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这哥俩大伙儿肯定都知道 ,宋仁宗称他们二人为宰相之才。苏辙除了跟他哥一样有才之外还是个大怨种弟弟。他这一辈子,除了在捞他哥,就是在升官儿捞他哥的路上,一路从一个小书生爬到了宰相的位置,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当了宰相还救不了哥哥,整不好他就得另立门户了。这哥俩为啥关系这么好呢?苏轼和苏辙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老铁们好,我是新人史为鉴。点赞关注不要钱,动动手指点一点。
从小,父亲苏洵就教导苏轼和苏辙。“你俩是亲兄弟,要互相扶持,保护好对方”。弟弟苏辙一口答应“必须的”。苏轼说:“弟弟保护我,那我给他机会”。古人讲究一诺千金,苏辙苏轼一生都在坚守诺言,不忘初心。
哥哥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个流放之路:写诗被流放、嘴臭被流放、流放的时候撩骚张怀民、流放的时候老想吃肘子、流放的时候等弟弟捞自己
弟弟苏辙呢,不忘初心一言九鼎,捞苏轼 求人捞苏轼 考功名捞苏轼 升官捞苏轼 哪怕不干了我还是捞苏轼。
文人傲骨,苏轼做为有弟弟撑腰的名家自是当仁不让,看不惯的事儿他就写诗抨击一番,下到贪官小吏、上至朝廷大员,连皇上,他也不放过,按理说你喷喷贪官污吏,皇上还能夸你直言不讳,你把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骂了一遍,还差点在人家门口贴大字报儿,你说你不下大狱,谁下。
听说哥哥下了大狱,苏辙是心急如焚,奈何他刚刚参加工作没啥权力,哪怕四处求人,宁可自己进去给苏轼顶罪也没好使。苏轼在大狱里,日子肯定不好过,眼瞅着呆的时间越来越长,弟弟营救迟迟未果,于是,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首诗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一想,苏轼这是服软了,要是砍他脑袋,难免被天下人耻笑,就这样把苏轼放了。本来皇上想着这回肯定把苏轼敲打老实了,没想到苏轼没敲到,反而把苏辙敲到了,苏辙这回算是彻底看明白了,没有权力不行啊,为了帮苏轼,我苏辙,还得往上爬!
于是开始发愤图强,最终做到了宰相;而文人傲骨的苏轼呢,自然也没让苏辙失望,喷了王安石变法,被贬到了黄州。被贬之后 ,还不长记性,因为看不惯当朝皇帝,再次激情开麦,又被关进了大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这边亲哥又进了牢房,苏辙坐不住了,大晚上就去找皇上求情,见面就一句话,贬哪里都成,给我个面子,留一命。好说歹说,又把苏轼给捞了出来,丢在了黄州。就这样,苏轼在黄州东坡种地,苏辙依旧做他的宰相,哥俩没事儿发发微信,只不过聊天的内容从治国之道变成了借钱。
咋回事儿呢,当时苏轼看中了一套房子,奈何囊中羞涩,只好找自己的弟弟,这时候的苏辙,为了给自己姑娘准备嫁妆,手头儿也是相当紧,没办法找了小额贷借了三千贯,就因为这事,苏辙到了七十岁才买房。
后来,苏轼再次被贬 流放海南,这在当时已经是贬无可贬了,因为再加刑,那就是全家掉脑袋,所以苏辙也就不抱希望了 ,直接递交了辞职申请,想跟着哥哥一起被流放,可是皇帝不允许,哥俩再次分开,公元1011年,苏轼于被贬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苏轼临去世前,为见不到苏辙而“大憾大恸”,非常伤心难过。苏辙接到噩耗。则“号呼不闻,泣血于地”,伤心地直接吐了血,可见二人兄弟情深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