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马陵之战”,魏军十几万精锐溃败瓦解,主帅庞涓也死于乱箭之下,当齐兵抬着庞涓尸体到孙膑面前领赏时,孙膑想起自己在受了“黥刑”和“刖刑”后还要在猪圈中撒泼打滚装疯的那段屈辱日子,顿时怒火中烧,悲从心来,亲自持剑将其头颅砍下道:“师弟,你我情仇恩怨今日算是一刀两断了,此后生死两别,各不相欠!”然后将头颅挂之战车横辕而去,放任其尸体任乱兵践踏。

孙膑为何对庞涓如此恨之入骨,竟连对方的尸体也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师鬼谷子

其实,孙膑本名孙宾。

自春秋始,“周道凌迟,王纲解纽”,周王室王权下移,以致礼崩乐坏,战乱频频,社会秩序凌乱不堪,天下陷于强凌弱、大并小的诸侯混战之中。

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最终遭受灭火之祸,吴国国都姑苏城沦于敌人之手,城中兵法大家孙武乘乱携家眷逃出吴国,来到齐国西南鄄城定居下来,数年后这位写出了《孙子兵法》的军事家含恨离世,其子孙资质平庸,遂渐渐沦为平民。

到了孙操这一代,家道早已衰落,但孙操重振家族的梦想却一直从未破灭,为此教其三个孩子习武学文,他惊喜地发现,幼子孙宾聪明异常,识文断字过目不忘,从这个孩子身上仿佛看到了爷爷孙武的影子,于是对其更加严格的督促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宾十三岁时,齐国边境战火连绵,又遭瘟疫,父母皆在这场可怕的瘟疫中去世,而两个兄长也在战乱中走失,孙宾就这样成为一个孤儿。幸而遇到一个良知尚存的冷姓人家收留了他,给予其食宿,唯一的条件是为冷家放牛,就这样堂堂孙武之后竟然沦落为一个牧童。

又过了五年,华夏大地更是形成了一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野”诸侯逐鹿中原的鼎盛之际,孙宾这位已经长大的牧童,看到自己武不能保家卫国,文不能著书立传,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不禁汗颜不已,遂产生了干一番伟业的强烈欲望。

在一天早晨,孙宾与陪伴他多年的几头老牛告了别,遂踏上了寻找机会之旅。但当理想照耀进现实时,他发现这天下之大,竟无他一丝存身之地,就在他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之际,在一个偏僻的酒肆中,他遇到了一名叫庞涓的青年,二人志向相投,越说越投机,当即便决定结为异性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聊得兴起,庞涓邀请孙宾去找鬼谷子拜师求艺。鬼谷子何许人也?其本名王栩,卫国人,乃纵横家鼻祖,其弟子既有显贵,也有偷鸡摸狗之徒,出名的弟子有五百多人,我们熟知的苏秦、张仪、商鞅、吕不韦、李牧、白起等皆出自其门下或者跟随其拜师求艺,此人学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医学诡辩、军事攻伐、帝王心术等通天彻地的才学,故而后世对其评价极高,称“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战国诸人之表,是一代之雄。”拜这样的人为师,自然可以学到经天纬地之才。

鬼谷子招收土地从不挑剔,虽广开门户却量才而传,他将二人叫到面前说道:“给你们每人三文铜钱,下山去买些东西来,只要能将上面的三个山洞堆满即可!”出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二人的心性、谋略,以做到因材施教。

孙宾与庞涓分头奔向山下,庞涓见到市井中最便宜的东西就是遍地都是的灯芯草,于是花了三文钱买了一担,汗流浃背地挑回山中,最后却发现连一个山洞也放不满,不由得尴尬万分,但想到市井上没有比灯芯草更便宜,量更大的东西,庞涓不由得笑了,要知道孙宾不如自己壮实,即便也挑回灯芯草,也决计不如自己挑的多,于是还是暗自欣喜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近傍晚,孙宾才空着手迟迟回到山中,庞涓与他寒暄几句后便询问其采买的东西是什么。只见孙宾微微一笑,从衣袖中掏出三根松油做成的火把,他将火把分别置于山洞中,点燃之后,山洞皆被灯光充斥,于是这一次测试自然是孙宾胜出,而庞涓却认为其有偷巧之嫌,遂对其产生了不满之心。

