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吕世明

过完一个春节假期,反而比平时上班还要累……

2022年春节假期仍旧维持了3+2+2(暨三天法定节假日+节内周末+两个前后调休)的政策,凑出七天假期实际只有三天,大部分国民感觉是没歇够的,毕竟我们还是要付出前后两个周末的休息日。

中国公众假日大体是由每年52个周末加11个节假日和5-10个带薪休假日组成,实际执行层面却做得不尽人意,别说带薪休假日了,很多企事业甚至连双休日都无法保障。

这无疑会让相当一部分国民对于春节和国庆两个小长假格外重视,尤其是在文体娱乐层面,假日往往会成为群众集中消费的时期,电影的春节档非常明显收益颇多,加之还有寒假学生消费群体的支撑,使得春节档成为吸金能最佳的时期。

但对于大部分上班族和返程群众而言,回到工作岗位后假日所带来的疲劳感和返程疲乏很难在短期消除,即便有一些影片跑出口碑,观众仍旧较难抽出时间去观影。

那么如果春节假期翻倍,内地票房会增加多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加假日绝对刚需,

群众需求绝对强烈

春节后一个左右两会便会召开,其实在每年的两会都有代表对内地假日的增加提出建议和议题,甚至有专家指出我国应该恢复五一的七天假期,同时也要增加春节假期,目前的3+2+2的模式根本歇不够,至少应该改成7+2+2的十日起的模式,最理想的状态是直接休息到正月十五。

▲2017年两会专家发言

当然从经济生产和民众生活便利性来看,过长假日会产生一定的不便利性,但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和相关行业的进一步恢复来看,长假期毫无疑问会成为一项利器,毕竟把假期的战线拉长,会让更多民众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更多的线下消费。

别看春节和国庆的假期会长达7天,但如果算上往返的路程,特别是路上较拥堵的状态,很多群众是非常疲劳的,如果是工作时间不久还有一个新鲜感和热情回家,在职多年的很多“X漂”,大家对于增加假期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如果做横向比较,中国内地假日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的确较短,如果企事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职员工大体每年有120个假日(暨52个周末双休、11个公众假期和5个以上的带薪休假)。但很多公司可能只是单休,7日小长假只有3-4个休息日,实际算下来部分群众每年都要被生生克扣掉近两个月的假期。

当然在电影行业大体上会全年无休的,无论是上游的制作和投资公司,还是中层的宣传和发行公司,或者是基层的地网和影城终端,这部分人尽管也希望在节假日和家人朋友团聚,但较长的假期毫无疑问会产生更多的票房红利,这或许是对于大部分“用爱发电”来延续职业生命的从业者最希望看到的现象,尽管这种假期福利大部分电影行业只能享受到一点点。

当然即便有企事业会对于假日加班给予一定现金上的补偿,但对于大部分更年轻的群众而言,大家更希望是获得休息的机会,那种把996当成福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获得合理且能够延迟的假期对于民众很重要,这也是内地经济转型和实现第三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造超大档期概念,

形成不间断票房增益

今年春节档多少有点略显疲态,但不得不承认现今春节档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电影整体工业化和成熟度最高的档期了,同时也是所有上游公司集中拿出拳头产品的时候,但受到一些不可控和影视公司自身的问题,在春节档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即便如此,能够在跻身到春节档仍旧是所有影视公司的梦想,毕竟从档期的优质和话题性的营造来看,春节档仍旧具备足够强的吸引力。只不过这种吸引力和话题性有点双刃剑的味道。

但春节档只有短短的七天,而且在春节档之前的一周,要面临着接近十天只有的极致低潮期,同时近两年很多影视和发行公司对于在春节档投入巨额的场次公关费有退烧的趋势,这样一来影城的压力便会无穷扩大,或许这也是春节档票价逐年上涨的原因之一。

