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本好书,是本经典的好书。

1

谈一个王朝,离不开聊聊这个王朝的制度。

明朝的制度设计,始终贯穿着皇帝和大臣的博弈。

我们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典型的农民出身。

他没上过学,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从小只想吃口饱饭。

为了生存,一路打劫,哪知一不留神的,事儿就干大了,他凭着自己的本领,自己的运气,建立了一个王朝,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样一个没读过书,没什么远大抱负的农民,突然成了天下之主,试问他会如何治理天下?

将一切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在国策上,他禁止海运,重修长城,将明王朝的天下,紧紧闭锁在自己手中。

他像路易十四一样,以"朕即国家",大权独揽,形成了专制的政治体系。

在思想上,他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民,加上了一把大锁。

对读书人,他发明八股文,垄断了读书人的上升通道,借此垄断了思想。

对不识字的广大民众,他出台《大诰》小册子,人手一册,作为全民思想准则。

在册子里,限制了每个人说话、做事,该定什么罪,大到诛九族,小到剥皮抽筋、剁手指,全民管控,整个王朝人民的生活,笼罩在国家恐怖主义之中。

在财政上,小农意识更加严重,导致财政的统筹管控力基本失效。

整个明王朝这艘大船,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勉力前行。

2

纵观整个明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灭亡它,明王朝统治了276年。

在这276年之中,历经16代帝王,社会内部,从凋敝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亡,可写可说的事太多。

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落不明的朱允炆,夺权的朱棣,尴尬皇帝朱祁钰,殉国的崇祯......

黄仁宇先生却选择万历皇帝,还定格万历十五年,1587这一年,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翻开这本《万历十五年》。

这一年,在明朝的历史上,没什么大事发生,是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去世第5年,新的接班人申时行当政第4年,大清官海瑞去世第1年,名将戚继光因张居正被清算,下台去世的一年,也是大思想家李贽在心灵桎梏中左冲右突的一年......

作者从这几个人出发,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时代的面貌,整个明王朝的面貌。

个人在制度之下力量微弱,但作者借着这几个历史人物,个人如何在王朝中寻求安全感,寻求发展,谋取利益,平衡自己与时代的要求。

在平凡中,作者用敏锐的视角,窥探到整个明王朝,封闭的官僚体系,在制度下,如何扼杀一切积极因素,一步一步毁灭自身。

大明王朝的颓势,在万历年间已显,其腐朽的制度已将整个王朝陷入僵局。

3

读历史,避免不了历史观,而历史观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范畴。

钱穆先生倡导对历史应该有的态度,是温情与敬意。

黄仁宇先生,走过几十年人生风雨,历经中西,受尽生活的煎逼,也有了自己挖掘历史的独特视角:

大历史观。

“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我的经验,是几十年遍游各地,听到不同的解说,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
“我们个人对历史的反应,不足为大历史,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

《万历十五年》,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基点站在了几百年后,站在了一个更加宽阔,整个世界的视野,去窥探历史长河中,几百年前明王朝的历史事件,打捞出来,梳理脉络,从中探寻那些细枝末节对整个王朝的影响。

站在一个大的历史时间里,就避免了观念的狭窄,跳出了个体思维,将眼光放大,放到更大,去探寻到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的意义,以此重塑我们的思想。

而这,不正是我们读历史的意义吗?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的励精图治或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调和,高级将军的富于创造或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绝对保守,都无法扭转时局。”

这正是在大历史观之下,跳出了个体思维,窥见的历史真知。

在长期性的重要发展面前,其实少数人的贤愚得失,并不能扭转整个明王朝的衰败,这是制度下的必然结果。

4

为什么说这是本好书?

《万历十五年》,不仅涵盖作者对历史的观察,作者的观点,更奇妙的是,它明明是本讲历史的书,但不同的人,却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从心理学层面,美国心理学家普尼克指出: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你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从以史为鉴的层面,责编傅璇琮说:“这本书的撰写,确实拓新了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

从企业家的角度,曾文祺又告诉我们: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读透这本书,我用了二十年时间,读了五遍。”

这本薄薄的书,讲的是历史,却又不仅仅是历史故事。

它改变了历史就是故纸堆的尴尬局面,给枯燥的历史刮来一股清风,给学者研究,找到了一个更宽广、更冷静的立足点。

就像大清官海瑞,他的清廉,更像王朝的一张政治名片,但这样的人,注定玩不转这个政府的官僚体系。

就像大思想家李贽,以“惑世诬民”,教坏老百姓的思想罪下狱,但翻遍《大明律》,却找不到这个罪名。

当我们跳出时代的局限,所看到的历史人物,就不再是脸谱化的形象,看待的历史,也就有了新的深度。

而今,灌输式历史教育,仍然存在,但对历史的探寻,黄仁宇先生这本《万历十五年》,无疑是先行者。

它像一匹黑马,给冗长枯燥的历史研读,带来振聋发聩的新话题。

我们读书,为的是增长智慧,拓宽认知。而这本书,提供了这么一种思考方式,它引导我们,将自己置于大历史之中,如何去超越历史,重塑自身。

值得多读!

End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