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装备95步枪的步兵班,用着81式轻机枪

机枪才是步兵真正的核心火力武器。 虽然81枪族从79年研制时,就很明确它为了对越反击战紧急研制的过渡性武器; 但直到今天,仅用两年时间完成设计定型的81式轻机枪,都是中国最为成功的班用机枪。

以至于直到最近几年,依然有部分部队在普遍装备95步枪的情况下,依然要在步兵班中使用老旧的81式轻机枪,而不愿意使用95班用机枪。这种现象的主因,恐怕并非是81式轻机枪在口径上有什么显著的优势;而是95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它其实并不适合扩展出班用机枪用途。

一、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的缺陷,奠定了81式轻机枪的设计基调

在79年中越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手中较为可靠的步枪和班用机枪,只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苏式SKS步枪)、56式冲锋枪(仿苏式AK47步枪)和56式轻机枪(仿苏式RPD机枪)。63式自动步枪虽然一度装备军队,但是设计、制造均存在大量非常严重的问题,可靠性非常差,根本不堪使用。

因此整个81式枪族的设计基调,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确保可以立即投入大量生产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研制出能综合三种56式班用武器优点、而摒弃其缺陷的新型枪系。因此要理解81枪族、特别是81式轻机枪的设计,首先要了解三种56式武器的各自优缺点。

1.56式半自动步枪

它的优点是可靠性较好,而且精度性能相对56式冲锋枪好很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采用了短行程活塞原理,而且虽然导气装置是不可调节的,但在可靠性和精度之间的妥协做的比较好,没有AK47那么极端。一般来说,短行程活塞使枪机的重量更轻,枪机的运动受活塞的干扰也更少;相较于长行程活塞,在同样的设计、制造成本下,容易做出更好的精度。


图: 短行程活塞原理,注意活塞和枪机不是一体的,活塞只运动很短一部分,推动枪机后坐以后就分离、回弹。 因为活塞不会跟随枪机走完整个后坐行程,故而叫短行程活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空仓挂机状态下的SKS步枪

同时该枪具备空仓挂机功能,弹仓打空以后,枪机会自动停留在后方,枪膛暴露在外;在战场上能有效的提示射手弹尽、并简化装弹后再次上膛的操作;在平时训练中,可以极大减少走火事故——引发走火的最大原因,就是射手误认枪膛内没有子弹。

图: SKS用弹夹从上方装弹,而不是弹匣

但56式半自动步枪是一种二战时期的设计,它没有全自动射击功能,还需要使用弹夹供弹、只有10发弹仓容量,火力强度和持续性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了。由于设计上的时代局限,它精度上的绝对性能并不是真的好,和70年代末的世界主流水平有显著差距。

国内对56半精度的长期赞誉,其实是和56冲对比之下形成的——说的难听就是比烂的结果。特别是它采用的单面受力、闭锁时碰撞强烈的的偏移式闭锁枪机设计;在连发状态下将对精度形成特别明显的破坏,是不能再沿用到新步枪上的。

2.56式冲锋枪

它的主要优点是采用弹匣供弹,弹匣容量大,能全自动射击,小握把便于发挥火力。它的可靠性表现不能完全说是优点,因为其核心缺陷主要就是为可靠性而付出的代价:


图: AK47的活塞和枪机是一体的,活塞跟着走完枪机后坐的整个行程,因此叫长行程活塞原理

AK47采用不可调的长行程活塞原理,而且气孔设计的过大。这使它把活动部件的数量降低到最少,而且始终有过剩的燃气推动枪机后坐——因此它耐受泥砂进入枪械的能力特别强,但过于强烈的后坐撞击,也使该枪的精度一塌糊涂,而且对寿命很不利。

AK47糟糕的精度,是它早年在中国被定位成冲锋枪、不被当作步枪看待的关键原因之一。此外它欠缺空仓挂机功能,在提示射手弹尽、预防走火事故上,都不如56半自动步枪。但是就枪机本身来说,AK47采用的旋转闭锁结构,在精度潜力上要比56半自动步枪的好,而且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6式轻机枪

它的主要优点是连发的后坐力较小,射击过程较为平稳。这主要源于两点:它的导气活塞设计,采用了可调式结构,可以在三条导气槽中择一,分别宽2.6、2.9、3.2毫米,选择合适的燃气流量推动枪机。枪机的后坐行程较长,主要的冲击都被复进簧所吸收掉了。

而从缺点上讲,56式轻机枪的发射机构非常简陋原始,不具备半自动射击能力,要么保险要么连发。此外该枪包括枪机在内,作为枪械核心的整个自动机系统设计严重过时——它本质上是苏联20年代的DP27转盘机枪的衍生型号。

图: 弹链供弹

尤其是它虽然采用了弹链供弹,但是由于枪管不可更换、很容易过热,火力持续能力比较有限;因此弹链供弹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却因此导致环境适应性很差——弹链不能在浸泡泥砂水等恶劣条件下,依然保障可靠供弹。

