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旧上海的“三大亨”,时人评价道:“黄金荣爱财,张啸林擅斗,杜月笙会做人”。拿杜月笙来说,其“会做人”不仅表现在平时待人处事上,更多的是指其仗义疏财,他这一辈子经手之财何止亿万,但其死后遗产不过区区十万美金之数,甚至临终前还烧光了所有的欠条,此种境界绝非常人所能达到,这就是杜月笙的传奇,也是传奇的杜月笙。

但是,杜月笙所创造的传奇离不开身后的女人们,他在不同时期娶了五位妻妾,其中既有名动上海滩的舞女,也有色艺双绝的名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其妻妾们本身就是一段传奇,如五夫人孟小冬与他的感情纠葛……

那么,杜月笙的这些夫人们最终结局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妻沈月英

1915年春,杜月笙在黄公馆已崭露头角之时,黄金荣和林桂生也琢磨着开始让其自立门户,但中国传统一向注重“先成家,后立业”,故而在让其自立门户之前先让杜月笙成个家才是首要任务,于是林桂生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杜月笙的干妈大阿姐。

大阿姐倒是办事效率挺高,她深知杜月笙大有前途,遂给杜月笙介绍了一个名唤沈月英的远房亲戚。此女本随父亲在外地经商,不料父亲客死他乡,只好随着母亲来到上海投奔了舅舅,现今靠着父亲微薄的遗产度日。

了解清楚女方情况后,大阿姐便带着杜月笙来到女方家相亲,两个年轻人很快便彼此相中了对方,可沈老太太却不太满意,她认为杜月笙没什么“祖产”,虽然有发展前途,但不是她们母女急需要找的“靠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桂生得知杜月笙相亲失败后,与黄金荣商量了一番,先给杜月笙在同孚里置办了一套宅子,然后备下丰厚的彩礼由黄金荣亲自出马为杜月笙提亲。

黄金荣的面子自然是很大的,上海滩能让其亲自做媒提亲之人岂是无能之辈?沈老太太曾随丈夫经商,自然清楚这点,而且黄金荣还送来了无比丰厚的彩礼,于是便痛痛快快将杜月笙和沈月英的亲事应承下来。

几天后,同孚里的宅子装饰一新,杜月笙将沈月英风风光光娶回了家,自幼失去双亲的杜月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杜公馆,这也算双喜临门,自然得意的很。婚后一年,沈月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杜月笙专门找人为其取名为杜维藩。

自从娶了沈月英入门,杜月笙的事业就顺风顺水起来,不仅摆平“大八股党”,更是开办了“三鑫公司”日进斗金,堪称黄金荣之下第一人。

沈月英嫁给这样一个有出息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与杜月笙也是琴瑟和谐,但随着杜月笙社会地位的上升,免不了应酬多了起来,动辄几天不回家,尤其杜月笙在均福里买下更大的宅子之后,沈月英对着这个空荡荡的大宅子,越来越感到孤寂,开始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起来,最终忍不住寂寞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抽大烟之前的沈月英尚且还多少有些杜公馆女主人的样子,打理大事小情,待人接事礼数还算周全,但自从抽大烟之后她越来越不成体统,家里的事情搞成一团乱麻。杜月笙无奈之下又接连娶了两房姨太太,本意是想让她们尽可能帮助沈月英处理家事,但此事对沈月英的刺激却是巨大的,为了报复杜月笙,沈月英居然同自己的表弟傅方林产生了婚外情。

杜月笙是何许人也?他岂能不知沈月英和傅方林背后的勾当,于是指派手下趁二人私会之际酿成车祸,致使二人重伤,伤好之后的沈月英更是被杜月笙幽禁十年之久,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已是杜月笙娶四夫人姚玉兰时,当时的沈月英已是“骨瘦如柴,呆若木鸡”,杜月笙看到也是大吃一惊,他也没想到沈月英会变成这个样子。

回想当年,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沈月英无怨无悔地嫁给了自己,杜月笙不由感到一丝内疚,于是他不再限制其自由,并想尽办法帮其戒大烟,但却始终没有奏效,就这样长期吸食大烟让沈月英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她四十八岁那年便中烟毒不治而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太太陈帼英

