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7日,罗松等5名藏族群众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若果冰川的山沟里狩猎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架飞机残片和几具几乎残缺不全的白骨,惊慌之余,他们急忙把情况上报给了警方。

速速赶到的警方,在失事现场发现了一张写着“美国人来华助战”几个汉字的小纸条……

这些村民不知道的是,这次意外发现,把驼峰航线这个已经尘封几十年的可歌可泣的壮阔历史再次拉进了人们的视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抗战爆发。战争初期,日本凭借强大的军事优势,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重要港口和运输线。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更是在1941年12月侵占了香港,随后占领了缅甸,1942年4月,滇缅公路被切断。

就这样,中国相继失去了香港和滇缅公路这两条最为重要的抗战物资补给线,大量的国际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形势严峻,不容有失,开辟新的物资补给线迫在眉睫,著名的“驼峰航线”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视线的。

实际上,驼峰航线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之际的选择,早在1941年底,缅甸战场就已经显露溃败之势,滇缅公路被日寇切断是早晚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寻找由中国至印度的新航线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为此,中国航空公司规划了两条航线,一条是将原来的中缅航线改为重庆经昆明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全程约800公里,这个就是后来著名的“驼峰航线”,同时也进行了试飞,效果很好。

另一条航线从重庆出发,经停成都、兰州、伊犁、新德里最终到卡拉奇,全程3000多公里。由于这条航线情况过于复杂,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飞行条件,都存在着不少不可逾越的技术问题,只能作为备用线路,也始终没有启用。

香港和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以后,那条已经试飞验证的航线被正式作为援华物资补给线,1942年5月开始启用,并由美国陆军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共同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航线之所以叫驼峰航线,是因为沿途的高山起起伏伏,犹如骆驼的脊背。驼峰航线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从印度阿萨姆邦到云南高原;二是跨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丽江白沙机场。

这条航线飞起来非常危险,它要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脉、横断山脉等这些海拔在4500米(最高海拔在7000米多)以上的崇山峻岭,还要飞越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恩梅开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咆哮奔腾的大江大河,这些地方的气象条件千变万化,捉摸不定,而飞机的性能又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高海拔高寒冷的地区,飞行员们面临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随时随地都有机毁人亡的可能性。

据战后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中美双方先后投入飞机2200余架,参加人数84000多人,其中美国空运队共运输物资65万余吨,中国航空公司共运输援华物资5万余吨和出口换汇物资24720吨,运送远征军人员33477人。除此以外,许多美国援华的作战的飞机也是从“驼峰航线”飞到中国的。

这些物资的到来,极大的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但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牺牲。

为把更多的物资运入中国国内,驼峰空运几乎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24小时换人不换机的飞行。当时的昆明作为这一航线的主要中转站,空运极其繁忙。到1945年6月,驼峰空运平均每天飞行622.4架次,喜马拉雅山上空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轰鸣飞过。

美国人格兰姆•贝克这样描写他在飞临昆明机场上空时看到的情景:漫天都是从印度越过驼峰飞来的美国运输机,我们这架由重庆来的飞机在着陆前,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旋了半个小时,无法降落。整个昆明机场,落满了飞机,简直像一个巨大的蜂箱。

据统计,在驼峰航线三年多的空运中,美国方面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达1579人;中国方面损失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要知道当时中国拥有的运输机只有区区的100架。

这些损失的飞行员和飞机,一部分是被日军战斗机击落,大部分是因为青藏高原恶劣的气象条件造成的。

1946年美国的《时代》杂志第一期就这样描述驼峰航线战后的情形:至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气,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堆,作为航行地标。

可见,驼峰航线是多么的悲惨与壮烈,但那些所有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飞行员们,没有一个胆怯后退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谱写了一曲协作抗战的英雄赞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由于青藏高原的气象条件太过恶劣,至少有60架失事的运输机和飞行员无法及时寻回,他们只能在茫茫的崇山峻岭和寒冷的冰雪之下默默无言地等待着,等待着魂归故里的那一天。

波密地区发现的这架飞机残骸和遗骨,会不会和驼峰航线上的牺牲者有关呢?毕竟这在西藏并不是第一次发现。

1983年,在驼峰航线上首开人类飞越“世界屋脊”勇敢尝试的美国空军斯克特上校和战友的遗骨和飞机残骸,就是在西藏被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村民的报告以后,警方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赴发现地点进行搜索。

