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序 :

1947年5月13日深夜,一支部队正在以强行军的速度,在重峦叠嶂的沂蒙山区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蜿蜒急行。

他们已经行进了一夜一天,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军服全部被汗水浸湿,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站在地上睡着了,有的则是一头栽在了路边……。

除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沿途路边鼓动站宣传员响亮的口号和即时动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顽强的斗志。

这支远途奔袭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他们的目标是自出发点120公里以外,一个叫垛庄的地方。

面容清瘦的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却是以擅打硬仗和恶仗著称。因此有一个威猛霸气的外号——“王老虎”。

长途奔袭,正是六纵所擅长的。两个多月前的莱芜战役中,正是六纵不顾山高路窄,连夜奔袭吐丝口,扎紧了“口袋”,为华野全歼李仙洲集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的华野六纵孤悬在外,远离主力。

5月3日,华野司令部原本安排一纵和六纵穿插鲁南、七纵南下苏北,执行调动分散敌人、创造战机的任务。

正在转战陕北的毛泽东指示华野取消分兵,耐心寻找战机,一纵和七纵即刻停止行动。

而先行南下鲁南已达新泰以西的六纵因国民党军已经开始大举进攻而无法归建,被粟裕命令在强敌环伺的平邑地区附近隐蔽待机。

5月12日下午4点,王必成接到华野司令部陈毅、粟裕的紧急电报,虽然命令六纵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长途奔袭120公里,然后攻占垛庄、封堵敌人退路的艰难任务,但王必成心中异常激动和兴奋。

因为华野这次的作战目标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师的“御林军”——整编第74师。而这个国民党王牌整编师正是华野六纵的死对头。

早在去年的两次涟水保卫战中,正是华野六纵和国民党整编74师两支强悍的劲旅此消彼长,各领风骚。因这两次拼死搏杀而结下了不解冤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10月20日,曾经连克宿迁、淮阴和淮安,进入华东战场以来保持不败的74师,在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中,遭受华野六纵的当头一棒,恶战14天损失六千多人无功而返。

骄横跋扈、气焰嚣张的74师师长张灵甫首尝败绩,气急败坏道:“下次我要用一千颗炮弹回报他王必成。”

这次交手王必成虽然占了上风,但也感觉74师与寻常对手不同:“兵败而山不倒,二虎(他和陶勇)未擒一狼。”

一个月后,74师再攻涟水。张灵甫瞒天过海,先佯攻城南,再偷袭西门。在强大的火力和人数优势下,六纵逐渐陷入被动而导致涟水失陷,杀红眼的王必成几乎被警卫员架着撤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涟水,华野六纵也伤亡六千多人。对于当时的共产党军队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伤亡数字。因此,在华野当时七个纵队中,与74师结怨最深、最想打74师的,首推六纵。

“以后再打74师,千万不要忘了六纵!”南下鲁南时,王必成红着眼向粟裕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而粟裕也向王老虎做出了承诺:“打74师,一定少不了六纵!”

此刻,平邑往垛庄的路上,华野六纵官兵虽然极度疲劳,但斗志昂扬,他们需要把憋在心里的那口恶气吐出来,他们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目的地与74师决一雌雄!”

与急行军同样迫切的,是他们誓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纵的战士们此刻不知道的是,此时离战场最远的他们,将成为这场载入史册的战役中的主角,将成为最先攻上孟良崮、冲到张灵甫面前的头号功臣。

而他们这次的远途奔袭也将在史称“孟良崮战役”的惊天一战中,成为最关键、最精彩的“神来之笔”……

王必成外号“王老虎”,粟裕歼灭74师的战法叫做“猛虎掏心”。虎年的开篇,就从“虎啸孟良崮”开始。

一,背景 :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擅打运动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时,积极调动敌人,将其拉开拉散后,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然后各个击破。

要达到这种效果,长途奔袭和阻敌打援就必须过硬。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王牌部队一般也不敢孤军深入,即便进攻也是要抱成一团、齐头并进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方被围,另一方瞻前顾后不敢全力营救的原因。事实证明,抛去一些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相互掣肘的因素,大多都是他们领教了太多共产党军队“围点打援”的厉害。

进入1947年2月,蒋介石开始改变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是国民党军全面进攻时期,共产党放弃87座城市,同时又解放了87座城市。原来国民党宣称一年之内彻底消灭共产党,结果到八个月时自己被歼60多个旅、总数达71万人之多,

惨痛的代价使蒋介石不得不将对共产党全面进攻的战略,改为中原地区进行防御,加强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了25万大军进攻陕北。妄图一举铲除中国共产党的神经中枢,欲“犁庭扫穴”而后快。毛泽东被迫放弃延安,内战打到这个时候,共产党的根据地被压缩到了极限。

