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现在最高频的用法就是男女之间专一而深情的表白:纵使这世间风情有万种,但我只对你情有独钟。

周杰伦的歌曲《发如雪》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这句,取的就是这个喻意。

但事实上,“弱水”最初其实只是一条河的名字。在历史和文化漫长的变迁过程中,产生了三个和“弱水”相关的故事,并且每个故事背后的寓意都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弱水

最早关于“弱水”的记载,来自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典籍《尚书》。在《 尚书 ·禹贡》中有这么一句:“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这是描述大禹治水的一句话,说大禹疏导引流,把弱水引到合黎山这个地方,然后在山上开凿了一个口子,最终把河水泄入内蒙古的流沙中。

《尚书》里的“弱水”,就是上古在甘肃张掖地区的一条河,也叫黑河。在上古经典《山海经》也对弱水河有这样的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大致是说这条河,水并没有多深,甚至不能托起草芥,更别说行船了,但水流却又异常凶猛。

相传在远古时期,合黎山之南是一片汪洋,北边的内蒙古却是洋洋黄沙。弱水(即黑河)年年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

大禹的父亲鲧修堤筑坝堵了九年,却收效甚微,当时的君王舜帝大怒,将鲧流放最终死在了羽山。大禹不计前嫌,立志完成父亲未了的治水愿望。

为救黎民于水火,大禹用一柄巨大的石斧,将合黎山劈开一道口子,河水从中喷涌而出。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碧绿,林木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张掖、临泽、高台一带水波粼粼的汪洋地变成土地肥沃的米粮川,让金塔芨芨、鼎新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的荒漠变成绿洲。

这便是弱水最初也是最本源的含义,河流名,一条不能行船但水流凶猛的河。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南端的合黎山崖上今天仍然能够看到斧凿开辟的痕迹,当年大禹开凿的峡口——镇夷峡,现已改名为“正义峡”。

二、弱水三千

在后人的引用和演化过程中,“弱水”慢慢有了“充满诱惑但充满险阻不易到达之地”的意思。历史上第一次把“弱水”和数字连着用的人,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金山妙高台》-苏轼
我欲乘轻舟,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我想乘船去东方仙境问道,但实在难以到达,因为没办法越过三万里弱水——这里的弱水就是指代“艰难险阻”了。

第二位把“弱水”和数字连着用的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其中《西游记 》第二十二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中描述流沙河的险要: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说法,但此处的“弱水”依然是“艰难险阻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佛教故事的出现,让“弱水三千”有了完全相反的含义:美好的事物。

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 不快乐 呢?”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便说了一个故事: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

佛祖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禅语中的“一瓢饮”,应该是取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孔子盛赞弟子颜回能够在喧哗的尘世中过简陋的生活,知足常乐。

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佛祖只是用“弱水三千”形容尘世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好事物和诱惑,而把“弱水”真正和专一的爱情对应起来的人,是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一节中,贾府的家长们从老太太到贾政、王夫人,再到王熙凤等人,对宝玉娶薛宝钗达到了一致意见。

宝玉和黛玉慌乱中想知道对方怎么想的,便有了一段佛家参禅似的问答。黛玉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的回答中正式出现了“弱水三千”:“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一方面他向黛玉表明真心:宝钗的好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

黛玉却依然怀疑,接着问:“瓢之漂水,奈何?水止珠沉,奈何?”宝玉再次信誓旦旦:我爱你之心就和那飞絮和着泥垒成的燕窝一样,不会再随风飘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弱水”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来看,佛教传说应该出现在清代以前。曹雪芹巧妙地化用了佛祖“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的禅语,让欲说还休的宝玉黛玉两人,借着佛教参禅的问答,相互表明心迹。

不知道是不是曹先生草蛇灰线的高妙伏笔,还是只是一个意外巧合。用“弱水三千”海誓山盟的“木石前缘”,依然没有抵过现实,最终没有越过“弱水”的艰难险阻。

宝玉最终从“弱水”中娶了薛宝钗,“一瓢饮”黛玉却在悲愤中抑郁而终。

不得不说,虽然爱情是美好的,佛教的禅语也是深刻的,但弱水本来就不弱,“弱水三千”真的是世间少有人能敌得过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