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7年之久的快播,近日突然登上微博热搜,因其经营状态变更为“吊销,未注销”。

有意思的是,微博评论中,网友对这款销声匿迹很久的软件,皆是怀念之情。

尽管结局不可改变,但有一说一,当年的快播实力确实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辉煌的曾经

提起快播,相信不少老司机就会会心一笑。作为国内早期的视频播放平台,快播几乎无人不知。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8月,它的APP安装总量超过3亿。

要知道,当时中国网民的数量才5.38亿,可见其热度。

那么它究竟有啥魅力,能成为一款“国民级”应用?

快播成立于2007年12月,时值国内互联网萌芽期,也是视频软件兴起的时代。让它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是它 的播放机制。

用户使用其他播放软件时,直接从服务器端下载内容,一旦同时在线用户过多,容易发生卡顿,下载速度随之降低。

快播独创的P2P技术,原理不同。它的视频内容,并非全部来自服务器,而是用户分享。简单来说,当某个用户缓存完一段视频后,这段视频就会出现在别的快播用户中。

这就意味着使用的人越多,缓存速度越快,完美解决线路拥堵问题。

此外,P2P的另一个“大杀器”,就是老司机们津津乐道的丰富“资源”。

当时的快播几乎能找到网络上所有资源,不乏枪版的“颜色”内容。平台还提供了雷达功能,能扫描其他用户观看的内容,实现了人人都能“发车”。

更重要的是,快播没有广告,且用户无需等待下载,随时打开随时看。平台更是惊人地支持400多种视频播放格式,简直逆天,与爱优腾比起来,堪称吊打。

好用、免费,看得又“爽”,没人会拒绝它。

潦倒的现在

那这款“封神”的软件,为啥沉寂了呢?

可以说,快播成于P2P技术,也败于此。

随着知名度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它传播和观看色情视频,以至于快播逐渐成为“搞颜色”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它还存在一个致命硬伤,那就是纵容盗版,扰乱行业发展。

大量创作者眼看着辛苦制作的内容被滥用,却无力维护版权,更无从拿到应得的酬劳。其他竞争对手明明买了版权,却得不到该有的流量,怎能不气?

2013年底,搜狐、优酷、腾讯视频和乐视视频终于忍不住了,组成反盗版联盟,召开发布会讨伐快播,细数其“十宗罪”。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快播也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仅是个开始,次年,政府重拳出击,扫黄打非。它作为“出头鸟”,被官方点名下架并罚款2.6亿元,创始人王欣锒铛入狱。

自此,属于快播的时代落幕。此次它登上热搜,恐怕也是最后一次露面了。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不过关于快播的讨论一直没有结束。

王欣多次宣传“技术无罪”,为自己辩解,引来网友同情。有人说,快播没有主动传播不良内容,它只是造出一把刀,并不能约束使用者的行为。

这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却不尊重现实。

网络世界的逻辑本就不同。一个拥有上亿用户的平台,有责任和义务传播优质内容。快播的商业模式,注定它会成为某些内容的“温床”。抛开运营只谈技术,本身就是混淆视听。

快播的落寞是注定的,但大众怀念它也可以被理解。

如今的视频播放平台,充斥着动辄60秒的广告。水涨船高的会员费,也让看视频的成本持续上升。观众想同时追几部剧,就得下载多个APP,开N个会员。

没有人喜欢麻烦,但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平台却主动制造“麻烦”,观众还不得不买单。

“我只是想痛快看个视频而已!”如果这个愿望都无法被满足,视频平台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爱优腾们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