如何扭转严峻的不利局面,是转战中的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国民党当时的精锐作战部队,仍然拥有两倍于中共的优势兵力,装备上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蒋介石的意图是以强势的军事实力速战速决,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延安和山东。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面对严峻的局面,毛泽东自然不会按照对手的节奏出牌。以他看来,国民党每占一个大城市,就相当于背上了一个包袱。共产党则占据广大的农村,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延安可以放弃,但山东解放区绝不能丢失。

山东战场地当要冲,承北启南,交通便利,又有出海口。如果丢失,共产党将损失面积最大、兵力最多、地理位置最重要的生存空间,那样势必在全国战场的总体态势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尤其是这个局面发生在放弃延安以后。

历来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毛泽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最终目的。而共产党军队就当时全国的军事力量中,以华东野战军兵力最精,战绩最为突出。

在去年至今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八个月里,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到宿北、鲁南、莱芜三个战役如流水疾风,共歼敌30余万,占到全国战场总歼敌数字的40%以上。其中莱芜战役一战歼敌5.7万,首创一次歼敌七个整旅的记录。

关于华东野战军,在蒋介石的日记中,用了四个“最”字评价:“共军五部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部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早在东北战局尚处于低潮时,陈、粟大军就以一系列的胜利,成为整个中国共产党军队中的最大的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地理位置和对手的强大,蒋介石进攻陕北投入了25万大军的同时,督促国防部长白崇禧和陈诚调集45.5万大军实施了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

撤销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成立陆军总司令徐州指挥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一指挥。并将冀鲁豫战场的整编第9师和第27军也调往山东。

此外,在山东战场,集结了国民党最精锐强悍的“五大主力”中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胡琏的整编第11师(原第十八军)和邱清泉的第五军。并以“三大主力”为骨干,组成三个机动兵团作为主进攻集团:

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指挥整编第74、25、28、57、65、83师;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指挥第5军以及整编第72、75、85师;第三兵团司令官欧震,指挥整编第11、20、48、64、84师以及第七军。

另外,还有山东省主席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和冯治安的第三绥靖区部队配合作战。国民党在山东的总兵力投入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近50万人。

在蒋介石心目中,把山东战场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他表示,解决了华东问题,就解决了全国六分之五的问题。并限令顾祝同截止于五月份“打掉陈、粟主力。”

毛泽东则电令华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可以大量歼敌,就是对敌人的威胁和对友军最大的配合,不必考虑距离之远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共两党的焦点,此刻齐聚山东战场。

虽然解放区推广了土地改革,但战事频繁,庞大的军事集团和战争消耗让解放区的经济负担达到了极限。

从3月底至4月中旬,国民党军打通了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和兖州至临沂段,并占领了鲁西南地区。大规模的作战开始向山东解放区的纵深推进。

尤其是74师,横冲直撞、骄狂无比。

兵力27万人的华东野战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二,千里“耍龙灯” :

粟裕曾把山东国民党军集团的部队,按强弱程度戏称为“硬核桃”和“烂葡萄”。

鉴于共产党军队“运动战”的厉害,蒋介石把嫡系主力作为“硬核桃”摆在中间,8杂牌军作为“烂葡萄”摆在两边。

如果华野打中间的“硬核桃”,不仅整编第74、整编第11师和第五军三个核桃能够相互策应,两翼的部队也可以实施配合包抄;要是先打两翼,敌人会先顾“烂葡萄”于不顾,等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三个“硬核桃”迅速杀出,硌坏对手的牙齿。

国民党军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不管“硬核桃”还是“烂葡萄”,都不能孤军冒进或兵力分散,而给予华野可乘之机。

陈毅指示华野:“作战方针仍然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要义无反顾地与敌人做大的周旋、大的较量。积极调动、疲惫、迷惑敌人,分析敌人规律,主动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粟于4月1日以2、7、8三个纵队迅速南下,诱敌74、83师分散南援,然后以1、3、4、6、9五个纵队于蒙阴东南、临沂西北打援或寻机歼灭南线某部之敌。

但是,三个纵队刚刚南下两天,国民党立即调整部署,第一兵团向临沂地区迅速收缩转入防御,第二、三兵团对南下的三个纵队展开合围,华野只能停留在蒙阴、新泰一线。

4月22日,陈、粟发起“蒙泰战役”。南下的三个纵队虽然全歼了孤军防守泰安的整编第72师,取得歼敌2.4万人的胜利,但主要目的打援敌整编第75、85师的意图落空。

紧接着,华东野战军经津浦路南下攻击宁阳,意图把国民党第五军调动起来创造战机。但两天后,宁阳虽被攻克,国民党军并没有按陈、粟意图被调动。

整个山东战场进入了一种十分微妙的时刻。国、共两军像捉迷藏一样大范围机动,双方都试图寻找对方破绽以寻求战机。

4月28日,国民党军进攻蒙阴,华东野战军欲迷惑敌人,放弃蒙阴后准备诱敌深入。当华野四个纵队准备实施反击时,国民党军却立即退踞沂蒙山区。当陈、粟准备对退守中的整编第25、65师发起攻击时,国民党第7军和整编第48师马上靠拢过来,华东野战军只有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日,战机再现。华东野战军对刚刚占领了新泰的胡琏国民党整编第11师(原第18军)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第第五军迅速推进,反而对华东野战军形成反包围,陈、粟只好下令再度撤退。

