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汐

若不是这次机缘巧合读了这本书,我是万万没想到在广为称羡的美国福利制度下,居然还有13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中,每6个儿童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8年的统计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专栏作家杰夫·马德里克在《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儿童贫困的代价》一书中,以美国贫困儿童的视角切入,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美国忽视贫困的历史根源,贫困对儿童造成的危害,以及为何现有的社会福利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马德里克在本书指出,美国长期忽视贫困,从历史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长久以来对贫困所抱持的怀疑态度、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情绪和反移民姿态,对福利依赖的粗浅研究,以及官方对贫困人口数据的刻意低估…

#美国对贫困的态度

其中在谈及美国对贫困的态度时,追溯历史成因,从19世纪早期开始,美国就已形成两个互相敌对的意识形态阵营:个人主义和结构主义者。

奉行个人主义的阵营,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个人自身的因素。社会也好,经济也罢,都只承担最低限度的责任,只有个人的行为才是主要原因;

而结构主义者,则是倾向于将贫困归因于经济或制度的问题,因为缺乏工作,缺乏政治权利和种族歧视等因素,才导致贫困的一直存在。

但在本书作者看来,这两个极端观点之间还应存在第三个阵营——认同贫困文化,承认贫困的存在既有个体自身因素,更和制度结构有关。

只是,目前在美国的主流舆论和政坛上,持个人主义观点的仍占多数。显而易见,这种观点与美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种族观念、精英主义和一些宗教态度等是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福利政策

这样的观点也“完美”地折射在美国的福利制度和政策执行上。

马德里克在书里颇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现有的福利制度,有些是覆盖所有贫困人群的,比如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划(TANF)、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俗称“粮食券”)、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有些则是定向至儿童的,比如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AFDC)、儿童健康保险项目(CHIP)、妇幼营养补助计划(WIC);还有一些是关于税收抵免的,比如劳动所得税扣抵制(EITC)、儿童抵税金(CTC)等等。

网图,侵删

不难看出,这些福利制度都有种种限制条件,且很多贫困家庭并不知道该如何申请。书里举了个例子,曾当过家庭访视员,现在是救助儿童会外勤领导的约兰达·米诺尔表示,她之前访问贫困家庭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妈妈们如何申请“粮食券”(SNAP)…

更有甚者,在比尔·克林顿总统期间,新福利体制下,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划(TANF)要求受惠者参加工作。这样一来,基本上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能够从中受惠。而那些穷到连工作也找不到的赤贫家庭,可以说是什么福利待遇也享受不到。

诚然,在领取福利的条件里加了个工作的前提,是为了防止“福利蛆”现象,但是不是也多少有点因噎废食的节奏呢?

#现金补助的可行性?

马德里克在综合分析了贫困现象的历史成因、现有福利政策的局限、贫困对儿童的持久性伤害等诸多问题后,并未就此打住,留下一堆没有答案的问题…

相反,他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应该向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无条件地按月给付一笔可观的现金补贴。”

当然,他有这样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马德里克在本书的最后也简单论述了该建议的可行性;并指出,这也是时下主流研究者们的新观点——“不仅给贫困儿童,而且是给所有儿童拨发无条件的现金补助。这笔补助将在征税范围内,因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扣税后将获得较少的补助。同时,儿童补助将让非常贫困的人群直接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而易见,这样的提案足够大胆且出人意料。我们且不去评判建议的可行性,单就围绕这一观点而来的这一整本书,诚如书名所示,意在剖析美国贫困儿童的生存实录,就足以让我们对美国的贫困儿童现状和福利政策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虽然作者的观点可简单浓缩成一句话,但个中的种种现象分析还是让人受益匪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