二 、81式枪族除了一个致命缺陷,总体设计上非常成功

81枪族在开始研制时,56系列班用武器大致就是这么个局面:包含供弹具在内,56冲锋枪的总体结构框架最值得保留,作为新枪的基础;但它的自动原理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大改,而且一些操作性相关的设计可以改善。

图: 81式步枪的空仓挂机状态

而56式半自动步枪的短行程活塞原理,空仓挂机/枪膛外露设计,最值得参考、引入到新枪设计中,并进一步进行改良强化。这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的改善枪械的射击精度、并使枪械的使用更为便捷、安全。

56式轻机枪的设计中,最值得参考的两点,是活塞系统的导气可调功能(具体结构设计已经落后,不宜再沿用)、更长的枪机后坐行程,来减小后坐冲击、提高射击精度(尤其是连发状态下)和枪械寿命。其它的内部主要设计均没有保留的必要,只需要在相近的重量、尺寸限制下,实现总体上更好的作战性能即可。

图: 81步枪的导气活塞和枪机,注意活塞和枪管的高度差,远远小于56冲锋枪

81式枪族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基本设计。相较于56式半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还为活塞导气机构增加了可调节的导气装置,可以恰到好处的引入适量(而不是过量)的高压燃气去推动活塞,在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避免枪机过于猛烈的后坐,从而实现对射击精度的保障。这也是现代步枪设计中,可调短行程活塞占据了最主流选择的原因。

实际上苏联在50-60年代,在以AK47为基础、放大改良出SVD狙击步枪的过程中;大量关键性的设计思路,与81式步枪是高度近似、甚至完全一致的。比如自动原理改可调式的短行程活塞结构,压低枪机重心和活塞杆轴线到枪管轴线的高度差,加大枪机后坐的行程等等。

总体上讲,81枪族的设计非常成功,虽然由于要加大枪机的后坐长度(提高了30%),使得机匣较长、步枪全长比56冲增大了 85毫米(955毫米 vs 870毫米);但在可靠性依然出色的情况下,81枪族的射击精度不仅显著优于56冲锋枪,而且也比56半自动步枪更好,并兼具了空仓挂机、拇指可操作快慢机等使用性能上的显著改善。

图: 81式轻机枪

具体到81式轻机枪上,它可以看作使用大容量弹鼓的长枪管重型81式步枪——实际上它的内部核心部件(枪机、活塞等)都是完全通用的。

和56式轻机枪相比,由于81式机枪采用了步枪的闭膛待击设计,在击发之前,枪机总是会先把子弹推入枪膛,而不是开膛待机式的枪机一直停留在后方;因此它射击精度上较优越,但散热能力要较差一些。但81枪族有空仓挂机功能,因此战斗间隙,可以通过手动挂机的方式,让枪机停留在后方,敞开枪膛进行散热,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此外81式轻机枪由于枪管不可更换,因此抛弃了难以完全发挥优势的弹链供弹,而是采用了和弹匣接口一致的75发弹鼓,获得和步枪最大的部件通用性的同时,具备了更强的、与自动步枪同等的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比如它能过泥砂水。

图: 81式步枪使用的弹鼓,注意它左右对称,重心居中。

总的来说,相较于56式轻机枪,81式轻机枪的火力持续能力要稍微弱一些——它采用的弹鼓容量是75发,低于56式轻机枪的100发弹链盒,且枪械自身的散热能力稍差。不过81式轻机枪的弹鼓采用快装结构,装弹都十分迅速,这方面的速度要明显优于将子弹装填进弹链的过程。

而在其它方面,重量(7.1公斤 vs 5.15公斤)、尺寸(1037毫米 vs 1004毫米)、射击精度、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战场运用灵活性(可以直接泅渡,不需要浮具)等方面,81式轻机枪都比56式轻机枪要好,很多方面是好得多。

图: 81式枪族的扳机改进,极其细微的差异,就是血的代价

从总体作战效能上来讲,81式枪族远远超越了56系列。但81式枪族也在设计中犯下了一个致命的疏漏:在简化原AK47发射机构的过程中,没有吃透原来的设计;射手进行非常规的操作(扣着扳机转动快慢机)后,可能引起枪械在上膛时的连发走火。这导致了后来的多次事故,并最终在2004年5月一次惊动高层的严重事故后,才得到了姗姗来迟的改进措施。

三、95家族根本不适合发展轻机枪,无托轻机枪能凑合用、但始终做不到好用

由于要在1997年的香港回归仪式中,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军事发展的全新风貌;因此从80年代末期开始,国产枪械就在刻意的试图摆脱苏式风格的影响——至少在看得见的地方都很努力。