因国民党军吸取以前分路进攻常被分割歼灭的教训,一直采取“密集靠拢,加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让华野在转战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远远没有达到陈、粟所设想的歼敌目标。

连续几次的作战行动中,华东野战军时南时北、或东或西、南征北战,用高度机动回旋的方法,想尽办法调动、拉散分开敌人的抱团作战,行程多达千里以上。

国民党报纸却开始大肆宣传“山东战场空前大捷、战果辉煌”。但实际情况却是非但没有任何进展,国民党军反而被华野拖得精疲力尽、苦不堪言。

陈毅形象地将之称之为“耍龙灯”,华野挥舞彩球,闪转腾挪逗引像长龙一样的敌军疲于奔命、东奔西跑地到处乱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多月的转战回旋没有大的战果,华野各部队也流传着一个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哒哒哒,战士们的脚板啪啪啪。”

乐观诙谐的语句中,不难听出一种焦躁的情绪。

敌人密集不好打,部队来回调动,陈、粟也十分焦急。拟以一纵和六纵穿插鲁南、七纵南下苏北,执行调动分散敌人、创造战机的任务。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分别于5月4日和5月6日分别来电,反复强调:“要有极大的耐心。”,“不要分兵,保持最大兵力。”,“请考虑一、六纵队暂缓南下为宜,以免过早惊动敌人后方,使敌惊退……”

虽远隔千里,毛泽东却如同亲临战场。

粟裕停止了一、七纵队的行动。紧接着国民党军开始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主动撤退至莱芜、新泰地区以东,这一地区多岩石山地,不利于国民党重型装备的通行。

但六纵已经提前南下至鲁南地区,国民党军的进攻使之来不及归建,粟裕命令两万多人的六纵于强敌环伺的平邑地区隐伏待命。

华野的主动撤退,让顾祝同产生了判断,把“稳扎稳打”改为“稳扎猛打”,命令三个进攻兵团跟踪打击。国民党《中央日报》为此狂呼:“雄师北指,气吞沂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国民党军密集靠拢的阵型发生了变化。一个寻常看来不是机会的机会被粟裕看在眼里,随之一个令所有人、甚至连双方领袖都没有敢想的战机被粟裕握在了手中。

而粟裕有意无意安排隐伏的六纵,在孟良崮战役中,如神兵天降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重大作用,被军史界誉为粟裕的“神来之笔”。

三,猛虎掏心 :

5月10日夜,汤恩伯第一兵团右翼的第七军和整编第48师进攻时略有暴露,有继续进犯沂水的迹象。

正当陈、粟下令部队向预定战场开进,准备在沂水、苏村地区歼灭该敌之时,华野侦迅部门于11日截获了汤恩伯一个作战命令。内容是:“以整编第74师为中路主攻,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为左右两翼,限于12日拿下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坦埠。整编第65师负责防守蒙阴。

同时,粟裕还得知敌第二兵团邱清泉的第五军、敌第三兵团胡琏的整编第11师“两大主力”也开始由莱芜、新泰地区向东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相当于一个军。如今华野六纵孤悬在外,国民党军在长达120公里的战线上,密集地摆开十个军的进攻兵力,对阵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并以整编74师为中心,试图“中央突破”,占领坦埠,打掉华野指挥中心。

除此之外,从战前的敌我态势图上看,国民党军以密不可分的阵型环伺于华东野战军作战区域的外围,大有一举吃掉、至少将之赶过黄河以北,以达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攻,粟裕却突然意识到,几个月以来苦苦寻找的战机也许近在眼前了。

非但如此,他改变了先打敌第七军和整编第48师的计划,眼光盯住了国民党军最为强大精悍的“五大主力”之首、全美械装备的王牌主力——整编第74师。

他向陈毅阐述了作战依据:“第一,继续攻击第七军和48师,中间敌人如果视而不见继续“中央突破”,我军则会陷入两面作战、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二,虽然敌众我寡,但敌整编74师已处于我军正面,我军不需要过多调整,局部上就可以形成五比一的兵力。只要在分割、包围和阻击上部署严密,作战信心坚决,歼敌是有把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整编74师虽然强大,但全美械重装备进入山区后,威力不仅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可能反而成为累赘。

第四,整编74师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王牌,师长张灵甫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与其他国民党部队芥蒂很深。我军坚决阻援,敌友军未必会拼死救援。

第五,我军历来作战风格,是遵循先打敌薄弱环节,孤立歼灭翼侧之敌的原则。74师也绝不会想到我军会正面拿其开刀。出其不意,有利于我军穿插、包围及短时间歼敌等各种部署。”

听完粟裕的分析,陈毅沉思良久后,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好!我们就是要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气概。不走了!打!”

