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教师资格证中,要求老师做到的基础内容。

可是,上过学的我们,深知做到“因材施教”的老师实在不多。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有眼力懂配合的孩子们,对那些不安稳、淘气捣乱的孩子,不是安排到教室最后一排,就是第一排靠墙单独坐。甚至同样问一个问题,老师对待不同的孩子都是不同的态度。

很多家长埋怨老师做不到“因材施教”,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不喜欢的孩子,只会批评、指责和惩罚。

可是,我想说的是,家长们自己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

我说的这个“教”,不是让家长去教孩子具体的语数英等学科知识,而是对孩子的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习惯培养和品格培养

在我接触到的家长中,有一类是这样的:

——有的家长,自己有个自律又懂事的孩子,就以为别的孩子经过正确引导和管教之后,都能成为他家孩子的样子。

他们认为孩子没能长好,是因为家长做得不到位。

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两个我家发生的真实画面。

(1)赶都赶不走玥玥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淏仔六年级,女儿玥玥四年级。

淏仔的语文总是没有起色,他自己终于开始着急了,让我在网上帮他找些课程。

于是,报名了学而思的美育课,是通过名著讲解、人物分析提高学习力、思维力等能力的课程。主讲老师是北大毕业的,当时全省文科第二名。

结果,玥玥放下手头的作业,凑到哥哥身边非要和哥哥一起上课。

可是,淏仔上课的状态还是有些被动,不专心。反而一旁的玥玥,听得很认真,还主动拿着笔做笔记。

玥玥当天的作业还有三项,我担心影响她睡眠时间,赶了她两次去写作业,可是怎么都赶不走。

她说:“妈妈,我还没听够,这老师讲得真好,我也想跟着哥哥上课。”

那一晚,她十点才睡觉。

淏仔,抵触上课,自由时间就喜欢玩玩具、看电视、玩游戏……无论是篮球课、竹笛课,他都会发愁。除了作业,多一道题都不想做。除了在学校上课,多一节课都觉得烦。

玥玥,喜欢上课,最近爱上了舞蹈,插班到高级班的同时要补前面的基础课,这周周末要上7个小时,开开心心上课,从不喊累。平时,即使作业做完了,也不愿看电视,更不喜欢打游戏。没事了自己就看看书,弄弄飘窗上的花花草草,安安静静大半天很正常。

两个孩子都是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可是性格、喜好却截然不同。

(2)“社交牛逼症”的淏仔

淏仔从二年级开始,就和同学周末约着一起玩。到了四年级,他不让我接送放学了,自己和同学结伴回家。

我每天都会接送玥玥,经常遇到“我从他身边经过,他都看不到我”的情况,因为他身边围着的同学挺多的,根本无暇看别处。

而那些同学(甚至他们的家长)我都认识,都是品行不错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挺好的。

玥玥相对来说,身边很冷清,在四年级上学期才遇到一个好朋友,偶尔约着一起玩玩。

淏仔若是遇到玥玥的朋友,也能聊得很好。玥玥同学的妈妈戏称淏仔有“社交牛逼症”,和谁都能聊得来。

我知道他远没有到“社交牛逼症”的程度,但是他确实喜欢社交。

“木桶理论”与“长板效应”

很多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目光聚焦到孩子的缺点上,总想着让孩子将缺点补足,而不是把优点发扬光大。

他们想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不落于人后,生怕某个地方做得不好,影响人生的发展。

可是,让我想一想“性价比”吧!

如果一个孩子有画画的天赋,但是却有些孤僻、不爱表达。

那么:

(1)如果家长非要盯着他孤僻、不爱表达这个缺点,非要给他报个“主持人”培训班,想将这个短板补齐,以免孩子以后不合群,影响发展。

(2)家长关注孩子擅长的画画,给他报画画培训班,重点发展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忽略孩子的孤僻、不爱表达的缺点。

这两种父母,投入和所得的“性价比”,哪个高?

补齐缺点,更容易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还是发扬优点,更容易让孩子崭露头角?

一定是后者。

因为后者是孩子擅长的,同时也多半是孩子热爱的。当孩子在擅长和热爱的领域获得了比普通人更快的进步之后,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会快速建立起来。

否则,让孩子一直处于他不擅长的“主持人”领域,不但进步缓慢,而且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甚至会渐渐蔓延到其他领域,最后可能连画画都觉得自己画不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桶理论”旨在培养全才,可是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太快,各行各业的知识都在日新月异地更新迭代,想要在每个方面都很优秀非常困难。

相较而言,“长板效应”更加适应当下

找到孩子擅长的、热爱的,然后重点去培养和发展,通过这一个突破口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从而将这份“自信”逐渐蔓延到其他领域,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

否则,太关注缺点,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自弃的心态,并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拧着孩子的意见,非要让孩子上一个你认为很好、他非常不喜欢的课程。性价比不高不说,还容易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了,如果孩子什么课程都不想上、只想自由的玩耍时,家长也不要放任自流,要科学引导,至少给孩子选择一两项孩子没那么抵触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喜欢放松自由,不要强,也不主动。有的孩子天生要强,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做好。

我们生孩子之前,不知道自己会收获一个有怎样个性的孩子。但是,无论我们的孩子有什么个性,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别强迫不爱说话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节目。

别强迫有表演天赋的孩子,安安静静做个小淑女(美男子)。

我是这样做的,不一定完全正确。分享给大家,意在抛砖引玉。

(1)对淏仔

从没强迫他报过任何一个学科类辅导课程,只对他说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至于他什么阶段能领悟,看他自己。

到了小学第六年,他已经从被动慢慢转为主动了。比如这一次的美育课,是他主动让我帮他找的。

与此同时,我和老公引导他上了运动类课程,比如跆拳道、篮球。

(2)对玥玥

不是她喜欢的每一个课程都给她报,而是和她沟通,然后有选择地给她报课,权衡她娱乐和休息的时间。

从不强迫她与人交往,不要求她一定要合群。尊重她的小世界。

但是同时,我会多走出家门,带着她和亲朋好友聚会。用我的力量去影响她。至于能影响多少,顺其自然。

因为,安静也有安静的好处。

每个性格都有正反两面,每个性格都值得被尊重。

最后,我想说一句:

我们养孩子,不是将孩子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而是循着孩子本来的架构,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长成“他们自己期待的样子”。

你觉得呢?

——END——

作者:皓月长歌。走进育儿五年,是因家有两只神兽,希望通过学习助力成长。所写文字或有局限性,请建设性参考。关注我,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