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宜昌,就不得不令人想起三峡大坝,这项“国之重器”,当然是国人的骄傲。不过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聊的,并不是三峡大坝,而是宜昌的山山水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昌的自然风光,当真是一绝。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若论历史底蕴,我觉得可能不及武汉、荆州或襄阳,可要是比辖区内的湖光山色,荆楚大地之上,宜昌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我去过湖北的好几座城市,还是觉得宜昌最美,那种美,不是娇小玲珑的,也不是气势磅礴的,而是第三种神韵,精致而不失恢宏,是可以让人细细赏玩,而不觉得腻的。

来宜昌,不得不游三峡。

三峡很有名,分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郦道元写过一本巨作,叫《水经注》,其中就有描述三峡风光的。

有一段特别生动形象,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这是对三峡最有名且最为贴切的总结,三言两语便道出了其精髓。相信很多去过三峡的朋友,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吧。“两岸连山”、“隐天蔽日”,三峡的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在三峡中,西陵峡又以“奇险”而闻名。西陵峡是“三峡”之一,风光优美,自然景观极佳,是宜昌的必打卡景点。

当时我们游西陵峡,主要是去了三游洞。三游洞地处西陵峡的峡口,其人文历史价值,是远胜过其景色的。由于这里距离宜昌市区并不算远,所以我们抽空专门过来游玩了一天。

三游洞之名,有两个典故。话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景区不久,就可以看到宽阔的江面。

江水的颜色绿如碧玉,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而两岸却是惊险无比,一柔一刚的对比,将西陵峡衬托得更为立体。

就是因为这方水土叫人难忘,除了非常有名的“前三游”和“后三游”外,古今有经过夷陵的大家,常会选择到此一游,目及所处,皆是风景。

文人骚客肚里的笔墨多,人家可不仅停留在纯粹的观景上,于是忍不住借景抒情,便在石壁之上镌刻留下题词或心得。久而久之,这些作品也就成了三游洞中最大的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沿着狭窄的小道前行,一面是流水,一面是湿漉漉的石壁,眼及之处似前路将尽,曲折再行,又见无绝人之势,继而缓缓行走,终于眼前豁然开朗,身已至平地,有石洞拱起,这里就是“三游洞”了。

宋代的欧阳修曾写过,“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如今三游洞的路况已不再令人迷,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时过境迁,不变的是三游洞前面的“百丈溪”,也就是下牢溪,依然奔流不止,果然“风流人物皆去矣”,大好江山如旧。

我对书法以及碑刻了解不多,看到的,也多是当作古迹来赏玩。直到看到民国时所留下的愤言,让我的内心大受冲击。

那些久远的年代未必能使人产生共鸣,可抗日战争时期的血雨腥风,吾辈断不敢忘。从这些碑刻的记载中,我已能在三言两语里感受到当时能人志士救国图存的希冀。

如若时间充足,不妨一一去品鉴那前人留下的创作,把自己的思绪延长,与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一同翻滚重重过往……

我是刺也无猬,一名热爱旅行,也同样热爱着生活的自媒体人。小刺猬带你看大世界,关注我,吃喝玩乐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