陈毅下了决心,命令参谋、通讯员去把打第七军和48师的部队追回来。聚集各纵队司令员开会,具体部署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的作战方案:

第一、四、六、八、九纵和特纵围歼;第二、三、七、十纵阻击牵制。

九纵正面顶住74师进攻,四纵配合;一纵、八纵负责插入74师与左右两翼的结合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术粟裕称之为:“猛虎掏心”。

具体部署为,一纵用一个师阻击敌65师,主力从整编74师与黄百韬的整编25师之间狭小的缝隙中插入;八纵从74师与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之间插入。两个纵队分别割开74师与左右两翼之间联系呼应后投入阻击,并向74师左右两侧的后方突击。

十纵于西北方向钳制莱芜方向邱清泉的第五军并阻其南援;三纵阻击新泰一线胡琏的整编第11师(原第十八军);七纵在东面阻击合阳方向的第七军和48师;二纵在东北面保障八纵侧翼,并策应七纵行动。

这确实是一个新奇、大胆的作战计划,因为要在敌军密集的阵型中,像挖眼珠一样把敌整编第74师“挖”出来,并在最少的时间内实施围歼。

这也是一场险仗,华野周围强敌环伺,各部队穿插迂回、阻击、封堵、配合以及围歼时间过长等任何一个细小环节上出了问题,就要冒被四周之敌反包围歼灭的巨大危险。

但能考虑的地方,粟裕都考虑到了。

战役定为5月13日黄昏发起。为了彻底、快速打掉74师,华东野战军十个纵队全上,极其少有地没有留有预备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粟裕的布置中,有一个地方事关战役全局,那就是垛庄。那里是张灵甫攻击坦埠的出发点,也是74师唯一有可能的逃生要点。

一纵要插入分离的74师和25师距离太近,宽度差不多只有四公里。且有一个叫界牌的地方设兵阻挡在通往垛庄的路上。如果一纵不能快速通过界牌到达垛庄,后果不堪设想。

粟裕于12日特别命令孤悬在外的六纵,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长途奔袭120公里,然后攻占垛庄、封堵敌人退路。因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四,异想天开 :

国民党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并没有感到任何危机。

13日下午4点,在他挥师进攻至离华野指挥部坦埠只有八、九公里时,遭到许世友的九纵的顽强阻击。激烈交战后,许世友主动撤退,引诱74师单独冒进。

还从来没有吃过败仗的张灵甫,以为华野根本无法抵抗其凌厉的进攻,狂傲地对左右说道:“共军岂是74师的对手,命令部队继续突进,务必明天端掉他们的指挥部!”

这一下的露头,是致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很多说法认为国民党整编74师是孤军深入显然是不正确的。从整个战役的进程,和作战经过中不难发现,74师在整个平行推进的阵型中,只是稍显凸出而已。

就算它是整编74师,也万不敢在陈、粟面前孤军冒进。

就在74师略微凸出的同时,华野一、八纵从74师左右两侧插了进去。一纵先后占领了交界墩、复浮山、蛤蟆崮、天马山和界牌等要点;八纵先后攻占桃花山、鼻子山,直奔万泉山,切断了整74师与83师的联系。

黑夜中74师的官兵曾发现侧翼出现大部队运动,张灵甫竟然主观地认为那是友军整编第25师在向他们靠拢。当时,如果张灵甫不是自大狂妄,如果稍有一点警觉,74师左转或右靠,甚至问一句口令,整个战役的结果可能就会改写。

13日夜,74师四周均传来枪炮声。张灵甫被惊醒,副师长蔡仁杰报告:“两侧友军遭到华野攻击,第25师和65师结合处也受到攻击……”

张灵甫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垛庄打电话,得知一切正常后,彻底放了心。他对蔡仁杰分析说:“这是共军围魏救赵之计,迫使我74师分兵援救,意图解坦埠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根本没有胆子敢碰74师,他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张灵甫继续说道。

他哪里知道,华野部队正在上演一出“虎口拔牙”的好戏。而粟裕的胃口之大,要在强敌环伺之中,将他这个“天下第一主力”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连皮带骨吃得干干净净。

14日白天,张灵甫亲自督军继续向坦埠攻击时,突然发现不对劲。

正面许世友的华野九纵,和正侧方向陶勇的华野四纵阻击部队不再坚守阵地,而是突击对突击,甚至不顾一切如潮水般压了过来。

紧接着,左右两侧和侧后方的枪炮声骤然猛烈起来,张灵甫方才如梦初醒。他立即放弃了北攻坦埠的计划,火速下令转攻为守,在十几架飞机掩护下往垛庄撤退。

在通往垛庄十几公里的路上,三万多人马加上重装甲部队掉头回撤,军心浮动。但更加惊骇的是一个消息的传来——垛庄已被华野六纵占领,74师先头部队已经被遭到阻击。

要打74师这个死对头,六纵官兵群情激奋,用堪称奇迹的艰苦急行军,提前八个小时到达了垛庄,垛庄只有74师一个团的兵力,六纵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拿下了垛庄。

王必成将这次的奔袭称之为“飞兵极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震惊之下,觉得不可思议:“是我74师眼瞎了,华野六纵两万人从眼皮底下钻了过去都没发现,莫非是他王必成有空降部队?”