从近几年春节档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如果没有出现黑马和大逆袭的情况,初七八之后整体的市场表现可能会非常的不理想,整体市场的运行更多需要返程青年人的支撑和一部分学生党&小镇青年的消费,但学生党和小镇青年近两年受到短视频和游戏的冲击日臻强烈,即便有相当不错的优质影片,大家消费的欲望也偏低。

因此来看,打造和形成一个超大档期的概念非常紧迫,目前内地暑期档算的上一个不错的超大档期概念,横亘从7月一直到9月,如果在正常的市场体系运行下,需要三四部进口片来做底部支撑,几部国产片来提升士气。

春节档之前虽然有贺岁档、新年档和不那么清晰明确的寒假档,但在整体上并没有形成一个较强烈的大档期概念,每个档期相互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衔接,在影片品质无法得到足够保障之时,在整个寒假期间,往往会面临着工作日断崖和跳水一般的票房下跌。

如果春节假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在多个方面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更多民众获得实惠,从微观电影市场层面来看,增加后的春节档至少会留给一部分黑马和逆袭影片更多的机会,同时头部和准票房冠军也能够有更长票房的收割期,尽可能的来挖掘更多潜在的观众,而且通过对发行票价的进一步调低,也会促使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支持影片票房。

其实今年春节档结束后,《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和《奇迹·笨小孩》就已经下降5元结算票价,多多少少也获得了院线和一部分观众的支持,当然这个幅度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入场,如果有更大幅度的票价调整,势必会吸引一部分优质影片的观众来二刷、尽管这部分影迷可能只是少数,但口碑的带动效益是难以预估的。

影片发挥稳定性逐步下降,

档期依赖需延长假期解决

近两年行业内外都会发现大家对于项目的预期和票房估算越来越困难,即便是一些专业数据机构和上游制作发行公司也会看走眼,或许内地悄然间已经呈现出一种影片项目稳定性在下降,风险性在提高的趋势。

换而言之,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料到《你好,李焕英》可以买到超50亿的票房,这部影片也是获得春节假期票房增益最显著的影片,如果还有一定的假期延续,同时伴随结算票价的进一步调整,势必会获得至少一成左右的票房加持。

以去年春节档为例,2021年春节档几部主要影片累计获得133亿左右的票房,春节档的票房达到78.4亿,占比接近59%。后期《你好,李焕英》和《人潮汹涌》还是维持不错的上座率,也使得去年春节档大部分正常营业的影城有相当不错的延续营业收入。

其实不仅仅是春节档,在其他更多的时间节点内,内地电影仍旧很难摆脱对档期的严重依赖。尽管在宣发和营销方大家花样频繁、新招迭出,也在不断的打造一些所谓的新档期概念,不过大部分时间较短的假日,像未能进入春节的情人节、只有一天的元宵节、儿童节和七夕,都只能得到幅度较小的票房增益。

▲中国法定节假日(未能全民休息的部分)

究其原因还是在这些档期只有一天,从宣发投入和观众认识上,大家很难有一定的认同感,况且这些目的性较强的假期观众和影迷往往首要目的要陪伴家人朋友用其他方式渡过,在未能接受到更多有效的宣传辐射之时,大家很难想起来去看电影来应对节日气氛。

但目前较尴尬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小长假只是休息一天,需要借用前后两个周末各一天来弥补空缺,这一点上日本其实做得不错,如果有公众假日往往会直接休息三天,并不强行调休,当然了日本人酷爱加班这一点并没有动摇到此政策。

在我们无法改变档期依赖症的今天,尤其是影片项目本身发挥不稳定的当下,寄希望每个月出现一部《无名之辈》《扬名立万》显然是不大可能,从2015年之后票房在8-12亿左右的大黑马项目似乎只能做到每年一部,很难保持一个较稳定的产出。

今年的春节档对比去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更加不理想的情况是节后工作日也为走出去年同期的走势,票价和影片口碑肯定是一部分的问题,但有限的假期也多多少少阻碍了了一部分观众的入场也是不争的事实,看起来的七天假期有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或许假期延续到正月十五(最好涵盖到情人节),票房可能有希望在整体上接近去年春节档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