沈月英迷于大烟,几乎成为一个呆滞的废人,而杜月笙的社会地位急剧提升,难免应酬增多,夫人这个样子实在难以拿出手,于是便拿定主意,准备娶个姨太太。可是杜月笙平日接触的都是交际花之类的女人,这种女人处事圆滑,逢场作戏还行,但要娶进门做姨太太,杜月笙还是觉得有损自己身价。

杜月笙觉得这次娶的姨太太,除了长相貌美之外,还得有些文化,能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能给杜月笙撑起门面,可是这种女子哪里去找呢?

杜月笙郁闷之下,来到了“小八股党”之一高鑫宝开办的丽都花园舞厅前来散心,高鑫宝听到消息后亲自招待前来招待,杜月笙遂将心思告之于他。

高鑫宝一听就笑了,对杜月笙说:“舞厅正好有些女学生因生活所迫,才到舞厅陪舞,以补贴家用,这不正适合你的条件吗?”在征得杜月笙同意后,高鑫宝将舞厅所有的陪舞女学生都叫到杜月笙这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月笙一眼就看对其中一名叫陈帼英的女学生,她当时才十五岁,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由于父亲得了重病,急需一笔钱来医治,所以才到丽都花园舞厅做了陪舞。该女子身材高挑、长相秀气,说话软言软语,有着江南女孩的典型特征,无怪乎杜月笙一眼便看上了这个女孩。

在调查清楚陈帼英的底细后,四天后杜月笙让万墨林准备了丰厚的聘礼,亲自到陈帼英家中去提亲。像杜月笙这样有钱有势的大亨,一般人想攀亲都找不到门路,陈帼英的父母岂有拒绝之理,所以纳陈帼英进门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为迎陈帼英进门,杜月笙特地在民国路的民国里又置办了一套宅子,这里也成为了新的杜公馆,凡应酬事宜几乎全部挪到这里来了。陈帼英也不负所望,以其得体的举止、优雅的谈吐,让来客都大加赞叹,杜月笙自然是心花怒放,对其是倍加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帼英一口气为杜月笙诞下杜维恒杜维瀚杜维宁三个儿子,可见杜月笙对她的宠爱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直到姚玉兰来到杜公馆,陈帼英受宠程度才堪堪减少。

1949年5月1日,杜月笙在上海解放前夕,搭乘荷兰客轮宝树云号前往香港,于5月3日住进了坚尼地台十八号,不久之后陈帼英从台湾来到香港与杜月笙等人汇合,结果发现房子太小,住不了太多人,陈帼英自己也只能住到外面的招待所,于是便想说服杜月笙去台湾定居,但杜月笙对她说道:“住在香港,即便再不济也能苟活于世,如果去了台湾,恐怕一家都没有葬身之地了……”

陈帼英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于是一怒之下便带着杜维瀚、杜维宁两个儿子回到了上海,此后夫妻二人再没见过面。尽管杜月笙私下托上海旧友照顾陈帼英母子三人,可陈帼英有着杜月笙姨太太的特殊身份,所以在上海生活的并不如意,尤其她们母子三人都是习惯了有钱人家的生活,难免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所脱节,故而过的艰辛凄惨,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帼英死于困苦之中,杜月笙已经过世十多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太太孙佩豪

陈帼英嫁给杜月笙当年的秋天便怀了孕,这个消息让杜月笙非常高兴,便相约张啸林等人到“书寓”寻欢作乐,在这里他遇到了日后的三太太孙佩豪。

孙佩豪与陈帼英年岁相当,与杜月笙相识时正好十六岁,不过孙佩豪并非无能之辈,其舅舅是苏滩名角筱桂荪,孙佩豪深得其真传,年纪轻轻便登台亮相,且唱功了得,不过不知为何沦落至“书寓”做了“先生“。

“书寓”即高级妓院,里面的“先生”是指卖艺不卖身的陪客女郎。

杜月笙看到孙佩豪的第一眼起,便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这是杜月笙出于对京剧狂热的喜爱,尤其对名角有着狂热的追求之心,从后来的姚玉兰、孟小冬便可看出。

