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阳人丁显,字彦伟,是明洪武18年的状元。他这个状元有些特殊,是朱元璋做梦梦到的。在放榜的前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殿之上钉有一枚巨钉,缀着白丝数缕。朱元璋不解其意,于是第二天放榜前又拿来录取的三甲进士的名单观看。看到第三甲的名单时,一个名字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那人名叫丁显,丁合钉,钉显于梦中,而“显”下两竖,正和梦中的白丝相对,没说的,状元就是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剧照

可是要把一个三甲进士提到一甲头名,朱元璋也不敢马上决定,毕竟大明朝立国未久,对考试这块相当重视,不能随便落人口实。出于慎重,朱元璋又看了丁显的试卷,令他惊喜的是丁显的文章还不错,虽然和之前定的状元花纶有点差距,但总体还是好的。

朱元璋于是不再犹豫,定了丁显为状元,练子宁第二,黄子澄第三。

之前进行的会试,黄子澄第一,练子宁第二,花纶第三。殿试后名次变成了花纶第一,练子宁第二,黄子澄第三。现在丁显被放到了状元的位置,花纶却没有排位第二,而是直接移到了第三甲第五名,大概率是坐了丁显同学原来的座位。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花纶年轻登第(时年18岁),太顺了不好,应该压一压。

不过朱元璋还算厚道,把花纶选入了翰林院,和状元公又成了同事。和他同榜的进士们见面仍称他为花状元,这个称呼流传太广,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大家只记得花状元而忘了真正的丁状元。

丁显作为状元没啥存在感的原因并不是他学识不行,而是他活的时间太短。丁显为人很正直,经常给朱元璋提意见,被贬到广西驯象卫。驯象卫是明代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十卫之一。丁显中状元这一年设立,目的是为了对付麓川土司的象阵,有官兵2万多人。驯象卫首设于思明府(今广西宁明县)凤凰山,洪武二十年(1387)迁至南宁府,洪武二十二年再由南宁府迁至横州(今广西横县)。丁显在驯象卫度过了十余年,至少搬了两次家,最后于洪武三十一年去世。丁显死后朱元璋十分震怒,认为训象卫的官员们没有照顾好他,狠狠处罚了相关官员。

丁显虽然遭流放,但远离了京城这种是非之地,还算是善终,排在他后面的榜眼练子宁和探花黄子澄就没那么好运了。熟悉明朝历史的都知道,这两位是建文帝削藩的重要支持者。朱棣即位后,将黄子澄逮捕并处死,株连九族,女眷世代充官妓。练子宁更惨,他在朝堂上痛斥朱棣篡权谋位,大逆不道。朱棣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朱棣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练子宁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朱棣大怒,处死了练子宁,把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还有亲属371人戍边,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所以对丁显来说,他的遭遇,相比这两人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剧照

丁显虽然没什么大的建树,但他对家乡建阳的感情是深厚的,他的作品集就叫《建阳集》。而建阳之所以能出状元,并不是偶然,在明朝的图书出版史上,建阳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全国书坊最多的有四处地方,分别是福建的建阳、江苏的苏州,以及北京、南京。在这四处地方之中,刻印刊行图书最多的则是建阳,居全国之首,所刻印之书籍占整个大明朝的五分之一。整座县城,大部分人脱离了农务劳作,在书坊打工,街上的商铺多为书肆,码头之上船只往来,所运者多是书籍,整个城市可以说是书香四溢。而图书市场的繁荣,意味着建阳的考生们可以快人一步得到最新的考试辅导资料,比如优秀的八股作文集,而且可以以出厂价拿到。在时间和金钱上占有优势。

再说丁显。据说丁显在赶考路上,路过武夷山时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恩,丁状元以红袍披茶树。这就是武夷茶王大红袍的名称来历。

最后,以丁显《建阳集》中的一首《题兰窗》诗结尾:

“公子善居室,猗兰蔚东窗。素荣浥轻露,冷风振芬芳。流玩引日夕,恍若临沅湘。岂不艳桃李,懿兹王者香。况逢同心友,结佩森翱翔。嘉名既云锡,咏言列篇章。持谢二三子,德馨尚无忘”。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