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节已经渐行渐远了,很多人也已经恢复到了之前忙碌的状态,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今年和往年相比,春节前后,有一件事儿很没存在感,那就是“春运”。要知道,按照往年的习惯,借用小品的一句话来说,春运期间,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不管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手机上边,到处都在播报春运相关的消息,可今年,春运压根好像不存在一样,悄悄地开始,然后又在大部分人都没注意的情况下,悄悄地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作为一个三农的创作者,笔者是比较关注历年来的春运,这是因为除了它跟农民工兄弟关系比较密切之外,春运还能反馈出来很多的问题,比如说2022年的春运,在2022年2月25日正式结束之后,很多大小城市也第一时间地公布了春运的战果。笔者通过这些数据,就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宁波为例):道路客运109.4万人次,交2021年减少26%;水路24.1万人次,较2021年减少16.5%。

这样的数据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城市,在很多南方的大城市,都出现了发送农民工数量较往年大幅度下跌的情况。而且农民工能感受到的就是虽然去汽车站,火车站,乘车的人数整体上来说不算少(毕竟农民工数量基数巨大),但是如果真和往年比较的话,这个人根本不算是什么。这不禁就牵扯出来了一个问题:春运落幕,运送农民工数量锐减,南方城市遭冷落的背后,说明什么?我觉得通过2022年的春运数据起码说明了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农民打工的热情,的确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必须得承认,农民工打工的热情比前些年,确实是下降了不少。当然,导致农民工对打工越来越不感冒的原因,不全在农民工身上,这还和现在的打工大环境有关。用今年比较流行的词汇内卷来说,现在农民工打工也卷得厉害。表面上是待遇越来越高了,工资越来越高了,但其实隐形的,让农民工付出得也越来越多了。就拿国家一再要求的,一天8小时工作制来说吧,在哪个工地上也很难实现。

除了在这方面内卷之外,现在工地上对农民工的年龄,卷得也很过分,超过50岁的农民要想干活,必须得忍,不管是包工头说多难听的话,都得受着,因为过了这个年龄,没有多少地方愿意要了。至于说工厂里边,那也没好到哪里去,打工人为难打工人,乌烟瘴气,为了当个生产线的小主管,小领导,可能还要送点礼,总之不管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不怎么样,这样一来,农民已经不是甘心打工,而是选择性打工了。还有些脾气比较耿直,受不了那个气的农民,也不愿意打工了。

其次,大城市人口红利消失,农村周边人口回笼明显。

早前的时候,农民大都觉得只有在大城市,才能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去南方比较发达的城市里边打拼,但是渐渐的他们认识到,好的生活没追求到,反而是过得很辛苦。自己一个人舍家弃口,不仅忽视了没赚到多少钱,反而没能尽孝,没能陪伴子女成长,没能和媳妇增进感情,到最后换来的是孤家寡人一个。越来愈多的农民工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就导致城市的向心力逐渐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城市本身也出现了问题,例如南方某城市,由于各项业务转型,生产线被砍掉了一大半,还有好多的工厂都要改造升级,但是改造成本太高,不少小老板根本承担不起,一来二去,那些原先的支柱工厂,逐渐都关门大吉。对比之下,很多小城市周边反而开始逐渐地聚焦一些零星的产业,虽然说工资收入不尽如人意,但是好歹让农民工感觉看到了希望。毕竟比挣钱更重要的,还有家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顾家才能结束“他乡安放不了灵魂”的悲剧,这大概就是农民意识的苏醒吧。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