这次的测试让鬼谷子看到二人的各自特点,于是让孙宾重谋略兼习战法,而让庞涓主战法兼习谋略,就这样二人跟在鬼谷子身边定下心学习起来。

公元前359年,二人已在鬼谷子门下学艺三年,山中花开花败,草木枯荣,山外风云变化,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招募能富国强兵之人才,他们的师兄商鞅已下山两年,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重农战、讲进取、主法制”等改革措施正在慢慢实施,秦国眼见日益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涓掐指一算,自己上山已经三年,但还是缩于山中,常常为自己不能投奔某个国家一展才能而懊悔不已。一日,庞涓在林中温书,听到两个同门说魏国正在改革,不仅将其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还在“悬币纳贤”。听到这个消息的庞涓顿时心动不已,他回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孙宾,让他同自己一起下山,兄弟二人共同开创基业,以恢复祖上荣光,但他没想到的是孙宾对下山没有什么意思,反而对他要走流露出一丝恋恋不舍的感情来,庞涓一时也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抉择。

庞涓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鬼谷子,他把庞涓叫到身边道:“如今魏国招贤,寻求将才,依尔之才,定能应招,为何你不下山呢?”庞涓跪拜道:“自是舍不下师父、师兄,何况能否应招也是未可知,心中犹豫不决,自然不敢向师傅禀报。

鬼谷子略作沉吟,对庞涓说道:“且去山中采一朵花来,我为你占卜一番。”庞涓领命,从山中采了一朵马兜铃拿给鬼谷子。鬼谷子看了看花道:“花开十二朵,代表着你得势之年数。此花采于鬼谷,见日而萎,预示你将在魏国大展才能,现在看来,你去魏必成。只是你要注意,你做事一定要讲诚恳信义,否则以欺人之事,必反被人欺!望引以为戒,好自为之!

庞涓听到师父占卜他必然可以应招,早就惊喜万分,哪里还能听见鬼谷子说的后半段话去,只盼着师父早些训话结束,好收拾行装投奔魏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不可耐地听师父训完话,庞涓急忙找到孙宾告诉自己要下山的好消息,看到孙宾难分难舍的样子,庞涓安慰他道:“我二人有着八拜之交,情同手足,此次我先行下山不过是为我们将来摸索一条路而已,成败与否也未可知,但是只要我得势,我定然不负酒肆中的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若失信,定当死于乱箭之下!”孙宾听到庞涓此言,泪水潸然而下……

第二天一早,庞涓向鬼谷子告别,鬼谷子并未给他开门,只是送了他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愣愣,遂拜别而去。

庞涓离开后的第八天,鬼谷子突然对弟子们吩咐道:“夜里老鼠扰人,今日起,你等轮流当班,以驱老鼠。”众徒弟领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天午夜,正是孙宾值守,鬼谷子见其他弟子已睡,遂将孙宾叫至自己屋内,然后取出一个木匣,将一卷竹简书抱了出来对他说:“这卷书是你曾祖父孙武子亲传下来的《兵书十三篇》,堪称当今无价之宝。孙武子将此书献给吴王阖闾,他按此兵法曾大破楚军,深知乃珍奇之物,故将其锁入姑苏台,从不外传,后越兵火烧姑苏台,兵书也一并焚毁,人世间再也不见。所幸当年你曾祖父迁往齐国之时,我曾托墨翟介绍前去拜访,后来他就将此手稿交付于我让我妥善保管。得到此书者,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思无不到,谋无不成,得意于疆场,无敌于军中……因你是孙武子后人,因此今天将它传授于你,也算物归其主了!”