杜月笙一想,陈帼英怀有身孕,诸事不便,既然已经纳了一房妾,再纳一个又如何?于是吩咐万墨林调查完孙佩豪的底细后,杜月笙亲自找到孙佩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孙佩豪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杜月笙又在民国里又置办了一套宅子,供三太太孙佩豪专用,这里也成了新的杜公馆,从此之后杜月笙几乎常驻在民国里,而把均培里杜公馆的沈月英彻底晾在了一边。

孙佩豪先后给杜月笙生了杜维屏和杜维亲两个儿子,倍受杜月笙宠爱,但是孙佩豪有些善妒,与陈帼英以及后来的姚玉兰和孟小冬关系都搞得不好,尤其是杜月笙到了香港以后,由于杜月笙将家中大权尽托姚玉兰一人,因此便与姚玉兰彻底撕破脸皮,带着两个孩子住到了外面。

1951年8月,杜月笙病逝于坚尼地台十八号,孙佩豪与姚玉兰摒弃前嫌,二人合力将杜月笙的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之后便带着两个儿子远赴英国,后来又去了美国,自此与杜家其他人再不来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孙佩豪病逝于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太太姚玉兰

1929年左右,正是杜月笙事业最为辉煌之时,这一年,杜月笙刚满42岁,这也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这时的杜月笙任谁也不能小觑,就算黄金荣比之也有所不及,为了和杜月笙搞好关系,黄金荣经常从北京请一些名角来自己的黄金大戏院演出,邀请杜月笙一起欣赏。

这一年,黄金荣请来了京剧名角筱兰英母女同台演出,杜月笙这才得遇对其最为重要的女人——姚玉兰。

姚玉兰出身京剧世家,父亲是著名青衣姚长海,母亲是老生筱兰英,姚玉兰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十二岁便开始登台献艺,青衣、花衫、老生样样精通,妹妹姚玉英则专攻丑角、武生,这次黄金荣请来了母女三人同台献艺,一时间轰动了上海滩,黄金荣特地给杜月笙留着最好的包厢等其来看。

这天晚上,姚玉兰母女三人唱的曲目是《群英会》,杜月笙被扮演关云长的姚玉兰深深迷住,散场之后想对其表达一下敬仰之情,结果被她母亲筱兰英所阻拦,只好败兴离去。之后接连几天杜月笙都来为姚玉兰捧场,但一直被老练的筱兰英阻拦,杜月笙一直无缘得见姚玉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杜月笙只好求助于黄金荣。黄金荣听了他的诉苦,哈哈大笑道:“老弟呀,你可是真的看上了她?你也知道露兰春的事,要知道戏子无情啊!”

杜月笙却信誓旦旦说道:“我会万分小心,绝不会栽到她身上的!”

黄金荣看到杜月笙拿定主意便说:“以你现在的财势,娶个戏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出面又不合适,你可以让我儿媳李志清出面,这个事情恐怕就八九不离十了!”

李志清受杜月笙之托找到筱兰英,将杜月笙的意思转达了一番。筱兰英却认为自家姑娘才满二十,可杜月笙比她大了二十多岁,况且杜月笙已经有三房太太,姚玉兰要嫁过去只能是四太太,怕女儿受了委屈。如果杜月笙要娶,姚玉兰绝不做妾,必须要求杜月笙明媒正娶,要与沈月英有同等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志清将筱兰英的意思转达给杜月笙后,杜月笙当即表示姚玉兰入杜公馆,做的是妻不是妾,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进门,有专门的宅子,专有的佣人。

看到如此条件,姚玉兰和筱兰英母女都动心了,毕竟像杜月笙这样财雄势大之人且诚意十足的人毕竟不多,于是经过一番权衡,筱兰英同意了杜月笙的提亲,但必须要求两点:1、正大光明将姚玉兰抬进杜公馆,表示明媒正娶,与沈月英没什么区别;2、另设杜公馆,宅子的规格要参照均培里杜公馆的规格。

