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格局重现?

数据显示特斯拉卖一台车赚4.7万,理想卖一台车赚8400,蔚来,买一台亏11.7万,都知道苹果一台手机成本可能就3000元不到,但他能卖8000,甚至10000元,因为国产手机都是安卓系统,处理器是高通或者联发科,芯片很贵,手机一般卖3000元,贵的也只能卖到5000,高端机销量占比低得可怜,苹果几乎全是高端机,以20%的份额,拿走全市场90%的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特斯拉去年卖了93万多辆,理想,蔚来,也就10万辆不到,他们的利润比特斯拉要低,国产手机的低利润也要比苹果低很多。

手机与电车的历史重合

在手机市场,苹果和国产品牌华为、小米、VIVO等的较量格局和当下的新能源市场多么相像。

在初期,投入中国市场的iPhone就像特斯拉Model S,一举占据高端市场,抢占发展先机。随后,苹果逐渐提高旗舰机的价格,把顶配手机(13 Max、13Pro)的售价提升到了万元区间。相对应的,特斯拉在发布Model S后,继续深耕高端领域,推出了高端SUV车型Model X。

在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之后,iPhone SE、iPhone 13这类5000元左右的“中端”(相对品牌内近万元的手机而言)手机,来增加出货量,获取巨额利润。在这一步中,在上海投产的Model 3就扮演了类似于iPhone 13、iPhone SE的角色,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它们此前所精心打造的“高级品牌形象”。

在iPhone 13、Model 3这类国外品牌的下沉商品推出之前,国产品牌们能够靠着相对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就像蔚来ES8,它的售价在50万上下,在刚推出的时候是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而当国产Model 3出现后,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只能靠更大的空间、更高的配置来与之竞争。

这一切,在手机市场同样似曾相识。

产品相同,战略更似

从产品策略上,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和当时的智能手机有很高的相似度。而从营销战略上,笔者发现,两者之间更为相像。

在苹果刚刚进入国内时,靠着独特的产品力俘获第一批的粉丝,称为“果粉”。此后,果粉阵营在一阵阵营销浪潮中不断扩大,以致于一部分本不属于这个领域的人也在用“果粉”的身份来标榜自己的品味和地位。在果粉社群内部,苹果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不断强化,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对苹果产品的不断复购,以及对周边人群的价值输出。这可以算是迄今最成功的粉丝互动营销案例。

相同的,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也在用“米粉”“花粉”等策略来试图复制苹果的成功,效果参差不齐,但可以肯定的是,粉丝互动营销绝对是那个时候手机市场的营销主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手机市场已经把粉丝互动营销“玩烂”之后,冉冉升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才开始走这段路,特斯拉算是较早采用苹果那一套营销策略的车企。

为了对抗特斯拉的冲击,国内很多新能源车企也积极探索与消费者、粉丝的相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的“鹏友”概念诞生,把用户纳入鹏友的范畴。在新车开发初期邀请鹏友参与外观造型评审,自建工厂落成后邀请鹏友前往作客,体现了“鹏友为先”的企业价值观。

蔚来则在全国各地开设蔚来中心和蔚来空间,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200家的数量。在蔚来中心内,车辆静态展示、动态体验、生活休闲、加电补能等服务都囊括其中,让车主及粉丝随时随地体验蔚来智能车辆产品以及愉悦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