孙宾听后激动万分,连忙下跪道:“师父将我先祖兵法供我研读,不胜惶恐之余亦倍感荣幸之至,只是弟子愚钝,有一事不明特向师父请教,此兵书从保存到注解,师父费了无数心血,为何只传我一人,而不传师弟庞涓呢?”

鬼谷子满脸严肃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吾观庞涓虽聪明能干,但心胸狭窄,道术不正,将此书传于他,极有可能是祸国殃民,所以此书万万不可传授于他!”

孙宾听后将信将疑,不过只好谢拜,受领了兵书回去仔细研读,一年多下来,学业大进,就连鬼谷子也称其“子牙、管仲再世,孙武子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煎何太急?

公元前370年,赵、韩两国趁魏武侯死、魏国内乱之际,联合攻伐魏国,在“浊泽之战”中联军大败魏军,赵魏两国在瓜分魏国领土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遂各自连夜退兵,魏惠王才得以幸存,但是仇已经结下,在十五年中三国纷争不断,魏国国力逐渐下降,齐国和秦国也趁机出兵占领其大片土地,多方作战使得魏国日渐难支。

正是此时,庞涓走入大梁,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取得了魏国丞相的信任,这才得以魏惠王的召见。

在魏惠王的面前,庞涓放出豪言壮语道:“大王不用臣也罢,如用臣则战必胜,攻必克,称霸七国而兼并天下,中山之仇何愁报不了呢?

魏惠王觉得此人信口雌黄,但又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受用,于是让其带兵以证明其能。庞涓也不愧为鬼谷子门生,整顿兵马之后先将宋、卫、鲁、郑等小国臣服,接着又将入侵的齐国军队击退,一时间四方臣服,八方朝贡,魏国再次成为周围最有实力的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个局面,魏惠王喜不自胜,特别嘉奖了庞涓,并令其推荐人才入朝,结果庞涓将弟弟庞英、侄子庞葱、庞茅等人全部弄到大梁,一时间庞门威风八面,庞涓曾经认为的“恢复庞门荣耀”的目的已基本达到。

许多与庞涓不相干之人也因他的推荐成为魏国高官,但庞涓唯独忘记了与他曾同甘共苦、一起拜师学艺的师兄孙宾来。

其实庞涓并没有忘记孙宾,反而是时时刻刻记着他。庞涓认为孙宾是孙武子的后代,其谋略出众,再加上鬼谷子对其偏爱,教授其兵法必然较多,如果依照自己的诺言将其引荐给魏惠王,自己恐怕会失去目前掌握之权势;而放任其下山投奔他国的话,将来必然成为自己的劲敌,这种矛盾处境使得庞涓惴惴不安,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只好假装忘记孙宾,能拖一天算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要来的事情总是要来,躲是躲不过去的。一日,魏惠王接待墨子,从其口中听说鬼谷子还有个经天纬地的弟子尚未出山,且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这引起了魏惠王的兴趣,于是便让庞涓推荐其师兄入朝。

庞涓看躲不过去了,决定将计就计,先将孙宾接到魏国,然后想方设法留在自己府上加以控制。既然拿定主意,庞涓便写了一封书信让侄子庞茅带着前去鬼谷接孙宾出山。

孙宾将信看完,知道庞涓已成为魏国重臣,在为庞涓高兴之余他还有几分不快,原因是书信通篇数百字竟无一言提及师父鬼谷子,尽管如此孙宾还是将书信交给了鬼谷子并提出想随使臣赴魏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庞涓出山一样,鬼谷子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让孙宾下山,而是让其到外面采摘一朵野花为其占卜一番。孙宾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季节山中并无盛开的花朵,便回到鬼谷子的洞府中回话,结果在此有黄菊盛开,孙宾便采摘了一朵交于鬼谷子。

鬼谷子看后叹息道:“此花已被折断,不复完好,但性耐岁寒,经霜不坏,虽有残害,不为大凶。且喜供养瓶中,为人所爱重,供花之瓶乃范金而成,虽此花一时不甚得意,终仍归旧瓶。也就是说你建功立业的地方不在魏而在你的齐之旧土,切记切记!