杜月笙将这些条件全部答应下来,直接让人在拉菲德路拉菲坊十六号购买了一座超大宅子,占地面积远比均培里杜公馆要多,待商定的婚期一到便用八抬大轿将姚玉兰抬进了这座新的杜公馆。

娶得美人归,杜月笙大宴宾客,其规格比前三任太太都要高得多,这也让筱兰英母女彻底放下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第二年,姚玉兰产下一女,这也是杜月笙的第一个女儿,他将这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为其取名为美如。

自从姚玉兰嫁到杜公馆后,其他三位太太瞬间失宠,沈月英就不提了,陈帼英虽然有意争宠,奈何没有那个实力,而孙佩豪虽然一直与姚玉兰针对不已,但杜月笙却事事偏向姚玉兰,无奈之下孙佩豪向杜月笙提出要让两个儿子去英国留学,自己前去陪读,以躲开这个是非之地,杜月笙也批准了。

从此,杜公馆的女主人完全变成了姚玉兰,她为杜月笙生养了二子二女,即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上海解放前,姚玉兰随同杜月笙去了香港,与孟小冬一道住进了坚尼地台十八号,这里的女主人当仁不让地还是姚玉兰,这种情况一直到杜月笙病逝。

杜月笙死后,姚玉兰竭尽全力为丈夫举办了后事,随后便携带丈夫骨灰去了台湾,一直生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病逝于台湾,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太太孟小冬

姚玉兰对杜月笙的帮助最大,但杜月笙最爱的女人还是“冬皇”孟小冬。

杜月笙对孟小冬的喜爱之情早在1925年便开始了。这年,孟小冬只身前往北平寻求发展,不久便以老生扮相名动京城,与“双盛班”以及梅兰芳形成京剧界三足鼎立之势,就是这个时期杜月笙亲自前往北平专程拜访孟小冬,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并希望发展一下个人感情。

杜月笙这次的表白被孟小冬拒绝了,因为她早已心有归属,那就是“伶王”梅兰芳。1927年,孟小冬与梅兰芳秘密结婚,杜月笙得知消息后也就断了这个念头,并在1929年娶了名伶姚玉兰,杜月笙本以为此生再与孟小冬无缘,哪知事情却在后来出现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7月,孟小冬与梅兰芳闹开了离婚,几乎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杜月笙得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最终才以梅兰芳付给孟小冬四万元生活费才宣告结束。通过这件事情后,杜月笙与孟小冬的关系更进了一层。

1934年5月,黄金大剧院重新开业,杜月笙邀请孟小冬前来参加剪彩仪式,孟小冬欣然前往,被发小姚玉兰邀请至杜公馆作客。

其实,姚玉兰如此做是有深意的,她深知杜月笙早就钟情于孟小冬,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而自己本来与孟小冬自幼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关系亲密,同时也一直想充实自己在杜家的力量,以做到与其他三位夫人分庭抗礼,此时不抓紧机会更待何时?于是在她的撮合下,孟小冬终于做了杜月笙的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小冬为何在当时不嫁给杜月笙?其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认为孟小冬还是想在艺术上有进一步的追求,为避免婚姻束缚,所以拒绝嫁入杜家,宁可做一个情人。所以在上海居住一段时间后,孟小冬还是回到了北平,拜余叔岩为师,一边演出一边学艺。

1943年,余叔岩病逝,孟小冬不愿为日本人演出,便以“为师新丧三年”的借口闭门不出,远在香港躲避战乱的杜月笙十分担心其安危,托人对其照顾,还派了弟子暗中护卫,杜月笙所做的一切,让孟小冬十分感激,更是产生了些许爱意。

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刚回上海,便派人将孟小冬接了过来,几乎公开了彼此的关系,二人感情急剧升温,这无疑会冷落了其他太太,尤其是姚玉兰。于是姚玉兰对孟小冬也没了之前的热情,关系逐渐疏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小冬向来孤傲得很,根本不屑于争风吃醋,虽对杜月笙有些感情,但见到姚玉兰如此状况,于是她辞别杜月笙,又回到了北平。

