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个季度,互联网大厂过的很不太平。

从一月份的拼多多、爱奇艺、快手、字节、百度等,到二月份的滴滴、美团、微博、小米等,再到3月份的阿里、腾讯、京东、有赞等,但凡我们知道的互联网公司,好像集体约好了似的,先后开启了“人员优化”模式。

当几乎所有大厂都在同一时间集中做同一件事情,这也意味着这并非个例,而是到了大家必须行动一致的时候。

大厂的集体行动,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大厂光环也并非永恒,潮起也有潮落。

实事求是的讲,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环境,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监管收紧、经济下行、激烈的行业竞争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都在裁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家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路增长,起起落落才是常态。

过去20年,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强势的,野蛮的,扩张的;现在迎来弱势期也无可厚非。

毕竟,互联网行业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换句话讲:中国的人口就那么多,经过这些年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争夺,互联网大厂用户增长已经见顶。没有了人口红利的加持,业务扩张受限,采用资本跑马圈地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了。

近期,又面临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科技股市值大幅缩水,多家大厂股价都直接腰斩,令人唏嘘。

当前的艰难处境下,互联网大厂纷纷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及人员优化,聚集核心业务,通过这种“减肥增肌”去度过寒冬。

从最近各大厂公布的最新财报也可看出,其业绩增长均出现了放缓趋势。

这也不难理解大厂不约而同的选择裁员,本质上是源于增速放缓后的业务架构调整需要。

事实上不止国内,国外不少科技公司也开始严格控制成本。英国芯片公司ARM近日也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至15%,最多1000人。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Rene Haas)告诉员工,“公司必须对成本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还有美国科技巨鳄思科,继今年2月份发布了“不及格”的财报之后,该公司近期正式宣布将进行裁员。

但裁员不是一句话的事,这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要做好利益平衡点,和平分手无疑是最后的选择。

打工人能和互联网体面分手么?

话说到这里,我们都已经明白,大厂的“人员优化”是大势所趋。那么,裁员潮下的打工人该怎么办呢?

被裁是痛苦的,对于打工人来说,意味着高薪、高福利,甚至是体面,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对于被裁的打工人来说,体面的“分手”可能是最好的结果,谁不愿意好聚好散呢?

另一方面,处于聚光灯下的互联网大厂,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关注,两者交汇难免会引发网络上的纷争,比如之前阿里的 “向社会输送人才”、百度的“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到如今京东、B站的“恭喜毕业”, 但于打工人来说,无论大厂如何花式裁员,关键还是要看补偿,毕竟钱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从网上的爆料来看,大多情况都是都拿到了N+1。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有网友爆料腾讯的补偿是在n+1的基础上,还给了两个月的“缓冲期”,如果不想要缓冲直接走人,也可以拿到相应的补助金,直接走人甚至可以拿到N+3。

腾讯这波操作也让不少“隔壁员工”颇为羡慕:“不愧是腾讯,还给两个月缓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现实也是残酷的。有人拿到N+1的赔偿,有人就不那么幸运了,脉脉上不乏有网友爆料遭遇的 “暴力裁员”:有企业毫无理由地拿着《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当面让员工签字,并对员工直接宣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也有企业在员工患癌期间以绩效考核不合格为由强行辞退;还有一些企业根据阶段成果评等级,并实行末位淘汰制……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寒冬之下,尤其是当下寒意越来越明显的非常时期,大厂们丢掉无用负重不可厚非,毕竟这么做不止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能走的更长远一些。

当然,对于被裁员工来说,也不必妄自菲薄,就如有网友所言“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也不要执念于过去的工作。如果短期没有好的工作机会就可以好好休养生息,持续发展最重要;如果之前没有吃到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那么行业下降的趋势也伤害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