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废帝刘贺来说,如果不是霍光,那他就无法当上皇帝,成为西汉的第九位皇帝。
但同样的,如果不是霍光,那他也不会仅仅只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赶了下来。就连刘贺在担任昌邑王时期的两百多位臣子,也遭到了牵连,被霍光全部诛杀。
更为无奈的是,由于刘贺当过皇帝,虽说只当了27天,但他还是遭到了下一任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猜忌。最终在刘贺33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可以说,刘贺自从登基为帝后,他的人生就走向了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霍光为什么会选择刘贺来当皇帝?
汉武帝去世后,皇位便由他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承,史称汉昭帝。因为刘弗陵登基的时候才8岁,于是汉武帝在临终之前,便给刘弗陵安排了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这4位辅政大臣。
但汉武帝没想到的是,刘弗陵不过21岁就英年早逝了。刘弗陵去世的时候,不仅没有留下子嗣,还没有指定下一任的接班人。也因此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皇室和霍光,以及文武大臣们就必须尽快商定出继承刘弗陵皇位的人选。
在这诸多势力当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便是霍光。

从某种程度上看,霍光属于权臣,可谓是权倾朝野。从公元前87年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开始,到公元前74年刘弗陵去世,霍光在朝堂上足足经营了13年,早就成为了西汉的“常务副皇帝”。
也因此,这就导致下一任的皇帝人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霍光的态度。当然了,不管霍光怎么选,他都必须得从皇室成员里进行选择。那么在众多的皇室成员里,霍光为何选择刘贺,来当皇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刘贺的出身较高,皇室血脉比较纯正。
封建王朝时期,人们是十分讲究血脉关系的。尤其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皇室,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礼法,讲究血脉。
除此之外,还得讲究论资排辈。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于是霍光和大臣们就把目光看向了刘弗陵的几个兄弟身上。
刘弗陵的大哥刘据,死于巫蛊之祸,还把他的几个儿子也一起带走了。也就是他的长子刘进给他留下了一个血脉,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之所以没有选择刘询,原因有这么两个。
1,刘询流落民间多年,这样的身份实在是过于尴尬;
2,对刘弗陵来说,刘询属于孙子辈。按照封建礼法,皇位的继承人应该先从刘弗陵的同辈开始,再到刘弗陵的儿子辈,最后才会考虑孙子辈。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刘据的后代就被排除在外了。

刘弗陵的二哥刘闳,早在公元前110年就去世了,并且还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这一脉就被排除了。
刘弗陵的三哥刘旦,在刘弗陵在位期间先后两次发动叛乱,最终自缢身亡。作为谋逆者,他的子嗣没有受到牵连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继承皇位,那就是想都不要想了。
刘弗陵的四哥刘胥,在当时是强有劲的皇位竞争者。一方面他是汉武帝的儿子,血脉十分纯正。另一方面刘胥十分勇武,颇有猛将之风。
但问题是,刘胥不尊法度,经常违背律法,闹得百姓和大臣们都对他十分有意见。更重要的是,刘弗陵在位的时候,刘胥竟然请巫师去诅咒刘弗陵早点去世,好让他继承皇位。在事情败露后,他又杀人灭口,一连杀了二十多人。
也因为这两点原因,刘胥最终便与皇位无缘了。
这么一番排除,能够继承刘弗陵皇位的,就只剩下刘弗陵的五哥,刘髆那一脉。由于刘髆早在公元前88年去世,他又只有刘贺这一个儿子,于是按照礼法制度,皇位就落在了刘贺的身上。

第二,刘贺的奶奶,也就是刘髆的母亲,是孝武皇后。
在封建王朝,一般来说只有皇后所生的皇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刘胥的生母李姬,只是汉武帝的一个妃子,而刘髆的母亲李夫人,那可是汉武帝的皇后。
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先后立了两位皇后:陈皇后、卫皇后。到后来,汉武帝又十分宠爱李夫人,也就是刘髆的生母。也因此,等到刘弗陵在位的时候,霍光就请刘弗陵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
虽说这个皇后是在李夫人去世后追封的,但再怎么说那也是皇后。所以李夫人的儿子刘髆就成为了嫡子,根据礼法制度,刘髆的儿子刘贺,便成为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
而刘胥的生母李姬,就只是一个普通妃子,远没有李夫人那么的受宠。再加上她的身份并不能跟李夫人相比,所以她的儿子刘胥,就不适合继承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刘贺的年纪比较小,更方便霍光控制。
刘弗陵去世的时候,刘贺才18岁。至于刘胥,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出生时间,但从他在公元前117年被汉武帝封为广陵王上看,到刘弗陵去世的时候,刘胥至少是43岁起步。
四十多岁的年纪,又身处皇室,刘胥的谋略、思想,是刘胥这个18岁的年轻人完全无法相比拟的。这对权臣霍光来说,他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想要的,是一个听话的皇帝,而不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皇帝。
也因此,权臣霍光就会选择更容易控制的刘贺。

