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李书福宣布吉利投入100亿元,进军高端手机市场。今年 1 月,传出吉利正在积极收购手机厂商魅族,据悉已经在做尽职调查。吉利这事还没落地,蔚来又来搅局市场。相关渠道消息显示,蔚来已经启动手机业务,由前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牵头组建团队,公司正在大量招牌BSP工程师等手机岗位人才。蔚来对此并不否认:“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蔚来造手机,看上去有点像复仇战:小米等数码厂商下场造车,那车企就抄后路搞手机,跟美团做打车、滴滴搞外卖一个道理。但苹果、华为和小米等厂商,技术底蕴强、市场份额高,行业又没有出现新赛道,目前来看它们不可能被谁迅速挑落。即便手机不如汽车复杂,制造程序相对简单,但想在行业立足绝非易事。罗永浩这种科技怪咖,不也难逃失败之命嘛。

蔚来此时进军手机行业,可谓九死一生。所以,蔚来为什么要造手机呢?为了拓展自己的产品完整性与业务边界。

蔚来ET5参数图片)发布会上,蔚来不仅发布了新车,还带来了AR/VR眼镜。两副眼镜有什么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表明蔚来正在“武装”智能车机系统:汽车是一个智能空间,可以连接一切智能产品。简单讲,你用手机能实现的操作,车机系统也能够完成,这会是智能汽车未来的竞争核心力。但汽车要想实现万物互联,必须要有一个适配的手机。

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车机系统算是行业翘楚,但还是无法达到手机般运转体验。为什么?各家内容供应商,构建了手机的生态系统,才得以让消费者享受各种智能操作。汽车厂商打造的车机系统,尽管可以无缝适配APP,但内容供应商并不太愿意合作。某业内人士曾透露,他们与某视频网站洽谈入驻车机系统时,对方要求每辆车每月支付16元会员费。

汽车厂商往往有很多车型,它们的车载屏幕尺寸不一,这就导致车机系统的设计也有所差异。视频平台需要承担适配工作,这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不管智能汽车卖得再多,相对手机用户来说,体量还是非常小。视频平台专门建团队搞车机内容,长远来看得不偿失。其他手机内容供应商,亦是如此。而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智能车机系统根本无法实现万物互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好了手机,有一定体量后,车企与内容供应商洽谈,便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及成功率。如此,车载大屏能装载更多互联内容,车机系统也能实现更多智能操作。当一家车企建立起车机智能生态时,我想它离行业巨头也不远了,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最成功的案例。当然,优化智能生态内容,只是车企造手机的目的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需要不断进化更新的,就像是一个孩子,得进食才能茁壮成长。真实的驾驶路况信息,便是智能系统的“食物”:汽车行驶状态时收集的路况信息,会通过后台远程传输给车企,智能系统计算分析后做出改变。这其中便牵扯到一个成本——数据流量费。运营商对车企收取的流量费,要比手机流量价格贵,可以理解为商用性质的收费。

为了节约流量费,车企往往选择收集特定场景的数据。但随着售卖车辆越来越多,再加上OTA更新频次及体量越来越高,流量始终会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果车企拥有自家品牌手机,车机系统可以实现无缝互联,在手机连上Wifi的情况下,利用私有协议将路况数据回传至车企。这样既可以不影响用户体验,又能大量节省流量费用。

跟其他厂商定制手机,很难达到自造手机的效果,毕竟涉及到行驶数据,安全保障是个大事。另外自造手机,还承载了车企的一个小心思。汽车目前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代步出行,车主使用大屏幕的机会并不多,车企很难通过汽车收集用户喜好。手机把玩时间长,更容易收集行为数据。而车企能基于数据深度了解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所以,即便手机行业也是“红海”格局,现在入场大概率赚不了钱,出于强化自身智能领域竞争力,蔚来也有必要下场造机。或许,蔚来手机会成为以后的买车标配物,甚至积分兑换的奖品。不过话又说回来,小米是蔚来的股东,它若不执意入局造车,双方大有深度合作之机。

从这个角度讲,蔚来造手机,算是雷军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