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去浦东美术馆看过胡安·米罗的展《小鸟,女人,星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足,凝视了很久,他的每幅画都让我震撼,为什么呢?

因为,画展的解释这么有几句话,让人瞬间沉浸:

“尽管这些效果看起来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但它们的实现是被艺术家高度掌控的。”

“年复一年,米罗的绘画变得更大胆、更具姿态性;他将画布铺在地上创作,探索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并将不可预见的意外完全暴露在眼前。”

看完胡安·米罗的画,可能会让我们想想在这样变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如流星般集体划过的时代,艺术性的思维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限定版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安·米罗(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米罗出生于巴塞罗那,是加泰隆尼亚人。其祖父是细木工匠,父亲是金银匠。他的祖父住在离巴塞罗那以南150公里的塔拉格纳省的科尔尼代拉,他的外祖父住在马约卡。
米罗经常去这两个地方,并对那里的昆虫、飞鸟、树木和蛇迷恋不已,他便长久地在乡间散步或画画。

同时他还去毕加索12年前待过的工业美术学校La Llotja上学。修完三年的艺术课程后,他开始工作,当一个小职员,但由于身体病情严重,于1911年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的画室

1911年米罗的大病恰恰促成了他艺术生命里的第一次危机的爆发。他生病以后,父亲就将他送往离巴塞罗那以南140余公里的老家——蒙特洛伊的一个农庄疗养。

在这里,他可以俯瞰金色的海滩、粗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让米罗领略到荒凉山地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自然界花木迷人的韵味。

正是这个美丽的农庄,对米罗一生的艺术创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后来他住在巴黎时,保持了每年夏天都要回蒙特洛伊的习惯。

身体康复后,他确信自己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于是从1912年到1915年去巴塞罗那Francesc Galí艺术学院学习,随后还在圣卢克艺术圈参加绘画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自画像

米罗描绘的乡土风情和人物肖像,不仅展现出野兽派纯净明亮的色彩特征,还有立体主义的破碎形式和精度,以及加泰罗尼亚民间艺术的二维性。

1918年,他在由Lluís Dalmau运营的前卫的巴塞罗那画廊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蜗牛的轨迹》,19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静物和旧鞋》,1937年

巴塞罗那当时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逃离的艺术家很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然而等到战争平息,世界和平时,巴黎则成为更大的艺术中心。

对于一个具有雄心大志的画家来说,巴塞罗那的天地太狭小了。经过艺术变革的巴黎,对米罗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与米罗

1919年米罗终于离开家乡,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这个时期的巴黎艺术家荟萃,美术馆和博物馆珍品如云。

但米罗是一个贫穷而并无盛名的青年画家,他的画在异国无法卖出,在巴黎他几乎天天挨饿。但首次的巴黎之行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艺术界朋友,特别是同样来自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

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一直被珍藏着。经过毕加索的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黎明前的星座》,194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小丑狂欢节》 1925年

《小丑狂欢节》是米罗的首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

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艺术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蓝色二号》,196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加泰隆风景》1924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

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

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丽翅膀的微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米罗不能回到他的故土西班牙。他动身去巴黎,在挪威附近的瓦兰吉维利一个诗意迷人的地方住了下来。

那里的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儿感染了他,画家完成了《星座》组画。由于德军残酷轰炸,米罗又不得不带妻女乘火车逃难巴黎,而巴黎正面临着德军占领,画家只好逃回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终于结束,米罗结束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1947年来到纽约。他在美国共呆了8个月, 1948年从美国回到巴黎。

回巴黎不久,人们为米罗举办了作品展览会,但他的作品卖出很少。一个画商买了米罗一批作品,其妻却懊悔痛哭,说“谁会来买这玩意,我们要破产了。”她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米罗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若干倍数地增长。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于是有人把他称为“星星王子”。

1948年,他对一位记者说:“大约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的艺术创作开始转向音乐和自然。因为战争,我很想逃离,于是我故意封闭自己。这一期间,夜空、音乐和星星在我的画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最先是在诺曼底的维尔小村定居,之后搬到马洛卡和蒙特罗格。20世纪30年代,他艺术中激烈抗议的元素渐渐被脱离冲突所取代。

他的晚期绘画变得更加大胆,黑色粗线条,图形元素更少,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绘画中可以看到他运用的色彩极具表现力,就像1961年创作的《Blue》系列状态,还有像《The Lark’s Wing (1967)》这样的半抽象画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的画毫不考虑的美学规则、血红色的线条、和突然爆裂出来的各个色块,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交织相间着的点、线、面,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带着浓烈的浪漫和自由……

有人说他以独有的姿态,去对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用自己无限的童趣和探索欲,去弥补这个世界的不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荷兰室内景一号》,192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蔚蓝的金色》,1967年,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藏

在米罗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抽象的符号、隐喻的象征,以及无主题的演奏。对于画面上大量的抽象符号,米罗却说自己“从未有意识地制造象征符号”,他反而认为“正是没有明确意义的符号激进神秘的感觉”。

他的世界彷如一个梦境,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米罗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人们觉得比日常所见更为真实。那种梦和情怀,总能触动每个人的心底。

有人说,米罗画风与儿童无异,不知为何却是大师,也有人将米罗称为“画家中的画家”,说他是音乐家中的画家,更是诗人中的画家, 被超现实主义的评论家们称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

他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是不知所云的各种形?还是他的画中其实什么都没有?

刻意的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

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准确之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

米罗也一直在寻求新的技法,他和Josep Royo一起创作sobreteixims和挂毯画(1972-1979)。还曾与查尔斯·马克克一起给圣保罗·德·韦斯特的皇家教堂制作彩色玻璃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在看厌了画室作品、美学示范、华丽词藻之后,我们在米罗的画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

它平静地清洗我们的一切陈规俗套;他拒不承前,也不想超越任何人,更不想启迪后人的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只是以史前人类或儿童的方式去作首次的发明。他不使用我们这个时代的通常语言,而是给我们再造了一个时代梦想和思念的伊甸园。

他简单之极、天真之极,他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不是最高的,然而却是无人争夺的地位;他不与人争辩,不与人夺利。

他只是默默地画着。或许,这就是他全部的人格和艺术的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罗始终像个孩子一样画画 ,不讲究任何手法,却能深得人心, 因为看第一眼就喜欢,这就是艺术。

1983年12月25日,米罗在他的画室去世,享年90岁。

即便是在去世的前一周,他仍然像个老顽童一样,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生命保持着敬畏,纯真地爱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