之后,杜月笙多次差人前去请孟小冬回上海,但皆被其拒绝,直到1947年9月,杜月笙六十大寿时,为参加“祝寿义演”孟小冬才再次来到上海。

在义演结束后,杜月笙希望孟小冬能够就此留在上海,再不济也要多呆一段时间,可孟小冬想着上次与姚玉兰发生的龃龉,心里还是觉得不太痛快,于是再次以“思念高堂,不得不归”的理由拒绝了杜月笙的挽留。

平津战役”爆发后,杜月笙再次让姚玉兰给孟小冬修书,劝她来上海躲避战火。这时的孟小冬已经年近四十,她再也不想过那种孤苦无依的生活了,感情的归宿还是最终寄托在了杜月笙身上,于是思虑再三决定去上海与杜月笙团聚,从此之后她一直守在杜月笙身边,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到了香港后,孟小冬也住进了坚尼地台十八号,担任起照顾杜月笙的重任,常年陪伴在病床前,她心情之压抑可想而知,更为关键的是,她在杜家没名没分,处境很是尴尬,可杜月笙不提此事,她也不好提及名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底,杜月笙有意举家迁往法国,万墨林问及需要办理多少护照时,杜月笙回答道:“一共要二十七张。”这个数目是包含孟小冬在内的,可孟小冬却对着大家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听到这句话后,突然意识到这些年让孟小冬受委屈了,于是他当即决定要给孟小冬一个像样的婚礼,婚宴之上,四十三岁的孟小冬身穿旗袍,依偎在杜月笙的身旁,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8月4日,杜月笙身体状况已经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候了,杜月笙吩咐陆京士为他安排后事,要求只有三个:一口好棺材;入殓穿长袍马褂;遗骨有机会送回上海,葬到父母身边。另外趁着清醒,还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了分配。

杜月笙只有一笔钱,是托宋子良理财的十万美元,经过两年多得理财赚了大约有一万多美元,总额是十一万美元多点。按照杜月笙的意思,四位太太平分一半遗产,剩下的一半由八子三女平均分配,未成家的要比成家的多分二分之一。

一辈子在金山银海里打滚的杜月笙,临终只剩下区区十一万美金,这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

过了两天,杜月笙再次清醒起来,不知从哪里摸出七千美元对陆京士说道:“这里有七千美元,你帮我分一下!”

陆京士道:“先生,分给谁呢?”

杜月笙想了想道:“说起来只有小冬最苦,三楼(孙佩豪)手里也没钱。”于是陆京士按照杜月笙的意思,悄悄分给孟小冬三千美元,分给孙佩豪和长子杜维藩各两千美元。等陆京士回报完,杜月笙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1951年8月16日下午四点五十分,杜月笙撒手尘寰,走完了他复杂而传奇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搬出了坚尼地台十八号,住进了使馆大厦,深居简出,仅与琴师王瑞芝和画家张大千来往,其他人则一概不见。

1967年9月11日,孟小冬接受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定居,此时的二人已经解开了心结,颇有一番“相逢一笑泯恩仇”之意。

孟小冬到了台湾后,大病小病不断,可谓是“十年台北,多半病中”,幸得杜二小姐和姚玉兰的热心照顾,这才有了活下去的精神。

1977年4月,孟小冬哮喘病加重,她自知时日无多,也不愿拖累姚玉兰母女,遂早早托了陆京士为自己物色了墓地。5月25日晚,孟小冬再次犯病,虽然杜二小姐发现及时将她及时送医,但已无力回天,26日晚,孟小冬因肺气肿并发症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杜月笙是个复杂的人,复杂到几乎像人格分裂,就连娶妻也一样,对戏子伶人有种近乎偏执的狂热。虽然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孟小冬五位夫人没有一个人陪伴他走完所有的路,但是她们在不同时期陪伴杜月笙经历了各种风雨,共同铸就了属于杜月笙自己的传奇,但是历史总是记住了强者,而忘却了他们背后的女人们,也许这才是杜月笙妻子们的真正悲哀……

参考资料:《杜月笙传》、《民国枭雄杜月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