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进入三月份,气温迅速回升,也让大家都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春暖花开,而且全国的疫情都基本上到了平稳期,正是农民工出门打工的大好时机。对于这一点,招工的企业也是把握得相当准确,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把农民工给吸引过来。不过根据前几天发布的春运数据来看,远离农村老家,去到南方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基本上每年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红利的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即便如此,有一句话大家也听过,那就是咱们国家最不缺乏的就是劳动者嘛。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对招工单位来说,如今却不是这个事儿,好不容易等着复工,想把订单都赶出来,可农民工进厂的速度却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今好多招工单位都不亲自招聘了,而是从用工的成本里边,拿出来一部分资金,专门用来进行招聘。“我们这边一年用在招聘上的钱都要上百万”,这是一个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个大型制造业的工厂主管招聘的人跟我讲的原话。

可让人觉得尴尬的是即便是每年花上百万的预算,这个十分具备代表性的大厂,还是全年都缺人,更不用说工资预算以及福利待遇都不够完善的小厂了,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供需不对等的情况,工厂在招工,农民工也在找工作,可是工厂招不到人,农民工也找不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如果到招聘市场走一圈,你会看到全部都在写着高薪诚聘,另外一边呢,农民工也只是去问问,也仅限于问问。既然这边有需求,那边有供应,为什么就难以达成一致呢?到底谁在玩套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觉得说谁玩套路有点武断了,看待这个问题,还要从多方面来解读才比较客观:

首先、工厂不愿意培养中年人,可是又留不住年轻人。

在工厂干过的都知道,工厂造就一个熟练工是需要时间的,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无他,唯手熟尔。不过既然是培养,那肯定是需要成本的,举个例子,工厂需要用5年的时间,造就一个熟练度非常高的工人,可以承担起来培养新工人的小主管的职责,但如果这个人进工厂的时候,年龄就比较大了,那5年后,培养出来了,为工厂服务不了多久就因为年龄过大,而失去了真正扎根一线服务的能力,这样得不偿失。

可是只招年轻人吧,好像又不行,因为年轻人的心性不定,假如把一个年轻人培养起来了,他一定会提涨钱,根本不会觉得被培养了,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个十分尴尬的场景,那便是很多制造业所吐槽的培养一个,走一个。在这种希望和现实的矛盾之间,工厂招聘人就出现了很尴尬的场景,那就是想招年轻人,可是又找不太到,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被画饼。

其次,薪资高开低走的情况,农民工已经吃亏够久够多了。

现在人都喜欢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为了迎合这一点,招工单位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农民工调侃的话说,如果你看到招聘写的薪资5000元到8000元,那你不用问了,肯定拿到手里略低于5000元,达到8000元,不是不可能,而是门槛很高。例如一个月不休息,每天都加班,其实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这时候工厂也不算理亏,毕竟人家确实能拿到,至于说拿不到的,就是怪自己加班少。这种薪资高开低走的情况,农民工吃亏其实已经比较多了,所以自然心知肚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现在就出现了农民工找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凑合,经济压力大了,随便找个干着,等到手里宽裕一点,心里一想,不想被白白地压榨,那索性就辞工重新找。如果一定说谁在套路谁的话,我觉得还是工厂在套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过客观讲,这几年全球制造业都受到了疫情营销,生意确实在下行,能维持生产线不变的工厂,就算不错了。也希望工友们多一些理解吧。最后,复工季节,工厂不惜花重金招人,民工却无工可打,你觉得是谁在玩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