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癌症患者,身边可能有一个想让Ta死的人。也许不止一个,其中一个竟然是自己。于是,大家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此人得了癌症,然后就满足了人们暗地里的愿望。

乍看这段文字,我悚然一惊,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再想想身边两位得癌友人的遭遇,我不得不叹服,这话未免太过犀利,直指人心。

《药树》是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创始人朱建军的最新力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小说,还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心理治疗思路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令人受益匪浅。看故事,疗自己,这样的阅读体验有点超乎寻常。

陈树是个美貌,强势,收入不菲的都市女白领。作为一个外企中层领导,她的精明强干令下属心服口服;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令人称羡的爱情,未婚夫对她钟情专一。这样的人生赢家却身患癌症,濒临死去。这一切真的是命中注定吗?

在心理师海音的引导下,陈树用意象对话的方式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随着现实与心灵双重空间的种种交叠与碰撞,她的身体状况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诞,掩卷沉思却觉得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所有的绝处逢生,必有一个值得被看见的部分。”为什么值得?追根溯源能够令纠结释然,又能凭添亡羊补牢的希望。行至水穷处,有效的自救方能向死而生。

人生如梦,道阻且长。有些人蓦然回首,突然发觉自己变得不幸是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亦或是放不下童年时期遭受的伤害。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家庭系统里的压力影响着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但最终,会在一个相对更弱的人身上体现出来,变成Ta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绝不是小事。

生命最初的状态何其重要!千万不要觉得婴儿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记不住。实际上,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生命,是不是被期待,是不是被爱,Ta都能清楚地感知到。而这最初的基调,将无奈地成为Ta生命的底色,如影随形。

一个人如果最初的体验是爱与接纳,那么Ta的成长将是丰盈、舒展的。如果最初体验到的只有冷漠与疏离,终其一生Ta将深陷自我否定,无休止的内心自我冲突以及无法信任的魔咒。

“他们笑得很甜,他们用力活着,但偶尔会流露出悲哀和愤恨,这是一种在爱上不被满足的人的共有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不幸,女主人公陈树属于后者。母亲意外怀了她,不得不嫁给那个自己不爱的男人。自从她降生,父亲便给予了她异乎寻常的关注。这一切使得母亲深感不平与失落,对这个女儿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哪怕她从小就乖巧懂事。

陈树只能咬着牙加倍努力,用优秀的成绩和事业成就来换取母亲的关注与认可。她大把大把地给家里花钱,供养自己的弟弟,似乎只有这样家里才能有她的位置。这就是陈树献祭情结的根源。

别人觉得理所应当的亲情,于她而言却求而不得,需要千辛万苦地争取。终究意难平啊,负面情绪在心中日积月累,直到有一天她被病魔彻底击垮。

在作者看来,身体的疼痛,很多时候其实是心里的苦。疼痛是坏情绪的产物。而情绪,需要被关注到。

意象对话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引导你去看一些自己真正想看到,却始终没看到的东西。那些深层次的,蠢蠢欲动的,左右你心绪的缘由,需要被挖掘、梳理,妥善解决。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伴随着折磨,然而一旦玉成此事,身体的疼痛就会被宣泄出来,健康状况随即好转。

史铁生说,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幼年遭到性侵的陈树,便是如此。

成年之后她以为自己已经忘了,然而伤害一直都在,她从来不曾放过自己。内心有着巨大创口的人注定只能成为吞噬者。幸福?怎么可能!

当一个人内心感到耻辱的时候,恰恰无法去寻求帮助—因为让自己感到耻辱的事情被别人知道,本身就会带来新的耻辱感。

此时,意象对话疗法的优越之处充分显现:不需要来访者直接说出,甚至不需要细节,就可以显示出发生过的某类事件。对症下药,那些难以言说的痛,至此有了被疗愈的可能。

当深藏于心的毒瘤被挖出,当情绪得到淋漓尽致的疏导,陈树的状态肉眼可见地变好了。化疗后虚弱不已的她,居然奇迹般的偷得了一年半的岁月。

众所周知,五年存活率是癌症患者衡量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挨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患者存活的希望便大大增强。小说的开放式结局并没有点明陈树最终的命运,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坚强的女孩一定能打胜这一仗。

一个情绪垃圾被扫除殆尽,内心安宁,又求生欲强烈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被治愈呢?

《药树》最打动笔者的是陈树和母亲相爱相杀的情感纠葛。“那些流于表面的爱,可能会掩盖深层的不爱,但也可能掩盖更深层,更真实的爱。”

幼年的陈树小心翼翼地看着母亲的脸色,默默忍受着母亲对自己的冷漠和忽略,以及对弟弟毫不掩饰的偏心。弟弟再不堪、再废柴也是母亲的心头肉,自己无论多么优秀也无法入母亲的眼。

成年后,陈树处处迎合、讨好母亲,经济上一力承担着弟弟出国留学的高昂费用,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伏(扶)地(弟)魔”。即便如此,她依旧清晰地感觉到母亲和她之间的隔阂。

在心理师海音的辅导下,她运用意象对话抽丝剥茧解锁了自己的内心症结,并且勇于面对。当陈树终于鼓足勇气向母亲坦诚自己的感受,母亲的反应居然是震惊、委屈。

原来,母亲对她并不是不爱,偏心或许是有的。只是她从上一代人那里习得的养育方式本就如此。母女俩终于打开心扉,冰释前嫌。

“理解,就可以谅解。”有时作出一个直面的姿态,才有收获和解的可能。

如果说,命运是上天促狭的舞弄,那么意象对话疗法则是独辟蹊径的破解之法。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走向新生的路径,洞察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