对于垛庄的重要性,张灵甫当然知道。只是他认为这是他的大后方。这个后方两侧有强大的友军保障,即整编25师和83师拱卫着并协防着,绝对可高枕无忧。

换句话说,在张灵甫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垛庄会丢失的概念。他也绝没想到,六纵早已被隐伏在他的后方,在最应该出现的时刻,如神兵天降般封死他的退路。

至此,对国民党整编74师的包围完全合拢。

74师副师长蔡仁杰建议趁华野六纵立足未稳,舍弃三、四个团的兵力从垛庄强力突围;参谋长魏振钺则建议从右翼万泉山杀出,与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会合。

但副参谋长李运良的突发奇想,让张灵甫精神一震。

突围是他不愿意的。一战涟水时,他并不是没有领教过华野的厉害,突围谈何容易。即便出去,必然损兵折将,让自己不败的英名受损。他更不愿意让他的内部宿敌李天霞看他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的战场态势是华野五个纵队把他的74师紧紧围住,但外围又有十个国民党整编师即将对华东野战军形成包围。如果华野不能快速围歼74师,自己将陷入绝境。

于是,张灵甫下令全军向芦山孟良崮地区收缩,把74师分布于以孟良崮为中心的险要高地,以自陷绝境吸引华野,换取外围部队将华野围而歼之,他张灵甫还是英雄。

美其名曰:“中心开花”、“磨心战术”。

这种想法未免太过自信、甚至狂傲。身为大将,不能冷静地审时度势,导致了国民党军最为精锐的“铁军”,为他过度偏执狂傲的异想天开最终陪葬。

崎岖山路极度陡峭,全美械重装备根本上不去。草木稀疏、石质坚硬的山势不可能构筑坚固的防备工事,一颗炮弹落下,能炸起无数石块,杀伤威力可以起到数倍效果。

从军事角度分析,74师离左右两侧的友军距离只有十几公里,最窄处只有几公里。全军向左右靠拢,甚至全力打通垛庄都比自陷绝地更加合理。

相当于粟裕克服千难万险去包围74师,而74师却自己站到了包围圈的最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下午,华东野战军总攻的大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整个孟良崮火光冲天、黑烟笼罩,顷刻间陷入了火海之中。

当整个战场因没有任何隐蔽物可以遮挡的国民党士兵被密集的爆炸、和冲天而起的石块砸的血肉横飞的时候,张灵甫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恐惧。

五,不是对手的对手 :

极度偏执狂傲和爱面子心态,使张灵甫和他的整编74师这个国民党军中装备最好、训练最精、战力最强的“天下第一主力”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这位一生以拿破仑为榜样的“常胜将军”,在最终遇上粟裕之后,也迎来自己的“滑铁卢”。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孟良崮战役时年44岁。1926年因无力负担北京大学的学费而退学从军,在军中偶遇于右任,因对历史、国文和书法的精通被于右任赏识,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当时黄埔军校注重的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经甄别考试后,步兵学科学生被分成一团和二团,说白了就是尖子班和普通班。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张灵甫被分到相当于普通班的二团二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黄埔四期的名人校友林彪,被分到二团三连。

张灵甫从不参与当时黄埔军校的左、右两派之争,刻苦学习军事课程和讲义。虽然在普通班,却是当之无愧的专业课程的优秀学生。

毕业后以排长身份参加北伐,后来又参加中原大战和“围剿”红四方面军,因作战顽强而受到胡宗南的赏识,一路升到中校团长。

不久,张灵甫在全国范围内轰动一时、名声大噪。但造成轰动的原因不是战绩,而是著名的“张钟麟杀妻案”。

张灵甫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后,娶了漂亮的四川姑娘吴海兰。一次在外作战时,听到有人说在西安看到夫人和别人看电影时,立即向胡宗南请假回到了西安。

进家跟妻子说要吃饺子,当吴海兰走到菜地蹲下割韭菜时,张灵甫向自己妻子的后脑开了一枪后,扔下陈尸菜地的妻子扬长而去。

吴海兰的家人将其告上法院,引起了群情激愤,全国妇联组织出面声援。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蒋介石电令胡宗南押解张灵甫至南京监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胡宗南得力的军官,胡宗南没有派人押解,而是给了张灵甫一笔路费,让他自行前往南京。他一路游玩,钱花光了就卖书法筹集路费,半年后抵达南京被判十年监禁。