第四,刘贺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根基,很难对霍光造成威胁。
公元前97年,刘髆就被封为昌邑王,自此就远离了朝廷。再加上公元前88年刘髆就已经去世,压根就没什么机会为刘贺扶持势力。
而刘贺的生母李夫人早已去世,李夫人的两个哥哥,李延年早在公元前101年去世,李广利在逃往匈奴后于公元前89年去世,也就是说在汉昭帝刘弗陵去世的时候,刘贺的父系、母系,都无法为他提供太大的帮助,刘贺在朝中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根基可言,根本就无法对霍光造成威胁,霍光自然也乐意这样的人来当皇帝。
相比较而言,刘胥就不一样了。作为汉武帝的儿子,自己也有当皇帝的野心,刘胥早就笼络了一大批支持他的势力。如果让刘胥当上皇帝,那支持刘胥的大臣们地位也将水涨船高,权势也将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势必会威胁到霍光的地位,这对一名权臣来说,那是无法接受的。
也因此,霍光就宁愿选择刘弗陵的侄子刘贺,也不会选择刘弗陵的哥哥刘胥。

二,刘贺为什么只当了27天的皇帝?因为“不作死就不会死”
如果说刘贺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霍光的一锤定音,那刘贺之所以被废,便是霍光和一众大臣们的共同决定。
没办法,毕竟刘贺的所作所为,不仅霍光无法接受,就连其他大臣们也都看不下去了。刘贺这么多天的所作所为,让大臣们都意识到,刘贺实在是过于差劲,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与其让他祸乱朝纲,倒不如尽早将他废掉。
没办法,这个刘贺真的是太作死了。在《汉书▪霍光传》中,更是有这么一句话: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意思就是说,刘贺在当皇帝的这27天里,先后干了1127件坏事。虽说这其中肯定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在,但也反映出这个刘贺有多么的差劲。

早在刘贺担任昌邑王的时候,他就沉迷于吃喝玩乐,甚至在汉昭帝临终之前,他还在封地里寻欢作乐、骄狂横行。
公元前74年4月,刘贺被征召为帝。从封地前往长安的途中,刘贺还不忘为非作歹,半路上看到漂亮的小姐姐,他都命令部下强行掳走,丝毫不顾这个时候,是汉昭帝驾崩,举国哀悼的时候。
等他到了长安,不说按照礼法,即便是人之常情,他也应该因为汉昭帝的去世而伤心。结果倒好,他还嬉皮笑脸的。像这样的人,那就是不知礼仪、不懂廉耻。
进入皇宫后,刘贺理应为汉昭帝服丧。不说别的,哪怕是装,他也应该装的十分伤心。结果倒好,刘贺竟然在皇宫里大摆宴席,鼓吹歌舞,悉奏众乐。还在皇宫里嬉戏打闹,乘坐着马车四处晃荡,甚至还把太后、诸侯王、列侯、两千石高官的专用物品,擅自发放给他的仆人使用。
更过分的是,汉昭帝尸骨未寒,刘贺就淫乱后宫。他的这种种行为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劝谏,刘贺不采纳也就算了,竟然还下令殴打大臣。他的这种种行为,哪会是一个正常人会做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天怒人怨的情况下,群臣们直言道:
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
太后更是怒斥道:
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
很快,在太后和霍光的主持下,刘贺被废,并被贬回昌邑。
从个人角度来看,刘贺此人是毫无道德底线、毫无人品可言,在汉昭帝去世后的所作所为,别说是在皇室,就算是在平民百姓家中,这都是要被千夫所指,背上个不仁不孝的骂名。
从国家角度而言,刘贺无视国家制度,视礼法、律法于不顾,不听谏言,殴打大臣。如果继续放任下去,肯定是会动摇西汉王朝的根基,给朝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也因此,于公于私,刘贺都必须被废。

除此之外,刘贺被废还有一重要原因:
刘贺想要掌握朝政,甚至还想要铲除霍光。
虽说刘贺为人处世十分的差劲,他自己也没啥能力,但架不住他的野心很大。在当时,霍光权倾朝野,很大程度上钳制着皇权。刘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就想要铲除霍光,从而掌控朝堂,以便于他更加的肆无忌惮。
可这么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哪里会是霍光的对手?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对人心的把握,刘贺都比不过霍光。也因此,还没等刘贺有所行动呢,他的秘密谋划就被霍光给知道了。
作为权臣,霍光想要的是一个听话的皇帝。更何况,霍光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自己,被刘贺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所打败。既然不尊礼法、荒淫无度的刘贺对霍光起了杀心,那霍光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去换一个听话的皇帝上来。

三,总结
早在刘贺登基之前,刘贺在封地里的那些事情,霍光和大臣们多少都有所耳闻。但他们觉得,等刘贺登基后,那应该会有所收敛。再加上诸位大臣的辅佐,刘贺应该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刘贺真的太过差劲了,以至于霍光都还没有出面,大臣们就纷纷要求罢黜刘贺。只能说刘贺真的是太作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
不作死就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