁市文物局的负责人,出版了《祭孔大典》等多部儒学专著,对儒家文化很有研究。《千古家训》的创作是基于他三年广泛搜罗甄选所得的历史材料而进行的创作,有关传主的材料力求做到真实准确。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类作品,在保证历史材料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还应该尽量生动地展现传主独特的历史贡献与卓尔不群的性格特质。通过阅读能够发现,《千古家训》写出了传主的真精神,作为复圣后裔的颜之推从江南到朔北,辗转流离,一次次亡国,流离失所,甚至多次被俘虏,险些被害,无论人生命运如何跌宕起伏,其祖先颜回志坚不改的精神气质,生动体现在颜之推的身上,或者说复现在颜之推的身上。这般的艺术效果,得益于作者良好的文学表现力。
二是运用重大历史事件和细微生活细节相结合的文学手法,鲜活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传主颜之推是南北朝后期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经历了常人所难以遭逢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颜之推的言行,凸显了他独特的历史文化贡献。如数次参与所处时代王朝所开展的中华典籍搜罗修撰工作。同时,也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刻画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颜之推及其儿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涓滴细微的生活细节的生动刻画,来表现父子两代人文化人格的养成。
三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与塑造人物形象,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作品创作中,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通过其与辅助性人物形象的对比来完成的,这样做能够凸显主要人物形象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兄弟之间对比,还是同侪之间的对比,抑或是君臣之间的对比,均能够将颜之推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君子人格凸显出来。
四是日常性与传奇性叙事手法相结合。亲历经朝代频繁更迭的颜之推的宦游生活,有其极其日常的一面,如编撰典籍,但书中冒着生命危险黄河夜渡、文林馆联署差点被杀事件、兄弟三人长安相遇,都带有传奇性。传奇性情节的加入,使得叙事更加具有波澜,也更加具有变化,能够起到引人入胜之效。
五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有助于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和文化典故。小说中对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成语、典故,进行了揭秘,现其本来之象,读来饶有兴味。
总之,《千古家训》是一部融合时代、文化与文学价值的力作,期待杨义堂先生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一句话评论
杨义堂先生在深入研究颜子文化、《颜氏家训》和我们颜氏家族历史的基础上,写出了一部《千古家训》,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就与颜氏家族沟通很多,出版后更被当作海内外300万颜子后裔的一件大事,通过微信群连载和广泛传播,都为今天有一部反映《颜氏家训》故事的好书而高兴,我们也将会更加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
——复圣颜子78代嫡孙、
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会长、
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 颜廷淦
在当代中国作家当中,杨义堂是善写历史题材而且写得比较好的一个。不仅题材选得准,而且写得很精到。我颇有兴味地阅读《千古家训》这部作品,一次次为颜之推这位生逢乱世、长于戎马、一生流离失所的文学家担心和感慨,也为作者从中国历史深处挖掘出这么好的故事而感到由衷的振奋。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会长
何建明
《千古家训》从苦难中走来,带着战争的悲伤,也带着和平的渴望,带着人们对社会安定,规范与秩序建立的期望。这是《颜氏家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我们可以提炼为“家训精神”。家训精神的底色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内部的传承,是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应该说,《千古家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好故事。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评论家 张陵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家训。《千古家训》的作家描写了颜之推坎坷的一生和《颜氏家训》成书的过程,展示了一幅南北朝时期大动荡的生活画卷,也展示了那个时代读书人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呼喊,值得一读。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鲍鹏山
《千古家训》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文学作品,既生动地还原了颜之推的生平故事,又描绘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风貌,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挖掘出被誉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背后的故事,立体呈现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重视教育的家庭都应该拥有。
——《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
舒晋瑜
千古家训,珍贵遗产。文化血脉,永世传承。
义堂文采,独具匠心。令人动容,影响远深。
——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颜克勋
有时候不是作家在找创作题材,而是作品在等作者,早晚都要有这么一部记述《颜氏家训》的文学著作,这一重担历史地落在了山东作家杨义堂肩上。
——文史专家 郭伟
从某种意义上说,《千古家训》更像一部南北朝时期的百科全书。杨义堂把晦涩难懂的家训古文演化为颜之推的人生历程,书中的知识点特别丰富,显示了作家深厚的文化涵养。书中讲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官职、饮食、服饰、语言,棋牌等风土人情,以及大半个中国的古代地理,还有徐佩昭半老徐娘、冯小怜玉体横陈的典故等等,简直就是自带辞典,也增加了阅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文化学者 卢衍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