发现飞机失事的地方,位于波密县易贡乡海拔4100多米的若果冰川上,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

在罗松等人的带领下,由林芝军分区和西藏公安厅组成的联合搜索队很快来到了现场。

经过仔细地勘察和搜索,调查组发现,飞机的残骸散布面积长约300米宽约85米范围内的一处乱石堆上,现场分布有三具遇难者遗体,其中一具由于被冰雪覆盖保存较为完好,另外两具裸露的遗体早已经成为白骨。

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氧气筒、降落绳、滑轮等救生物品和生活用品。在翻检遇难者遗骸时,调查人员意外地发现看一张依然保存完好的小纸片,上面写着“美国人来华助战”几个汉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纸条,是当时援华美军为了防备飞行员跳伞时,因语言不通被中国军民俘获而专门设计的。这个小纸条的作用就是,我们是朋友,请善待!

调查人员分析,由于这里处于高海拔地区,每年只有6到10月冰雪才会融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白雪茫茫,所以物品保存较为完好。

这几个猎人之所以能够发现飞机残骸和遗骨,也是因为当时正是冰雪消融之际,这些遗物得以裸露,恰好被他们路过发现的。

现场勘查表明,这是一架美国编号为41-24688的C-87型运输机,调查人员除了在部分零件上发现了“1941”字样的出厂日期外,还发现了一张1943年送修存根。

一切迹象表明,坠毁在这里的是一架抗日战争期间飞越驼峰航线的美国空军运输机。

那么,他们究竟是谁呢?

11月4日,中国向美方通报了在波密县境内发现二战美国飞机残骸的情况,并将现场照片和录像一并提交给了美国方面。

一个月后,美国派人赶赴西藏,对现场发现的三具遗骸进行了收集,然后带回美国进行鉴定。

通过DNA对比,美国调查人员惊奇地发现,这并不是三个人的遗骨,而是五个人或者六个人的!这就意味着,现场应该还有两具遗骨没有被发现!

通过查询驼峰航线协会保存的当年该机的飞行记录和飞行员名单,这架于1944年从印度空运战略物资到昆明后返回时遭遇恶劣天气,不幸坠毁在海拔约4100米的西藏林芝若果冰川的C-87运输机,当时应该有5个或6个人。

经过中美双方沟通,美国调查人员于1994年9月再次来到了飞机失事地点,寻找另外几位英雄的遗骨。

幸运的是,当他们来到现场的时候,冰雪又退化了不少,这极大地方便了对遇难者遗骨的寻找。

果然,中国调查人员率先在最早发现遗体遗骸的地方找到了一段遇难者骨骼,20分钟之后,大家又在不远处清理出了一具较为完整的遗体,随后,又发现了另一具遗体和一些遗物。

调查人员一直在这里搜寻的4天,在飞机失事现场一共发现了5具英雄的遗骸,直到确信不会再有遗物之后,才小心翼翼地收集好英雄的遗骸,踏上了回乡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次发现5名美国空军飞行员遗骨外,中方陆陆续续在这里多次发现当年美军飞行员的遗骸,都已经被移交给美国方面。

比如在1999年,同样还是林芝地区米林县丹娘乡,两位猎人在打猎时发现了一架美军运输机残骸,中国方面在2000年5月份进行现场搜寻时,又在米林县朗贡地区发现了另一架失事的美军飞机。

朗贡村发现的遇难飞机为C-44型运输机,1945年飞越驼峰航线时失事,当时机上有4名美国机组人员,年龄在18到22岁间。

2015年8月,当年在若果冰川发现美国飞行员遗骨的罗松,再一次在一个公益活动中作为向导,来到了若果冰川飞机失事地。在这里,他们又发现了30余块英雄的遗骨,并于10月22日在成都建川博物馆里的飞虎奇兵馆前,郑重地把这些美军骸骨移交给了美国国防部战俘及失踪军人统计署高级顾问詹姆士·达比。

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谱写中美两国人民血与火的友谊。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国人民在二战时期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所给予的支持。

那些牺牲在中国的异国英雄们,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