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就任夔州刺史,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当地有一种歌唱曲调叫《竹枝词》,刘禹锡就发现,诶,当地人每逢年过节都会给这种曲调填上词,歌唱些什么男女爱情啊之类的,那你知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嘛,特别刘禹锡作为一个诗人,遇到这又是爱情又是填词儿的好事,DNA就动了嘛:

竹枝词二首·其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有一个妙龄少女,在杨柳拂岸、波平浪静的江边,听到心爱的少年郎在岸上唱歌,内心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被触动了。

但他这个起笔就很奇怪哈,“杨柳青青江水平”,我很难从这句诗中嗅到爱情的味道,因为爱情嘛,你要暗恋就暗流涌动,你要热恋就波涛汹涌,但他写的是风平浪静,用词平淡素雅,哪有半点爱情的样子嘛!

正当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的时候,我读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诶?这刘禹锡有点东西啊,郎是情郎、歌是情歌,就暗戳戳地传递出了一种情思,这时候我再回头看“杨柳青青江水平”,恍然大悟,原来看似风平浪静的春江杨柳之下,暗藏着少女萌动的春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先写少女所见的春景,顺手把一颗春心埋在这春天里,然后“闻郎江上唱歌声”,这哪是歌声啊,这是爱的供氧,歌声一起,埋下的春心就发芽了,悸动了。

现在看来,第一句写景好像是多余了,其实不可或缺,你不能一上来就“闻郎江上唱歌声”,然后冲上去“抱着情郎一顿啃”,那就不是少女含情了,那是馋她的身子,少一分含蓄,就丢掉了十分美感。

这就是刘禹锡老厉害的地方哈,短短两句诗,又是转折、又是伏笔、还有爱情,这格局一打开啊,就把少女春心拿捏得死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啦,这首诗最厉害的还是后两句,一个绝妙的谐音梗,不但没有被扣钱,反而还被千古传唱——“东边日出西边雨,西边日出不可以”,开个玩笑哈,东边日出西边雨,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诗是刘禹锡《竹枝词》里的绝妙之笔。

借着春天多变的天气,用一个谐音双关,以“晴”寓“情”,谐音梗这玩意儿,用不好就是恶俗,要扣钱,用好了就是绝妙,人刘禹锡这功力,两句诗玩个梗,一个情字啊,把人家少女春心萌动时那种忐忑不安呐,那种捉摸不透哇,写得简直是……棒棒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东边日出西边雨”,说在下雨吧,可那边春日暖阳,你说天晴吧,这边又分明春雨濛濛,“道是无情却有情”,我那心爱的郎啊,你对我到底是否有情,若有,为什么你的情歌其他小妖精也能听见,若无,为什么我又分明能感受到,你的每个字都是为我而唱。

你说刘禹锡一个快50岁的老头子,怎么就把少女春心写得如此巧妙,那肯定是有生活嘛对不对,古代那些臭诗人,谁没有搭上过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车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读到这里,还剩最后一个问题,“道是无情却有情”,少年郎到底对少女有没有情?

我认为是有的,“却”字是转折,从无情转到有情,落到一个“有”字上,心中的忐忑不安、捉摸不定就全部解开了,所以这首诗读起来是欢快的,你要是反过来,“道是有情却无情”,重点落在无情上,感情就down下去了嘛。

刘禹锡是真了不起啊,能豪情万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能怀古伤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能温婉柔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如果观众老爷喜欢这样的汉子,可以在下面告诉我,我是随手谈诗,点赞关注不迷路,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