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一开年税务部门就高调亮相,在上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两条新闻,曝光了2起虚开发票典型案例。

案例一

案例重点:涉案犯罪团伙采取虚开进项农产品发票、伪造虚假销售合同、利用非法手段取得报关单、购买虚假外汇等手段,操纵4家出口企业,骗取出口退税8062.98万元。目前,法院已对其中9名被告人以骗取出口退税罪作出一审判决,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至13年不等。

案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重点:以葛庆为首的虚开犯罪团伙控制35家汽车销售空壳公司,对外虚开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925份,价税合计金额2.59亿元,帮助购车人低价购车偷逃税款,并从中非法牟利。

“虚开”“偷逃税”等字眼近些年频频出现,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发文没有放弃对骗税和虚开发票加大力度的打击,对骗税虚开高发地区和行业开展重点专项整治。

2018年,据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企业108970户,定性对外、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582.5万份,涉案税额1108.93亿元。查处涉嫌骗取出口退税企业3545户,挽回税款损失147.87亿元。

而税局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也给那些想要触碰法律红线的企业提了醒。

朋友圈经常流传着这样的标题党:注意,这么吃最伤身体;这几类人群,最容易患癌。那么,这次我也给大家卖个恐慌:注意!触碰法律红线会让企业快速死亡。

疫情后的企业很难,所以2021年两会以后国家颁布了几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减税。但是,税务局和公安局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并没有因疫情而减弱,而且还升级了“武器装备”。

重点概括起来其实就八个字:税务违法,露头就打。

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的天然差异,不光是成熟的体系的差异,更在于企业能扛住财务风险的能力。

企业经营,风险不可能为零,绝对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企业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大数据时代当道,任何税务违法行为都会无处遁形,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依法纳税是每企业和自然人的法定义务,按章纳税不逃税,逃税必查。

合理合法的纳税才是王道。

2022年国家会继续保持打击骗税虚开高压态势,税务稽查力度不减,稽查抽查比例提高。

只要和真实业务不符合,都是虚开。

如何“避免” 取得虚开发票

1、加强发票审核:发票与实际业务不符(发票内容、数量、金额、供应商等) 不予审核报销;

2、严格报销制度:发票报销不能只附一张发票,还应附一些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的资料(如合同、供货申请单、出入库单等);

3、审核供销商: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审核,包括经营范围、规模、资质等,避免接收有疑点的货物(如:货物不在供应商经营范围之内或货物数量明显超出其生产经营能力等);

4、通过银行付款:通过银行对公打款给供应商,避免支付现金(可能会造成把款项给A公司,实际收款的是B公司。

对于非小额零星的费用,建议企业尽量保证三流(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一致,审慎接受三流不一致的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