一年以后抗日战争爆发,王耀武向蒋介石说情,把张灵甫要到了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当团长。从此,官方名字由张钟麟改为张灵甫。

之所以要写这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就是通过要这个事件,可以看出他足以致命的性格特征。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出为将者应该具有的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影子。

他没有耐心追寻事实的真伪,从甚至连一句问话都没有就对自己妻子痛下杀手的行为,可以看得出他主观、易怒、冲动和不计后果,以及他冷血、阴狠的性格。

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张灵甫遇战必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尤其在德安一战中凭悍勇之功扬名一时。战后升为旅长,之后参加了南昌战役、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以勇猛而闻名。

先后升任74军58师师长、74军副军长。1946年张灵甫挤掉李天霞任74军军长,兼南京首都警备司令,第74军故被称为“御林军”。后第74军整编为74师,兵力仍是三万两千人。

王耀武说过:“中国只有74师能战!”

第一兵团副司令李延年也称赞:“只要有十个74师,就可以统一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围绕张灵甫的各种话题在事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甚嚣尘上,一度成了名帅、军神和“民族英雄”。整编第74师(原第74军)与张灵甫也划了等号。

在昔日的抗日战场上,74军威名远播,哪里有大战,哪里就有74军的战旗。然而,真正让74军扬名天下的是老军长俞济时和王耀武。而战功最大、能代表74军的只能是第二任军长王耀武。张灵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整编时才当上74师师长的。

一度在极少数人范围内,宣扬“内战无正义”,也是一种极端、幼稚而可笑的说法。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人打自己人,但战争的意义是以战止战。

毕竟,发起内战的是蒋介石,这支昔日的抗日铁军也遗憾地做了内战急先锋,被代表人民、负有改天换地使命的人民解放军一举歼灭的战例,再度证实了“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两条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抗战时期张灵甫是有悍勇之功,但把他抬到这样一个高度,确实言过其实,其地位、能力、声望都远远不够,别说无法和薛岳、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相比,就算是同胡琏、邱清泉、黄百韬等人相比,张灵甫都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起74师师长这一职位,在我看来,张灵甫相比另一竞争者李天霞相比,都难说谁是更佳人选。事实证明,他无非是靠忠诚和听话以及凭借炒作占了上风。

解放战争时期,正是由于他的无能和狂妄,把国民党一个三万多人的装备最好、训练有素的最顶级的一个机械化整编师带入了绝路。抛弃自己优势的重装备,把全军置于最容易被围歼的孤山绝地。

当粟裕大将在强敌环伺之中,把他当挖眼珠子一样挖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张灵甫是否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马谡。

这个不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而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其人无论级别和指挥才能,与粟裕大将相比,没有什么可比性,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既便站在国民党立场上,他也应该是难辞其咎。

从纯军事角度论证,纵观张灵甫的战绩和指挥才能,以及考证各方面资料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张灵甫是有悍将之勇而非大将之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无故杀妻,到军破身死,幸亏在抗日战场上还有军人的一腔热血,还有悍勇之功。然而,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很多殉国的抗日英雄,如佟麟阁,张自忠,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麟、王铭章等等,这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名将们,永远不会被这个死在内战的张灵甫盖过风头。

蒋介石在特殊时期将死在内战的他称为“民国第一烈士”,和如今有人大肆宣扬张灵甫,都注定是场闹剧。

六,攻防鏖战 :

对被逼上孟良崮的张灵甫提出异想天开的“中心开花”计划,蒋介石倒是先惊后喜。

他坚信74师的战斗力,足以支撑到围歼华野的外围部队合拢。整编第11师、第五军等部队在其严令之下向74师靠拢过来。离孟良崮最近的是74师两翼的整编第25师和第83师。

因为救援最卖力的是胡琏的整编第11师,和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所以,三纵和一纵的阻击阵地尤其惨烈。

整编第11师离得尚远,三纵还有一定的纵深可利用,但位于74师和25师夹缝之间叶飞的一纵前后距离太近,却是一步都不能退。他们面临的是,前有25师进攻,后有74师突围的双面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死命攻击下,界牌、交界墩一纵阻击部队伤亡殆尽后失守,随后,复浮山、蛤蟆崮相继告急,黄百韬的25师与孟良崮之间只隔着一座天马山。

整个华野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可用,如果不是一纵1师师长廖政国把前往孟良崮阵地陶勇四纵的一个营拦截下来,投入并稳定了天马山阻击阵地的话,整个战役将朝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相比于黄百韬,74师右翼的李天霞开始的心情并不是那么急迫。他和张灵甫的矛盾几乎是公开的。

国民党军整编时,张灵甫挤掉了职位比他高、资格比他老、功劳比他大的老上司李天霞任74师师长,导致后者极度不满。

在进攻蒙阴时,汤恩伯将整编第74师和83师编为第一纵队,纵队指挥由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担任。张灵甫对李天霞也是极其不信任,背后向汤恩伯告李天霞黑状并公开要求脱离第一纵队,归于第四纵队黄百韬指挥。