孙宾以为师父是故意阻挠其与师弟相见,故有此恐吓之语,故已有所不快。鬼谷子看到此情,知道再劝解已是无益,遂又对其道:“大智若愚、大进若退、大得若失、大藏若虚。道德越高越安稳,权势越高越危险,盛名之下难久居,高官厚禄不长久。

鬼谷子沉吟了一番,又道:“为师没有其他相赠,临行之时给你取个名字吧,就叫孙膑如何?另外我们师徒二人多年情分,最后再赠你一个锦囊,切记在危难之时再打开,希望你好自为之!”然后转入内室,再也不同孙宾说话。

从此,孙宾正式改名为孙膑,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即将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膑规规矩矩磕了几个头,然后随同使者而去,岂不知内室的鬼谷子已是泪流满面。

魏惠王见到孙膑之后,果然被其学识风度所折服,当即拜其为客卿,地位仅在庞涓之下,这让庞涓的危机感越发严重了。

两个月后,孙膑突然接到孙平来信,此人是其堂兄,他从未谋面,只是小时候听父亲提起过,没想到这时会找上门来。信中提到其父已过世多年,孙平此时已回到齐国为官,希望孙膑也回到齐国将几近消亡的孙氏一族重新发扬光大,孙平在信中言辞恳切,让失去亲人多年的孙膑落泪不止。

来人道:“既然先生怀念故土,何不离开魏国回到齐国与亲人团聚呢?”孙膑回答道:“魏王与我恩重如山,我也愿意效力于魏国,现如今怎能背信弃义离魏而投齐?”孙膑又说:“我回信一封,烦劳你等告诉兄长,我已效力于魏国,请他不要挂念。”说完,写了一封信给来人带走。

岂不知这送信使者正是庞涓所派,庞涓与其为友学艺多年,对其家事了如指掌,写写封信的目的就是设法想谋害他而已。果然在看到孙膑回信后,庞涓模仿其笔迹写下了“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回国,为齐王效力”等字,然后交给了魏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惠王看到伪造的书信后大怒道:“我如此厚待于他,他为何还要离魏去齐?”庞涓道:“大王有所不知,孙膑乃孙武子的后代,孙武本乃田姓,齐王赐姓孙,这才有了孙氏,如今其兄在齐国为官,孙膑弃魏奔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但是如今孙膑对我兵马、将官、城池、地形皆了如指掌,若齐国以他为帅攻魏,其后果不堪设想……

魏惠王道:“但是此人不能一举杀之,恐毁我招贤大业,再者其罪不至死,还是不杀为好。此事你去办,切莫杀人,其他由你处置!

庞涓出宫后,迅速指使弟弟庞英对孙膑进行了抓捕。等庞涓再见到孙膑时,他已经被实施了刖刑,脸上也被刺上了“私通敌国,罪该万死”等几个字。庞涓看到孙膑的惨状,假惺惺说道:“我来晚了”,对其百般抚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膑道:“我死何足道哉?不过未立功勋便要枉死,可惜师傅传给我的《孙子兵法》了!”庞涓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对孙膑道:“大王那里我去求情,拼死也要护你周全!”孙膑听后感动万分。

果然这天傍晚,庞涓对孙膑道:“我苦苦哀求大王,大王终于开恩,饶你一命并让我将你带回府中疗伤。”孙膑听后感动不已,泣不成声。

过了两三个月后,伤已无碍,但是孙膑却再难起身,虽有心自尽,但想起师傅进行前说的“虽有残害,不为大凶”的卜辞,再加上鬼谷子为其改名一事,孙膑恍然大悟,更何况庞涓为自己拼死求情,自己怎能这样一死了之?于是孙膑决定将《孙子兵法》写出,与庞涓共同研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孙膑在默写兵法之时,当时去鬼谷接他下山的庞茅看到其悲惨遭遇,实在不忍,于是便将庞涓设计陷害他的实情告知了孙膑,孙膑听后顿时觉得五雷轰顶,半晌竟说不出话来。