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为了阅兵,专门要求在87步枪(81步枪的5.8毫米口径版本)基础上,进行不涉及基本结构变动的外观改进,要求脱离AK家族外形风格——这就是87A步枪。

95枪族的方案之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定调的:看起来和AK最不会有关系、而且当时在国际上也显得最时髦最先进的无托布局胜出,而有托布局则在后来演变为03步枪。而由于81系列的枪族化设计成功在前,导致95家族也要走同样的路线,发展长枪管的重型步枪、配备大容量弹鼓作为轻机枪型号。

图: 我军教材中标准的轻机枪据枪姿势

在轻机枪的标准使用方式中,由于枪械前方有两脚架作为支撑;因此射手的右手在握住枪械中部的小握把的同时,左手的标准操作,应该是收回到右手之后、在胸前从下方向上托住最后方的枪托。这样的操作能使射手的双手发力最协调灵活、不易疲劳,而且枪托能牢固抵住肩窝、实现最稳固的据枪和最佳的射击精度。

但无托枪的结构是机匣后移和枪托合一、握把/扳机前移;因此供弹具就跑到了右手的后方,钻到射手怀里去了。如果是厚度有限的弹匣问题还不算太糟糕,大直径的弹鼓或者弹链盒,就必然要和射手的据枪姿势出现冲突——要不硌右手,要不硌左手,要不就硌着其它地方,反正不会让人用起来有多舒服。

图: 从枪械本身设计特征来讲,AUG-LMG作为轻机枪远比95轻机枪正宗、到位; 但它就是使用加长弹匣而不是弹鼓——莫非是奥地利人造不出弹鼓么?

所以用无托步枪的国家很多,但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事实上不存在成功的无托布局轻机枪。比如奥地利的AUG-LMG,也是枪族化的轻机枪,而且还采用了开膛待击、可以快速更换枪管这样,宁可牺牲精度也要强化持续射击能力的设计。但它主要配用的是容量42发的加长型弹匣,而不是弹鼓。英国的L86A1轻机枪,则在使用中干脆就是和普通步枪一样,使用标准的30发弹匣。

由于供弹具的限制,这两种枪械的火力持续性其实都不能令人满意。而其它的无托枪国家,甚至干脆就没有发展过无托轻机枪;比如法国法玛斯、以色列塔沃尔、南非CR-21、新加坡SAR-21/BR-18等等步枪,它们所搭配的,全部是有托布局的轻机枪。

图: 标准的轻机枪据枪姿势,注意弹鼓重心完全落在枪械的左侧,而且硌着左小臂

95轻机枪为了解决弹鼓硌右手的问题,在子弹体积缩小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了75发容量以控制直径;同时将弹鼓设计成完全偏向左侧的设计——这使得射手在据枪时,枪械不可避免要朝一侧倾斜,右手要持续和枪械处于一个较劲的状态,才能维持住枪械的平衡。此前遭遇过这类供弹具引发重心问题的机枪,还是20-40年代的苏联DP27转盘机枪、日本歪把子机枪。

但弹鼓向左侧入侵的结果,就是它更容易硌着左手。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尤其是实战环境下,射手为了尽可能少的暴露自己的身体,经常不可能按照标准的卧姿、坐姿去据枪;95式轻机枪不怎么怎么去调整弹鼓的外形,它都会经常性的让射手觉得怎么据枪都很不舒服。

图: 注意弹鼓其实还是硌着右手的

国内的部分军警单位,在使用95轻机枪/弹鼓组合的过程中,索性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法——左手直接伸到前面去,向下、向右(对抗枪械左倾趋势)、向后紧紧的压住护木;这种据枪姿势下,射手整个右侧的胸肩背、上肢,都需要大得多的力量去维持枪械的指向,费力而又不舒服,疲劳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这种做法,也不能完全解决复杂地形下经常会遭遇据枪不便的问题。

只要理解了无托枪械配弹鼓带来的这些不便,就不难发现:一些部队单位宁愿把老旧的有托布局的81式轻机枪捡回来,其实是非常自然的想法。人之常情罢了,谁不在乎自己真正要用的装备,用起来是不是舒适顺手呢?

结语

81式轻机枪本身的设计确实很不错,在3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中国最好用的班用机枪。

目前中国的下一代步枪已经公开露面,回归了有托布局。那么值得期待的问题就是,在经历了95轻机枪之后,中国真正能良好接班81式轻机枪的新一代产品,将在何时露面?

我对81枪族 的认 同很高,并不是因为 少年时期接触、射击 的第一把军用步枪就是81-1;而是这个枪族设计过程中,主要的设计思路都是非常实际、完全为实战而服务的,没有过多的政治因素影响 。

发射/保险机构的疏漏,在最初确实设计/试验人员的经验/水平不足所致,其实并不算离谱。离谱的地方在于这个致命的安全缺陷后来交付实战没太久就暴露了,但居然20多年都没人管后续改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