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虽然过完了,但是每年回去,相信很多农村出来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虽说每年都有很多农民嚷嚷着过年不回去了,可那毕竟是心里的港湾,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所以到了过年这样的节气临近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向往。然后回去了,却发现跟印象当中的过年,反差很多,其中避免不了的就是比较,说得再简单粗暴一点,就是比谁的工作有面子,谁挣的钱多,谁家的子女回来开的车好,谁家子女给老人买的礼物多且值钱。当然了,这些比较算作是外部的比较,是村里不同家庭之间的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比较无处不在农村,其实很多回农村的人心里都清楚,家庭内部内卷得也厉害得很。放在同一个家庭当中,那自然也是看哪个子女发展得好,哪个子女的子女发展得好,一碗水端平的道理说起来谁都懂,可是在农村很多家庭当中,真正端平的老人很少。有些比较明事理的老人,可能会整体上均衡得比较好,子女之间虽然感受到了差异,但并没有太大的意见,所以彼此间也算是和谐相处,但也有平衡不好的一些老人,搞得子女间乌烟瘴气。

我相信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怪象,很多农村老人好像是比较习惯地忽视掉那些心里藏着的事儿,比较懂的老人难处的子女,记挂得最多的是那些不懂事,制造麻烦,生活、工作过得不是那么如意,对老人也不是特别好的子女。更有甚者,还有些老人专门地去坑其他子女,然后去照顾他偏爱的那个“不肖子孙”。我同村的小赵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我真是不理解,为什么到头来他们那么说我”,小赵充满无奈地跟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赵家里有4个子女,其中前三个都是哥哥,小赵是老四,也是老小,是个女儿。按说农村老人都比较疼爱老小,但在小赵家偏偏不是。“我从16岁开始出来打工,除了留下我的生活费,全都给我爸妈打回去了,我没多拿一毛钱,到现在,我都四十多岁了,我往家寄了多少钱,我真是不敢想,即便如此,家里只要有事儿,我还是想着办法往家里打钱,搞得孩子和老公都跟我不亲了”,“我其实特别地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而言,我对父母比对我自己的孩子和老公还要亲”。

说到这,可能是觉得委屈,小赵眼泪哗哗地往下掉,“我这么对家里,今年回去,我哥哥和嫂子们,还是不给我好脸色,然后我儿子跟着,我哥只给了他50元的红包,搞得他再也不愿意跟着我回去了(远嫁,距离娘家本身也远)”,“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年前的时候,我妈生病住院了,需要装一个心脏支架,我给家里打了1万,可我大哥说钱不够,没法给我妈动手术,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有家庭,我哪来的那么多钱啊,就因为这,我今年说回家看看,他们都说不让我回去”。

这是小赵的遭遇,我相信小赵绝对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农村的子女都有类似的经历,可能会有人说父母生育了子女,子女就该无条件回报,我觉得这样说没什么大的问题,可像小赵的家庭,她并不是唯一的孩子,但是每次却是被坑得最惨的孩子,就因为其他的三个哥哥的媳妇儿们,一个比一个难缠,所以老人不敢开口,而每次联系小赵,都像是下圣旨一样。这是小赵告诉我的原话,换位思考下,真的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老人子女多,一碗水端平很难,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老人也要知好歹,知进退。固然,那些本身混得不好的子女,更容易招致老人的同情,但凡事都有个限度,如果说老人一位做子女关系、家庭资源的调度者,蛮横地干预子女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容易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孝顺是每个子女的事情,能做到多少,和子女本人有很大关系,老人应该看到这一点,而不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办事儿。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