不知庞茅什么时候走的,当孙膑安静下来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处环境的恶劣。想到此处,孙膑将鬼谷子进行时赠予他的锦囊从贴身衣服中取出打开,只见锦囊中有一块帛书,上面写道:“要想活,诈疯魔”六个字,鬼谷子竟料定他有这么一天,居然已经给他指出这么一条活路来。

这天晚上,庞茅照常给孙膑送饭,却不知为何孙膑口吐白沫、两眼翻白,过了一会又将写好的兵书全扔进火中,然后哭喊嚎叫不止,将庞茅送来的饭菜全部打翻在地上,还揪住庞茅连抓带打不止。当庞涓匆匆赶来后,只见孙膑已是满脸污物,不似常人,当孙膑见到庞涓进来后,又一把揪住他的衣服连连磕头道:“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涓蹲下问道:“师兄,我是庞涓啊,你连我也不认识了吗?”而孙膑却还在呼救道:“先生救我回山……”庞涓见孙膑一板一眼不似作伪,便向庞茅等人了解情况问孙膑什么时候发疯的,接触了什么人等,但还是没问出什么破绽来。

庞涓总觉得孙膑说疯就疯定有蹊跷,为了验证真伪,他让人将孙膑拖至一个肮脏不堪的猪圈,然后远远观察着孙膑。哪知孙膑即便到了猪圈这种地方,仍然又滚又爬,又哭又笑,与一个疯子无异。

但庞涓仍不放心,在夜半无人时他又派人送给孙膑送去了他平素最喜欢吃的食物,孙膑看到后却大骂道:“你要毒死我吗?”遂将食物打翻在猪圈中。庞涓派来的使者见状,捡起一块猪粪道:“这个没毒,你吃这个呀?”没想到孙膑一把将猪粪夺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暗中观察的庞涓看到孙膑如此,便对亲信们说:“常人绝非如此,恐怕孙膑是真的疯了!”于是兴致缺缺地将监视孙膑的侍卫皆撤走,等到魏王忘记此人时再将其灭杀。

从此,孙膑不管白天或者晚上,困了就睡,睡起来就哭笑打骂,饿了随便捡起东西就吃,庞涓得知消息后,基本放下心来,但还是吩咐道:“无论孙膑在何处,必须要向他报告。”

孙膑靠着装疯卖傻活着,浑浑噩噩地一天天损耗着生命,支撑他活下来的只有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救归齐

墨子游历至齐国临淄,齐国大将军田忌邀其到府中作客,一名禽滑厘的墨门弟子听到墨子的消息后从魏国来齐国拜见墨子。师徒二人闲谈魏国大事时谈及孙膑,墨子问道:“此人当年得我推荐入魏,如今怎样?

禽滑厘回答道:“被庞涓害惨,如今可谓是生不如死!”接着将事情原委告之师傅。墨子听后慨叹道:“这事都怪我!当年见其才华出众于是在魏王面前推荐了他,不曾想如今却害了他。大家商量一下,看看能否将之救出,这也算师傅弥补过失!

田忌听后,直接面见齐威王要其下令出兵攻魏。墨子听后连连摇头道:“如以力夺,孙膑必然惨遭毒手,如今当以智取方为上策。”于是墨子、田忌、禽滑厘等人静下心来重新筹谋,终于想出一个计划,在征得齐威王同意后,便开始按计划行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一个中等规模的使团在淳于髡的带领下到了大梁,禽滑厘也扮做随从一同前往。按照分工,淳于髡求见魏惠王,将礼单呈上,并表达了齐威王对魏国的友好之情。而禽滑厘则早早脱离使团,暗中找到了在街上装疯卖傻的孙膑,不过鉴于安全起见,白日禽滑厘并未与其说话,只是在暗中观察了暗哨护卫等。