因此,在74师被围后,张灵甫曾向汤恩伯请求命令李天霞部火速支援。但李天霞只派第19旅57团团长罗文浪,率领建制严重残缺不全的一个团冒充旅部番号进至万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华野八纵只用一个67团,几乎没费什么力气拿下了万泉山。

张灵甫在刚刚被围时,如果听从参谋长魏振钺的建议,并不是没有希望从万泉山突围出去的。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此后74师便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

孟良崮及其周围山峰陡峭、岩石累累。74师士兵无法挖掘战壕,只有用石块筑起掩体。丢弃了重装备,轻武器火力依然十分凶猛。虽然被华野炮火炸的死伤惨重,后不但组织起密集的火力拦截,还多次居高临下发起反冲锋。

华野攻击部队从陡峭的岩壁往上仰攻,每攻克一点,往往要经过数次或十数次的反复争夺,最后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岩石间血肉横飞,阵地前尸体交相叠摞,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

随着包围圈的逐渐缩小,74师被压缩在东西三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狭窄山地间,人员、马匹和辎重全部暴露在华东野战军的炮火打击之内,一颗炮弹就能造成惊人的伤亡。

炎热的天气却水源奇缺,在饥渴难支的情况下,74师在飞机掩护下向垛庄开始突围。被六纵堵回来后,又向西、向东冲击,分别遭到一纵和九纵的顽强阻击,来往奔突,均未得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残酷的战斗中,74师在迫击炮、机关枪掩护下,向已被九纵控制的夜猫圩沟一处水源发起集体冲锋。驻守在此的九纵27师73团一个连,打退敌人二十多次的冲锋,指挥员全部牺牲,先后有七名战士代理指挥。74师最终力竭,滴水未获。

国民党飞机不停的空投,在山势陡峭的孟良崮地区根本发挥不出多少作用,大多投在华野阵地。少数引起74师各部蜂拥争夺,发生了不少火拼。

15日整夜,通宵激战。张灵甫向汤恩伯呼救,汤恩伯指示74师主动向万泉山方向突围,得到的回答是:“本部已无力向万泉山实施突击!”……

16日晨,为了减少伤亡,有人建议粟裕停止攻击,晚上再打,被粟裕断然拒绝。又请示陈毅,陈毅也断然道:“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一天,蒋介石和汤恩伯也用前所未有的严厉口气,督促各部队全力援救74师。就连李天霞也不敢怠慢了,开始命令83师拼命向孟良崮中心攻击靠拢。

里外包围圈在同时缩小,25师和83师距张灵甫中心的孟良崮只有五公里不到,两个师的炮火可以与74师形成交叉火力。外围阻援和内部攻击同时达到了白热化的激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粟裕也如火焚心,此刻一分一秒都会改变战役结果,他们极其少见地几乎每隔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纵队询问、指挥和动员。主攻各部也意识到情况紧急,拼全力奋力突击。欲报一箭之仇的华野六纵一个连队,最先冲上了孟良崮前面的主要屏障芦山。

炮弹已经已经落在了张灵甫藏身的山洞前,国民党整编第74师也到了它最后的时刻。

七,虎啸孟良崮 :

惊天动地的战斗,在孟良崮方圆不足六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得昏天黑地,双方官兵的尸体布满了阵地,死尸的味道和硝烟味道混合在一起,在炽热的高温中弥漫。

后期战斗之激烈以至于发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张灵甫不停地向汤恩伯和友军呼叫救援的时候,让他万分恐惧的是,明明即将被围歼的是74师,可包围圈之外的第五军和整编第11师却向他发出了求救的呼叫。

华东野战军各阻援部队不惜代价的作战意志,和拼死一搏的反击,竟然让国民党这两支部队纷纷以为自己才是被陈、粟攻击的焦点。

在孟良崮战役万分紧急之时,三纵和十纵把国民党两大主力第五军和整编第11师,阻击纠缠到每天前进速度不到十公里。

国民党军第25师已经可以看到孟良崮的战火硝烟,但就是无法再前进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师参谋长魏振钺放下身段在电台中大喊出了让许许多多看过电影《南征北战》的人所熟知的那句真实的台词:“请看在党国的份上,看在钟麟先生面上,拉兄弟一把吧!”

