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今天看到林采宜发的一篇报告,其中罗列了几组数据,我挑了两个,供大家参考。

1,房贷增长迅猛。

2010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攀升至8.26万亿。

也就是说,11年时间,居民贷款新增规模,高达7万亿。

居民贷款只有两种,短贷和中长贷。

短贷,就是消费贷,比如装修贷款,信用贷款之类的,额度一般都不大。

中长贷,就是房贷。

毫无疑问,这7万亿里,绝大部分都是房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里的数据:从1.27万亿到8.26万亿,这个过程里,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房贷)规模累计增长595%,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76.5%。

2,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月供压力越大。

从披露信贷结构数据的16个省市来看,各地居民还本付息支出,占当年可支配收入比例的均值,差不多是34%。

居民债务负担TOP5的省份,是江苏、内蒙、贵州、广东、安徽。

这里要提到两个指标,一个是债务收入比,另一个是偿债比率。

债务收入比,是家庭债务余额与年收入的比值。

数字越大,负债越高。

偿债比例,是应还债务本息/可支配收入。

数字越小,月供压力越小。

像上海、广东、江苏和北京,居民债务收入比在全国排名靠前,猛地一看,这些地方月供压力确实不小。

可我们要知道,这些经济强省强市,能够得上购房门槛的人,收入也是遥遥领先的。

所以,京沪江浙粤这几个地方,居民的债务收入比,要高于居民的偿债比率。

换句话说,能买得起大城市房子的家庭,还贷压力没表面上那么大。

毕竟,几千万人口的大城,每年就卖出去不到1千万平米的房子,这些地方的房子,本身就是“少数富人的牌桌游戏”。

反过来看,内蒙、贵州、安徽这几个省,GDP、人口、产业排名并不靠前,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不高,但居民的债务收入比和偿债比率,两个指标,都名列全国前茅。

这三个省,居民债务负担和广东江苏挤在一块,看起来就觉得有点违和。

实质上,却反映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低收入的地区,对房价涨幅非常敏感,实际上的月供压力,要远远大于高房价城市。

这也是广大三四线城市,东北、西北、西南省份无奈的现实。

一方面,大城市里能上车买房的人们,本来就不缺钱。

可京沪这些地方,每年新增供应也就那么点,还有大量新市民,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因为没资格买不到房,因为没运气摇不到号。

另一方面,重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欠发达省份,过去11年沉淀了大量居民中长贷,已经透支了购买力,换来的是基建规模扩张,还有房价的飞速蹿升。当天量的土地住宅供应,遇到了越来越巨大的月供压力,极有可能会对当地的专项债付息、土地出让收入、银行涉房贷款体系,造成棘手的麻烦。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

这个词,出自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加入了“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这句话。

前几天的金融委会议上,提及房地产的部分,也有一句话:

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很明显,再次强调了新的发展模式。

随后,央行、银保监会、外汇局、证监会都接连开会,都着重强调了要促使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蓝白觉得,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对应两个方面,照方抓药。

过去这些年,大城市的租赁房供应太少,选择太少,公租房体量毕竟有限,也没有做到真正的“租售同权”,落户容易了,上学依然是老大难的问题,而且目前租房市场仍以个人房源为主导,房客处于弱势地位,没有长期稳定居住的预期。

而小城市呢,在棚改货币化推高房价后,库存再次累积,居高不下的债务收入比和偿债比率,已经无法承接大量土地出让带来的“债务驱动发展”模式的持续。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两个方向。

1,大城市搞租赁房,到这个城市来,就要“住有所居”。

2,小城市缩减宅地供应,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向新基建转型,这个过程肯定会不习惯,以后要过一阵“紧日子”。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各地在行动。

保障房这一块,根据海通宏观组测算,在“十四五”时期,全国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约748.8万套,预计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接近200万套,投资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0%。

德邦宏观芦哲的预测,正常情况下,今年保障房能带来3493亿投资,带动房地产投资2.4个百分点。

土地财政转型这一块,今年新基建投资力度非常大,5G基站、数据中心、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沙漠戈壁大型风电光伏建设、特高压输变显露建设、煤电机组改造升级。

还有“东数西算”。

现在,我们的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但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大家都知道,土地、能源资源都很紧张,可以说寸土寸金,偏偏数据中心耗能还很高。

西部地区,拥有充裕的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这项世纪工程,通过在全国布局8个算力枢纽、形成数据中心集群,有望带动数据中心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产业投资。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几千亿元,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大新基建工程。

这个方向,正好可以发挥低收入地区的资源优势,跟房价高、土地稀缺的省份形成互补。

所以,数字经济,也是摆脱卖地依赖的一个选项。

过去10年,居民房贷沉淀的规模太大,想要短时间完成新旧模式的切换,肯定不现实。

但是,2022年作为“起步之年”,甩掉房地产的高负债包袱,让居民消费能轻装上阵,这个过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