到了晚上,禽滑厘趁守卫不备,悄悄潜伏至孙膑睡觉的井栏边,压低声音对孙膑道:“我是墨翟先生弟子,奉恩师和齐王委派,专程营救先生而来……”两人商量了约定的暗号,单等第二天开始行动。

第二天晚上,趁着魏惠王为齐王使者淳于髡接风之际,禽滑厘背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叫花子找到孙膑,让二人将衣服互换,然后禽滑厘背着打扮成叫花子的孙膑消失在夜色中。次日早晨,淳于髡一行便提出向魏王告别,庞涓虽然负责前往送行,但又如何得知孙膑已藏身自己眼皮底下向齐国进发?就这样,孙膑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了齐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两天后,负责监视孙膑的兵卒才发现了不对劲,井口那个穿着孙膑衣服的人显然长相并非孙膑,真正的孙膑去哪了呢?庞涓听说后急忙用大刑对叫花子进行了审问,这才得知孙膑在大前天半夜已经被一个大汉背走,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在井边南充孙膑。

庞涓听后大怒,虽有心大肆搜捕,但又让魏王怪罪,只好令人谎报孙膑落水而死,草草将此事了解,但庞涓没想到,自己的噩梦即将来到。

公元前335年,历经重重磨难的孙膑终于回到家乡,田忌将其安置在自己府中。齐威王听说后特意召其来见。此次与齐威王见面,开启了孙膑的新时代,一句“是故兵者不可不察”让在坐之人刷新了战争观念,这次的奏对也完全记载于“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威王听到其战争观念后,试探地问其道:“先生到我齐国,是我齐国之幸,又是我田姓同宗,本王欲拜你为将军,你看可好?”齐威王其实就是试探一下,看此人对权力有没有欲望,一个对答错误,恐怕以后也没机会掌兵。

孙膑经历大难,岂能不知这是齐威王的试探,但他感激于齐威王的救助,于是回答道:“大王救我才出虎口,又以将军之职相赠,孙膑感激不尽。但我初来齐国,寸功未立,又黥面膑足,怎能当将军?那样岂不是被人轻看我齐国?况且庞涓恨我入骨,若知我在齐国为将,必兴兵伐齐,这对齐国是大不利的。所以我只希望今后为我王尽心竭力,辅佐我王,将军一职就免了吧!

此番言语正中齐威王下怀,于是让孙膑暂且在田忌府里住下,等待合适机会再让其出来为官。

说实话,凭借当时齐国的实力的确难以抗衡魏国,其国内从君王到大臣皆沉迷于声色犬马,军队实力低下,从“田忌赛马”孙膑随便指点一番就能取得胜利就可看到。但是“威王问军”和“田忌赛马”不过是孙膑的小试牛刀,他的军事才能要得到齐国上下的认可,还需要实际军事行动的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的称霸野心再次膨胀,欲一举吞并与之相邻的卫国,但此举遭到赵国的强烈反对,先一步迫使卫国称臣纳贡。魏惠王气急败坏之下,派出庞涓率八万魏国悍卒伐赵。庞涓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赵国腹地中牟一带,赵国国都邯郸完全暴露在魏军面前。

赵王无奈,只好修书于齐求救,齐威王为了自身利益,决定组建援军救赵,以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到了边境高唐城后,田忌指着地图对孙膑道:“我欲率大军直奔邯郸,与赵兵合兵一处,迎战魏军,军师以为怎样?

孙膑摇头道:“不能救邯郸!兴兵救赵,如同与其劲旅交战,且不说我军战斗力略逊魏军,再加上长途跋涉,军队疲乏,怎可取胜?”孙膑歇了歇又道:“目前魏军兵锋正盛,如若我军战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救邯郸,反其道而行之,乘魏国精兵北上,我军直捣大梁,魏王必召庞涓弃赵而回以解大梁之围,我称此计为批亢捣虚,围魏救赵!