钟麟就是张灵甫的曾用名。

而在攻击孟良崮的战场上,四面八方的攻击部队沿着倾斜达四十五度角的坡道奋勇攻击。有的地方甚至需要仰面攀登,双方互相发现时,枪口就已经近在眼前。

陈毅给各纵队打电话:“谁先拿下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最先攻上孟良崮、打到张灵甫藏身洞前的英雄,还是74师死敌、华东野战军“王老虎”王必成的六纵。在围歼74师的最后关头,王必成使出了“杀手锏”——六纵特务团。

随着孟良崮峰顶洞口一阵猛烈的爆炸,碎石和国民党军士兵残肢断臂冲天而起,六纵特务团1营战士甩完一排手榴弹,从各个方向猛虎般朝崮顶蜂拥而上,最后的白刃战在孟良崮山顶激烈展开。

山洞里的张灵甫已经绝望,下命令给军官们与自己一起集体自杀。副师长蔡仁杰抱着妻子和孩子的照片痛哭流涕,而建议张灵甫“中心开花”的副参谋长李运良则悄悄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师参谋长魏振钺组织一千多人在洞外拼死反扑,在最先登顶的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率战士们反复冲杀之下打散,活捉了魏振钺后,杀到了74师指挥部——大崮顶北侧山洞。

张灵甫以为诸军皆不援助,悲痛交织。给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王玉龄写完诀别信后,在给蒋介石的信中痛诉了国民党军队“各自为谋,同床异梦。胜则争功,败不相救”的现象。

随后,听到洞口“缴枪不杀”的喊声,张灵甫的卫队长率卫队刚到洞口就被华野六纵特务团1营3连撂倒了二十多人。但在交战中,3连指导员邵至汉中弹牺牲。

被激怒的3连随即向洞内投弹扫射,张灵甫被华野六纵特务团战士的汤姆枪子弹击中后脑而毙命,时年44岁。

同时被击毙的,还有74师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团长周安义。

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副旅长皮宣猷、57旅旅长陈嘘云、58旅副旅长贺诩章被六纵活捉。

华野六纵从“王老虎”到下属官兵,终于得偿所愿,出了一口恶气。“极兵飞渡”的神来之笔,六纵在最关键时刻,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并成为整个战役的头号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收拢部队、清点战果时,华野指挥部发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电台活动。似有残敌隐匿,粟裕即命各部清查报上毙伤俘敌的数字。

根据报告,粟裕发现歼敌与74师编制人数相差甚大,即令各部队进行战场搜索。

当时山雨欲来,阴云密布,能见度很低。外围的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仍然具有威胁。部队在严密搜索中,发现果然有74师约七千多人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在陆续集结。

粟裕命令第四、八、九纵队立即前去兜剿,各部队不顾疲劳,重新投入战斗,于16日黄昏时分很快全部肃清了残敌。

至此,国民党整编第74师被彻底全歼,孟良崮战役的意图得以完全实现。

华野六纵官兵在山洞中找到张灵甫的尸体,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就地安葬,用担架抬着这具遗体开始转移。

两天之后,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烂,官兵们花了四百大洋买了口上好的楠木棺材,将张灵甫的遗体擦洗干净,换上一套新军装,安葬在沂水县野猪旺村后的一个小山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同意,在副司令员皮定均陪同下,满足了74师被俘的九名军官最后告别张灵甫的要求。埋葬完毕后,六纵官兵在坟前立了一块木牌,上写:张灵甫之墓。

之后,共产党方面广播了埋葬张灵甫的地点。不久张灵甫的棺椁被国民党军挖走,重新埋葬于南京玄武湖樱洲之上。

后记 :

1947年5月16日下午17点,孟良崮战役结束。这场万马军中取上将人头的惊天一战,已过去七十五年。其凶险和激烈、以及精彩传奇的程度,至今回看仍让人惊叹不已。

此役国民党军伤亡一万三千余人,被俘一万九千六百七十六人;华东野战军伤亡一万两千一百八十九人。

交战双方的伤亡人数几乎相等,战斗的残酷程度可窥见一斑。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三万两千人,在后来越大越大的战役中,规模算不上很大,但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震动却犹如晴天霹雳。

蒋介石痛彻心扉,认为这是:“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为此下令,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黄百韬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后因汤恩伯去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指挥系统及实地经过,李天霞才恩赦免死,但仍要押送南京追究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黄百韬、李天霞又重新复出。国民政府同时授予李天霞三等云麾勋章,黄百韬四等云麾勋章。

黄百韬官复原职,成为粟裕较为难缠的对手,在豫东战役中被粟裕围住,但最终未能歼灭,无功而返。后黄百韬在淮海战役时任第七兵团司令,被粟裕全歼,身死于碾庄圩。(见本文作者《鏖战碾庄圩——粟裕最难缠的对手黄百韬,到死也解不开的三个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年后,李天霞复出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泰靖扬指挥官。后任第37军军长,第73军军长。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1967年2月10日死于台北。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停止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计划。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意义,正如5月20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发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

第一,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和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打击了蒋介石最精锐的部队;第三,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

一个月之后,毛泽东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年5月改为中原野战军)十二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揭开了解放战争全面进攻的序幕。

而孟良崮战役,也让粟裕对于打大歼灭战,有了更加强烈的决心和自信。

华东野战军的面前,再也没有可以称得上“强大”的对手……