田忌听后大喜道:“此举既解救了赵国,又让魏国首尾不能相顾,军师真不愧为天下奇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膑却摇头道:“让庞涓弃赵回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方设法歼灭其部队,让其无法再攻击赵国,这才是我们目的所在,所以这就需要在平陵这个地方做文章!

于是田忌令齐城、高唐两位将军带着本部兵马攻取平陵,用以迷惑敌人;同时派出轻车甲士快速推进之大梁城郊,造成大军压境之势,迫庞涓回援;最关键的一环是以齐军主力在桂陵一带设伏,以尽可能歼灭回援的魏军。

魏军称霸多年,只知有人围困大梁,哪里会想到有人会在自己国家境内设伏,于是在桂陵遭受齐军伏击,魏军在猝不及防之下死伤多半,就连庞涓也差点死在乱军之中,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狼狈逃回魏国。

此战,齐军一改昔日“怯懦”的形象,以劣势兵力重创以悍勇著称的魏军,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桂陵之战”这一光辉战例,为齐国争霸中原爸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陵之战”,光明正大的复仇

桂陵之战”后,魏国被迫同赵国议和,并从邯郸撤兵,赵国君臣从险些亡国到两国议和,感到齐国出兵的不可思议,遂派使者送上丰厚的礼品,以表示对齐威王的感激之情。

魏国经此一战,虽国力大损,但基础仍在,尤其是“魏惠王率十二诸侯朝见周天子于孟津”之后,魏国的威望几乎达到了顶峰,其实力早已恢复如初,甚至更胜往昔,于是很快忘记了“桂陵之战”的教训,开始实施“吞韩灭赵”呢计划来。

公园前340年,魏国派庞涓为帅,大举进犯韩国,齐威王听到消息后,召集邹忌、田忌以及孙膑等人商议。邹忌等人觉得韩魏两国相争,与齐国无关,所以没有必要干涉其中;田忌却主张救援韩国,且应尽快出兵;孙膑认为韩国要救,但救之过早无疑是代韩国与魏作战,与齐国自己利益不合。目前应该静观其变,待杀的韩危魏疲时,齐国发兵救韩击魏,这样才可能名利双收。

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遂许诺韩国出兵但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韩魏两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后,韩军已呈颓势,齐威王在孙膑的建议下这才出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再次沿用了孙膑之前的“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略,齐国大军毫不顾及韩国的安危,再次直扑魏国国都大梁。在韩国正取得一定胜利成果的在庞涓接到魏王的命令后,不得不撤兵回援,韩国虽得以解救,但已是实力大损。

孙膑得知庞涓已经回援的消息后,建议田忌躲避魏军锋芒,绕道向东撤军。庞涓日夜兼程赶回,却连齐军的影子也没见到,气急败坏地大骂一顿。这时,魏国前来战场御敌的太子申赶到,命令庞涓不惜一切代价将齐军留在魏国境内,庞涓不得已只好与太子申合兵一处,向齐军退路急追而来。

田忌在探听到声势浩大的追击之后,不由有些害怕,遂问孙膑接下来的任务。孙膑道:“魏军悍勇天下皆知,虽不复当年伐赵之勇,但还是胜过我军多矣,故不可力敌只能智取!我们要诈为怯懦,采用减灶之计使其迷惑,让其急行冒险,我军则可相机歼灭!”田忌听后道:“虽无绝对把握,但可一试。

庞涓军虽然在追赶齐军途中士气高昂,但毕竟之前在“桂陵之战”中吃过大亏,所以庞涓一路上战战兢兢,颇为小心。当他到达齐军最初扎营地时,发现此营地规模宏大,做饭的锅灶整齐叠磊,可容十万人同时吃饭,这与入魏的齐军数量相当,庞涓见到有如此数量的敌人,也颇为震惊不安,但在太子申的催促下,庞涓不得不继续追赶,不过更加小心谨慎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日,庞涓再次发现一处齐军营地,发现锅灶只够五万人使用,沿途掉队的齐军比比皆是,再加上兵器、粮草、战车等,可以看出齐军撤退时的狼狈之相。第三天再次发现齐军营地时,锅灶再次锐减,只剩下足够三万人使用的锅灶,魏军不由戒心大减,认为齐军“怯懦”之名果然名副其实。于是,在所有人情绪感染下,庞涓内心那种焦躁之情完全迸发出来,为了消灭这股齐军主力,遂下令魏军丢下步兵和辎重,亲率骑兵向前狂追猛赶,岂不知孙膑早已在马陵山潜伏多时,就等庞统中计而已。

马陵山有一条十几里长的小路,孙膑早已让人放倒树木堵塞道路,在道路的尽头留下一颗路中而生的大树,他将树皮刮去一面,然后用黑色字体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待一切安置完毕,又让田忌挑选出五千弓弩手埋伏山路两侧,待庞涓到此则万箭齐发,只要将其击杀,则数万魏武卒不战自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傍晚时分,庞涓带兵赶至马陵山,只见一天山道直入山中,但却被齐军伐树挡住去路。庞涓心道:“齐军就在眼前,伸手可得,即便冒险也是值得的,错过了这个机会再追击齐军恐怕是千难万难了!”于是喝令士兵将障碍搬开,继续追击至山中。

过了许久,魏军看到路中央有一颗大树,上面似乎有字,遂让将军庞涓前来查看。只见这棵树上的确写有字迹,不过天色已晚看不清楚,于是让人点燃火把前去查看,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还没等他看完,周围山岭上响起了呐喊声,五千弓弩手的箭支瞬间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了山道上的魏军,由于庞涓点燃了火把,其盔甲更暴露了他的将军身份,所以更多弓弩手瞄准的也是他,庞涓瞬间之下便被射成了刺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涓在临死之前,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鬼谷子对他说过“遇马而卒”的话,更是想起了离开鬼谷时对自己对孙膑说的“死于乱箭之下”的誓言,举头三尺有神明啊,庞涓不由想到,这也算自己的报应吧!

这时,久违的月光穿透树梢而落,庞涓看到树木上几个大字还有署名,正是师兄孙膑所留,他悲怆地喊了一声“遂成竖子之名”,然后不甘心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庞涓死后,齐军乘胜杀出,大破十万魏军,就连公子申也成了齐军俘虏,齐军在孙膑的谋划下,继“桂陵之战”后再次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千古战例。

天亮以后,齐军将庞涓尸体抬至孙膑面前领赏,孙膑看到害的自己受尽屈辱、险些丢了性命的仇人,既痛心又高兴。痛心的是这个曾与他共同求师学艺、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曾帮了他一把的兄弟最终死的惨不忍睹;高兴的是自己隐忍多年发誓将仇人的头颅砍下的宏愿终于要实现了,但是庞涓尸体摆在他面前时,他却有些不忍下手。

最终,孙膑还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他亲自将庞涓的头颅砍下,挂在自己乘坐的战车横辕之上,不知是哭还是笑地唱着不为人知的歌曲向鬼谷驰去,他要给师父一个交代……但是岂不知他立下大功的齐国却也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当初命运多舛的孙膑和庞涓在寻求前途的路上也曾守望相助,共同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命运,但是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建立在另一个人的基础之上。庞涓的嫉贤妒才使得二人最终反目成仇,孙膑在承受了重重磨难之后虽以两次著名的战役复仇成功,即便砍下仇人的头颅如何?让千军万马践踏其尸体又能如何?还不是一人死而一人伤,唯有孙膑“刖足黥面”独活在世上,虽写出了旷世奇书《孙膑兵法》,但其孤寂的内心又有几人能知?

参考资料:《华夏武祖孙膑》、《孙膑和庞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